天天看点

活得高贵的女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内容授权自有书(ID:youshucc)

作者:张又年

活得高贵的女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文 | 有书张又年

刘若英曾说:

“得体,是女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确实,美貌或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消逝,但是岁月沉淀的从容和优雅却历久弥新。

当一个女人拥有了出众的气质,时间对她而言便不是腐蚀,而是一种修炼。

真正得体的女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断掉无用的装饰,自信优雅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

女人的美丽,从来都不是依靠装饰堆砌而成的,而是仪容得体,举止有度。

作家李筱懿曾经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第一次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还只是职场中的“愣头青。”

老板接待一位重要客人,李筱懿作为秘书需要陪同前去。

老板特别叮嘱:

“注意穿着与举止,你代表公司的形象。”

于是,她花了两个月工资买了当年最流行的女装,又向妈妈借了包和手表,佩戴了传家宝翠镶钻苹果形吊坠。

到了接待贵宾的那一天,她却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深深懊悔。

那天老板穿了一身裁剪合体的定制西装,潇洒却不过分隆重。

客户的助手是位比她年长几岁的女性,着装简单大方,妆容淡雅精致。

而她就像橱窗里的模特,从套裙、手表、手包到鞋全方位展示,尤其是那块夺人眼球的翡翠。

相比之下,自己可谓俗不可耐。

事后,老板笑着对她说:

“昂贵不如得体。

穿得像老板的人未必是老板,拿着名牌包的人不一定是富人。

保持自己的风格比追求名牌更重要,懂得欣赏好东西,但也不要被外物所累。”

从这以后,李筱懿不再执着于贵重的装饰。

活得高贵的女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日常生活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落落大方,反而收获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

“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不会被时间打败的,从来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审美。

一位成熟得体的女性,最大的魅力是扬在脸上的自信。

而不是靠华丽的装饰,来掩盖内心的贫瘠。

不管是个人还是生活,都应该是做“减法”的过程。

当你选择剔除多余的浮华,你才能归于平淡真诚,才能体会到流年里最淳朴的美丽。

舍弃错误的感情,独立不依赖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感触颇深:

“很多人最大的执念,就是太渴望留住感情,却不管它到底适不适合你。

你得知道,那些让你觉得很累的关系,其实都是错的。”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谁,能陪伴彼此走多久,冥冥之中,都早己有安排。

遇见的人越多越会明白,缘起缘落,都是人生常态。

当缘分走到尽头的时候,与其费力纠缠,不如体面放手。

提起民国才女,人们往往只会想到林徽因、张爱玲等人,却很少人认识民国“五朵金花”中的三小姐张芸英。

张芸英出身名门,父亲是南浔巨富。

母亲姚蕙,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张芸英,不仅学识出众,更弹得一手好钢琴。

1924年,张芸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见了影视明星陈寿荫,二人一见倾心。

尽管父亲极力反对,但张芸英还是义无反顾地和陈寿荫结为夫妇。

婚姻初始,二人恩爱非常,并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

但在张芸英43岁那年,陈寿荫却和一位电影女明星有了绯闻。

这件事对张芸英打击很大,甚至一度一蹶不振。

思来想去,她认为自己无法在这样的婚姻中苟且度日,于是立刻与陈寿荫离了婚。

没有歇斯底里的谩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挽留,她深知,未来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离婚后,张芸英离开伤心地上海,和两个儿子到了北京。

不久,精通英、法两门语言的张芸英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担任编辑一职。

她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十五年时间里,为祖国的播音和钢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了晚年,张芸英回忆起往事,她说:

“很感谢当年陈寿荫的离开,正是对方的无情才让她活出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活得高贵的女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人生路上,有些风雨我们无法避免,有些伤害我们注定要去经历。

既然如此,不妨像张芸英一样,勇敢地走出过往的阴霾,活出余生的优雅与从容。

那些错过的人,不必念念不忘,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必耿耿于怀。

人总要学会成长,学会告别和放下。

只有让昨日种种随风飘散,明天才会带来更多的希望。

离开负面情绪,保持轻松的姿态

人生在世,烦恼何其多。

很多时候,真正压垮你的,并不是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而是你的情绪。

杨绛在散文《控诉大会》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次会议中,突然一个女学生跳上台去对杨绛进行控诉。

那个女学生咬牙切齿地控诉她:

“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上课教导我们,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

一时间,大礼堂里几千双眼睛都盯着杨绛。

杨绛无法,也没有机会辩解,只好装作不闻不见,木然默坐。

散会后,杨绛回到家,想到此事,“火气旺盛,像个鼓鼓的皮球,没法按下个凹处来承受这份侮辱。”

于是,她看了一会儿书,倒头便沉沉睡去。

再后来,想起此事,杨绛豁然了很多:

“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随他们怎么去想吧。”

这次经历,不仅没有打倒杨绛,反而使她变得更加坚韧。

47岁那年,杨绛被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工作。

当时,有人给她剃了阴阳头,杨绛没有帽子,大热天也不能包头巾,但又不能躲在家里。

钱钟书急得直问:“怎么办?”

杨绛却不再气恼,反而笑说:

“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

果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只是变了样。”

真正得体的女人,遍历人间沧桑,依旧云淡风轻,纵然有过情绪,也早已被消解。

正如杨绛说的: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

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不必害怕的。”

纵使人生风雨急急,成熟的女人,还是会选择用最乐观的姿态抵御世间的不安。

没有熬不过的苦难,只有过不去的心境。

人来世上走一遭,就应活得从容自在,不被情绪所裹挟。

当你学会控制情绪,也就是学会了跟自己和解。

你会咽下所有的脾气,磨平一生的棱角。

笑着面对曾经的风风雨雨,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人。

活得高贵的女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林语堂说: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

少不更事时,总以为生命的美好在于累积。

年岁渐长,才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删繁就简,回归本真。

断掉无用的装饰,才能回归生活的本真;

舍去错误的感情,才能寻找下一段幸福;

离开负面的情绪,才能享受世间的明媚。

活得高贵的女人,一生都在断舍离

如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一生

假如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就去读那些好书,和那些伟大的灵魂及先贤的智慧进行交流探讨,也给自己打一个好底子,在世界中培养一份自己的定力。

周老师特邀名家,在5本经典中,一起品味人生,成长自我,扫描上方图片二维码,即可收听~

今日好书推荐

《思考的魅力》

有一套哲学启蒙书,我非常喜欢,就是这套《思考的魅力》。

它是法国百年人文出版社伽利玛出版社联合法国巴黎大学等20所高等学府为8-18岁左右少年创作,29本分29个人生主题,涵盖了诚实、守信、正直、责任、友情、尊重、善良等,这些主题既包括对世界的思考,也包括对自我的思索,大部分孩子现在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同时也是非常“内卷”的,当他们面对公平、自由、爱情这些人生的大问题时,不仅自己没有准备好去回答,家长也可能没有准备好,这套书将是一种尝试,用哲学和艺术的方式来回答。

比如这套书中《足球教会了我们什么》这本书,普通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球无非说一下规则意识、团队合作、体育精神,但是这本书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谈到了游戏精神的本质,谈到人际关系的社会学模型,甚至还涉及到很多基本但绝不肤浅的经济学和政治学问题。真正做到了从一粒沙中折射一个世界。

可能有人看到这套书会想小朋友有必要读哲学吗?对他们来说会不会太深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思考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法国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从中学就开始进行哲学教育,这样能带给孩子开阔的视野和自由的思想,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利用哲学思维解开心中的疑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