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德州,聋哑姑娘徐楠楠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剪出了一副京杭大运河的剪纸长卷。该卷长达69.9米,刻画细致,栩栩如生。

图片来源:@人民网微博
失去与外界交流「工具」的徐楠楠,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一点一滴地感悟世界,换得世界在她心中「自然成音」。
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很难去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不妨从现在起,慢下脚步,给自己的梦想一个「水滴石穿」的机会。
在上海有一名71岁的老人陈学华,他的剪影手工在网络上收获了大批粉丝的支持。曾从事宣传工作的陈学华自退休后便开始尝试剪影手工艺术创作,至今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陈学华的右眼已经完全失明,左眼视力几近微弱。但他却仍旧坚持着剪影艺术创作。
他说:「我认为的心灵手巧是,眼睛虽然看不到,但是我心要用上去。这样我的手和我的心智能够统一。」
静下心来的陈学华,十余年间累计创作了2000多幅作品。是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让他至今也没有放弃手中的刻刀;是对梦想的坚守,让他的心灵代替眼睛成为观察世界的窗口。
前段时间,他创作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及宇航员肖像在网络上「爆红」。他用自己的方式致敬着这个时代,也致敬着传统艺术。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宣传人员,再到剪纸艺术家,陈学华用自己多年来的坚守,圆了自己的梦。
梦想的实现,就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离不开积年累月的努力,也离不开精雕细琢的研磨。
然然在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广告专业。与她所设想的不同,这个专业需要一定的绘画基础。
「刚开始上大一的时候,我们就有素描课和色彩课。对于我这种零基础小白来说,简直就是天书。但身边的很多同学都有着一定的绘画基础,这让我更为急迫。」
每次色彩课老师布置的作业,然然都会耗费很长的时间来完成,但成品却远远比不上有着绘画经验的朋友。
在课后,然然向老师请教技巧时,老师告诉她说:「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只要坚持一个字——「磨」,你就能成功。」
就这样,然然开启了她在绘画上的「打磨」之路。一幅色彩作业,她会先临摹上十遍二十遍后,再开始创作。
很快,在这种长时间的打磨下,然然的绘画技术迅速得到提升。而在此过程中,她也爱上了绘画这门艺术。
「绘画的时候,我需要投入我全部的耐心,一点一点完成。稍有浮躁,作品就不会成功。我很感谢学习绘画的这一段经历,它教会了我静心、耐心。无论遇见什么困难,慢下脚步,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克服。」
青松在屹立山头之前,或许也曾饱经风霜;将相在高登名堂之前,或许也曾困于沟壑。没有任何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人生是一副长卷,是浓墨重彩还是草草勾勒,全凭你的选择。
与其简单付出,换取一个普通的结果,不妨精心打磨,成就一件「艺术品」的诞生。
编辑:小包
校对:隋欣
图片:@人民网摄图网
受访者提供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