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作者:哲学君 来源:哲学人生网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心,以心换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肯定。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2. 坎坷殊途,永不言败

鲁迅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而刘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士。

他的一生,常走在坎坷不平之路。

从军以来,小战获胜,大战皆败,无数次刀下活命,终于在60岁那年,向世人证明了永不言败的意义。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起,刘备就有一个兴复汉室的梦想,他也为此奔波了三十多年,但仍一事无成,漂泊不定。

三十多年源源不断的付出,却看不到一点希望,换别人早放弃了,但刘备没有。

47岁时,刘备只是听说了,有个名叫诸葛亮的年轻人足智多谋。

便甘愿放下年龄的顾虑,三顾茅庐,以诚心打动诸葛亮。

到了59岁,汉中之战,刘备才生平第一次击败曹操。

命运给了他一个很低的起点,苦难和失败接连不断给他打击。

幸运的是每一次绝望之后,他都挥了挥衣袖,重新站起来。

千百年后,刘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做人处世,不仅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还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言败。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02向曹操学做事

1. 能屈能伸,进退有度

曹操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之一。

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男人。

年轻时的曹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心要惩恶扬善,涤丑荡恶。

他以为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能还世界一个公道。

但他的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调离。

眼看着世风日下,民不聊生,曹操明白了:

自己的刚正不阿注定无法力挽狂澜,只能靠征战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

姜戎在《狼图腾》里写道:

“要想能做大事,就必须能屈能伸,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过程可以有很多选择。”

面对初心难守,成败不定的境遇,曹操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换一条路重新出发。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一时之间名震四方。

到了赤壁之战,同样也是以少胜多,只是这次是曹操输了,他没有垂头丧气,反而一笑置之。

大丈夫能屈能伸,进退有度。

曹操的一生曲折起伏,但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始终都是豪情万丈,一代枭雄。

在现实和理想的抉择面前,他没有犹豫退缩,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铸就了无悔的一生。

面对质疑他也会说:

“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可是今天呢你又看错了,但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

打了败仗,失了城池,也能直呼痛快,大笑而去。

这样的曹操,古往今来,只有一个。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2. 胆大心细,深谋远略

初平年间,董卓权倾朝野,朝中大臣眼看皇权一步一步衰落,却都束手无策。

唯有曹操站了出来:

“为了天下苍生,必须除掉董卓,如果没有人愿意,那么我来!”

这样的魄力与担当,在当时无人能敌。

一个人能扛多大的事,就能成多大的事。

战场上的厮杀比拼的是英勇,而朝野之上则需要深谋远略,而曹操恰好两点都具备了。

南征北战几十年,他凭着自己的胆大心细,消灭了所有的对手。

统一北方之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魏国,随时可以称帝。

跟刘备学做人,向曹操学做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