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

而革命的果实落在了袁世凯的手中

。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三大派系,占领着中国的各方土地。

四川作为人口和粮食大省,却是迟迟“群龙无首”。所谓乱世出英雄,四川的王虽迟但到。1933年,

二刘之战落下帷幕,刘湘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之王。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一山不容二虎,按理说来,作为败将的刘文辉应该不为刘湘所容,刘湘却出乎意料地放过了他的对手,并将西康让给刘文辉,刘文辉得以保留势力,驻扎西康。这虽有些令人费解,终归有刘湘自己的缘由。

一、二刘之战,舍我其谁

民国时期,有一个将军在离世之后,国内为其举行了一场国葬,举国同哀。

这位将军他曾在四川大地上叱咤风云,是重庆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七七事变之后第一个喊下“抗战到底”的爱国志士......

在那个暗流涌动、危机重重的乱世,他的经历可谓是一部传奇。他便是战争时期著名的四川王——刘湘。

1888年,

清朝已是腐朽不堪,侵略势力虎视眈眈,人民境况不容乐观。

刘湘便出生在这样一个灰暗的时代。年幼时,他曾在乡间的私塾念书,年纪虽小,读书方面却十分机灵,是个有灵气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对他都颇为喜爱。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或许对于那个时代的少年来说,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有着深刻的体会。那些藏于少年骨子里的热血与激情,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显露出来。

在刘湘十九岁那一年,他考入四川陆军讲习所,次年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之后被分配在新军三十三混成协作见习官,由此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刘湘在军事方面颇有天赋,他骨子里那一腔热血和男子气概显露在他眉宇间的那一份坚定与从容之中

。他在从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立了不少军功,也在见证时代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刘湘原是袁世凯一派的人物,曾在护国战争立下赫赫军功,得到了袁世凯的褒奖。然而袁世凯倒行逆施、违反民意的称帝行为不过是痴梦一场,袁世凯本人也病痛缠身、郁郁而终。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袁世凯的离世使他的军队成了一盘散沙,军阀割据、土匪肆虐成了当时中国的常态。刘湘本就是个有野心的人,不甘心一直对他人俯首称臣。

在他看来,只有成为一个领导者,才能够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抱负,不必受困于他人。

在刘湘三十岁那年,他已是川军第一师的师长,在四川有了固定的活动地盘。他举办军事传习队和军官传习所,培训军中骨干。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一个领导者的风范了,并且打算带领与他志同道合的战士们一起统一四川、问鼎中原。

刘湘的势力不断壮大,使得各路军阀不得不对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刘湘有所注意。刘湘成为了拉拢的对象,

最后他选择与熊克武合作共同击退在四川的刘存厚,刘存厚势单力薄

,最终战败下野。刘湘得以坐镇四川。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然而在战争年代,风雨飘摇,局势动荡,刘湘成为了四川一股强大的势力,他坐镇四川的日子却并非顺利。他先后经历了退居山野、东山再起的波折,后来又易帜整军,一路走得也算胆战心惊。

1930年,刘湘通电拥护蒋介石,已是国民党政府的一份力量。这一年,中原大战爆发,军阀们在中原地区混乱厮杀,争得头破血流。刘湘选择静观其变,保持中立。

然而军阀混战,刘湘不可能做到真正地置身事外,他必定会卷入其中,同各方势力来一番较量。

刘湘与刘文辉在商量四川的善后事宜便起了摩擦。刘文辉在辈分上是叔叔,年纪却比刘湘小。那时候的刘文辉也是四川的主要统治者,不过在政见上与刘湘有着许多出入之处,比如在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上,刘文辉是反对蒋介石的。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刘文辉出生四川农家,家中六兄弟他排名第六。他自小聪慧,深得父亲喜爱。年纪稍长便被其父送入刘氏祠堂读书,老师也对他称赞有加。

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会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

民国时期战火纷飞,强国从军成了众多读书人说一不二的选择。

刘文辉十三岁之时,便虚报年龄报考四川陆军小学,在考试时夸夸其谈,讲话时时辑清晰,一副少年有志的模样令校长印象深刻,刘文辉得以破格录取,自此开启了军旅生涯。

1917年刘文辉从保定军校毕业时,他的侄儿刘湘已是四川的将领。于是他的大哥刘文渊便带着刘文辉来到成都拜会刘湘。刘文辉得以在陈洪范属下任上尉参谋。在此期间,刘文辉升迁不断,在宜宾立足,羽翼不断丰满,心中自成一派的想法也愈加强烈。

刘湘东山再起时为了取得刘文辉的帮助,将众多防地交给刘文辉管辖

,刘湘重回巅峰后,四川基本形成了四家分割的格局。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毫无疑问,刘文辉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强大力量,几乎与刘湘拥有相同的话语权。

刘湘与刘文辉毕竟不是至亲之人,二人之间难免会有冲突。

刘湘野心勃勃,刘文辉偏于自重,一个拥蒋,一个反蒋,都想一统四川,他们之间刀刃相见是迟早的事情。

刘湘扣留刘文辉从国外进口的武器,刘文辉收买刘湘下属被刘湘察觉,又派人行刺刘湘失败,后截断重庆粮源,二人的矛盾愈演愈烈,一触即发。

1932年,刘湘首先向刘文辉打响第一枪,二刘大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刘湘在军事方面颇有谋略,他随即采取紧急措施,一面假装请和,一面发动战争,一面又趁机拉拢刘文辉的部下。刘湘将刘文辉打了个措手不及,刘湘步步紧逼,刘文辉不断退让。

战局很快便有了形势,刘文辉内忧外患自顾不暇,这场战争以刘文辉的失败告终。刘文辉大势已去,

刘湘却并未对他赶尽杀绝,而是停止了对刘文辉的进攻

,放任刘文辉退守西康,刘文辉得以保存残留的势力,主政西康。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刘湘不是一个眼光狭隘之人,他这么做于情于理,都是从大局出发。

二、力量制衡,各方牵制。

无论刘湘势力有多强大,他都需要依借别人的力量才能够有所作为。

蒋介石便是他依靠的一股力量。自孙中山先生离世之后,蒋介石便成为了国民党的最高领袖。刘湘能够坐上四川省主席的宝座,离不开蒋介石对他的扶持。

蒋介石掌握着一定的政权,目的自然是希望四川这一股地方势力能够归于国民党,为国民党政府服务。

四川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并且人口众多

,若是四川能够成为自己支配的一股力量,那对自己来说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在蒋介石看来,四川需要一个独一无二的主政者,这位人物需要和他蒋介石是一条队伍上的,但是势力又不可过于强大,否则不好管束。

刘文辉主张反蒋,不愿与蒋介石为伍

,刘湘出于所谓的民族情感和大局考虑,表示愿意和蒋介石合作,那么蒋介石扶持的人物自然就是刘湘了。

然而蒋介石看着刘文辉一步步退败,心想,若是刘文辉的势力被刘湘一举扫清,那刘湘岂不是在四川一枝独大,他与刘湘之间的合作就会缺少保障,他对四川的控制力也会大打折扣。

刘湘和蒋介石本来就不是什么朋友,他们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汇,而交汇的本质在于彼此力量的强弱

。二刘大战的结果无疑是刘湘取胜,但在蒋介石看来,刘文辉同样不能“输”,蒋介石需要的是可控制的力量,而不是多余的对手。是以他要求刘湘,立即停止大战,放过刘文辉。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刘湘知道自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四川王了,刘文辉的势力不足以再对他构成威胁,所以在放刘文辉一马这件事上,他并没有过多的顾虑,便爽快地放过了刘文辉。

蒋介石看四川的战乱落下帷幕,主政者为自己所用

,其余势力可以对刘湘形成制衡,心中自然是满意的。然而对于刘湘来说,他要考虑的不仅是蒋介石的力量,还有经自己拉拢后背叛刘文辉的那股势力。

刘湘可以轻易地拉拢刘文辉的属下,必定也是出于利益的诱惑。刘文辉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独力难支,

经不起战火的消耗。而这也离不开自身力量的消散。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刘湘若是继续攻打刘文辉,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消耗,对虎视眈眈者来说确是一个好机会。

总之,对刘文辉赶尽杀绝对刘湘自己来说不是一件得利的好事,反而会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三、同出一族,刘氏一家

刘文辉和刘湘看似只是叔侄关系,但他们背后是整个刘氏家族。刘湘虽在刘氏家族中成就最高,但家族背后的力量庞多,不容小觑。

刘氏家族原是在安徽一带,在明清两朝交替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来到四川,

四川是著名的蜀地,地形复杂,是个避乱的好地方

。清朝年间,刘氏家族渐渐壮大起来,更是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出了许多人才,刘湘和刘文辉便是其中代表。

刘文辉和刘湘同出一族,关系原本十分亲密,早年间二刘还常有往来。起初刘文辉的壮大也少不了侄子刘湘的帮助和扶持。只是在权势面前,

人们的欲望和野心不断膨胀,感情便淡漠了许多。

军事方面刘氏家族人才辈出,在经商方面刘家也是有一番作为。比如刘文辉的亲哥哥刘文彩身价雄厚、富甲一方,是四川著名的大地主和商人,不是个性情中人且横行乡里,当地群众称之为“刘老虎”。对于刘文辉来说,自己的哥哥是扶持自己的一股经济力量。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自己有权,哥哥有钱,刘文辉不甘心听从侄子的命令,虽在对抗中战败,自己的哥哥是出了名的恶霸,多少对自己有一番庇护。且家族眼看着刘文辉即将面临绝境,也派人找上了刘湘。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注重宗族的国家,宗法观念也历经各朝代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

何况在那个战火纷飞,难以自保的年代,家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便显得尤为重要。

从某些方面来说,刘湘的崛起之路也少不了家族的扶持和庇护。

若刘湘不顾伦理将刘文辉逼进死路,刘湘的名声将会一落千丈,不为族人所容,落到一个众叛亲离的境地。

再者和刘湘自己的初心也有关系,

男儿从军,最初许的都是一个报效国家,让百姓安康生活的理想,

个人的宏图和抱负虽然很重要,战乱最终受苦的除了士兵,就是普通的百姓。若为了个人私欲继续攻打,又不知要死伤多少士兵和百姓。

四川王刘湘打败刘文辉后,为何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将西康留给他?

刘湘的骨子里也有那种光耀门楣,受乡人敬仰的思想,所以放刘文辉一条生路于情于理都成为了一个必要的选择。

于是刘文辉带着残余兵力退居雅安,休养生息,成为西康的领导者。而刘湘也得以保全颜面,保住名声,带领川军在乱世继续奋勇前行,在抗战中创造出“无川不成军”的佳话。

刘湘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他眼界长远,心胸广大,志在报国

,在抗日战争中率领川军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或许就是刘湘成功的原因,也是他英年早逝之后享受国民党国葬的原因,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