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四战绩碾压川军,为何在百丈关决战中失利?徐向前一语道破原因

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不愿北上,而是率部南下。南下之初,红四进展顺利,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干脆利落地击败了刘文辉和杨森,天(全)芦(山)战役更是势若奔马,刘湘手中的头号王牌郭勋祺也没能挡住红军的攻势。不料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红四却在百丈关决战中失利,被迫退守。之后的形势更是急转直下,三个月中损兵三万余人,南下彻底失利。

红四战绩碾压川军,为何在百丈关决战中失利?徐向前一语道破原因

在川陕苏区,红四对川军屡战屡胜,先后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打得刘湘毫无脾气。那么问题来了,在百丈关战役中,面对昔日的手下败将,红四为何打输了呢?徐向前后来总结说“我军百丈决战失利,教训何在呢?对川军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口张得太大,我军高度集中兵力不够,战场的选择失当,如此种种,都与我们在战役指导思想上的急躁和轻敌有关。”

徐向前一语道破了红四百丈关决战失利的原因:轻敌。由于过去对川军屡战屡胜,因此红四上下都没有把这个手下败将放在眼里。但这次南下却和以往作战不同,在川陕苏区的时候,红四虽然也多次和刘湘交战,但并没有危及到刘湘的根本利益。这次南下,张国焘却提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四川军阀的根本利益受到了极大威胁,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势必要拼命。

红四战绩碾压川军,为何在百丈关决战中失利?徐向前一语道破原因

红四南下之初,刘湘担心老蒋会坐收渔翁之利,因此不愿意和红军硬拼。他曾给前线部队下过这样的指示“天全、芦山防御目的,在于拒止南下红军于天、芦、宝西北山岳地带,包围川西平原,胜利不要远追,失败可以适当转移阵地,保存实力。”刘湘本以为红四攻占天全后就会收手,不料张国焘竟然要直取成都,这下刘湘坐不住了。

他亲自赶到设在邛崃的总司令部坐镇,并对团以上军官训话说:“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共军入川。要晓得,我们不是打仗,而是保家卫国。”训完话后,刘湘给部下发了双饷,还下令“有临阵退缩,畏缩不前,或慌报军情,作战不力者,一律军前正法!”刘湘拿出了全部家底,在前线堆积了80个团20余万人的兵力要和红四在百丈关决一死战。

红四战绩碾压川军,为何在百丈关决战中失利?徐向前一语道破原因

同时薛岳率领6个师的中央军也赶到了战场,作为预备队摆在了第二线。此时红四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要以20个团的兵力和80个团的川军血拼,即使取胜,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此时再和薛岳的6个主力师交手,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但面对要拼命的刘湘,红四却没有重视,还以老眼光看人,认为对手还是一触即溃,一打就散。

在这个背景下,百丈关决战打响了,从黑竹关到百丈关20余里的弧形战线上,敌我双方展开了浴血搏杀。川军依仗兵力优势,整团整营轮番冲击,同时老蒋还下令空军参战,数十架国军战机轮番对红军阵地投弹扫射。经过7天苦战,红四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被迫后撤。百丈关决战,红四歼敌15000,自身伤亡一万余人。

红四战绩碾压川军,为何在百丈关决战中失利?徐向前一语道破原因

对于总兵力20余万的川军来说,损失15000多人并没有伤筋动骨。但对于总兵力仅有8万余人的红四来说,一万余人的伤亡实在太大了。这样惨重的消耗,红四根本承受不起。百丈关决战失利之后,红四先是退往天全、芦山和宝兴,不久后又撤到了炉霍和甘孜。此时的红四,已经由南下之初的8万余人锐减到4万多人,实力大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