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故宫的工作人员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进行清点和整理。有一天在一座大殿的角落里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件青铜器,是个大盘子,上面杂七杂八堆了不少东西。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人们把这些东西搬走后,轻轻拭去盘子表面的碳灰,出现了一头熊造型的图案,这头熊看上去憨态可掬,工作人员立刻认识到这件铜盘非比寻常。人们继续清理有越来越多的纹饰和动物造型逐渐显露出来,这个青铜器就是龟鱼纹方盘。

这件青铜器在被工作人员发现之前由于当时鉴别水平的不足,龟鱼纹方盘在清宫的时候一直是默默无闻,被当做炭盘来使用。

这件龟鱼纹方盘虽是一件传世品,而且一直藏于紫禁城中。然而它没有得到清朝皇帝的青睐,被随意放置。后来有太监见这件青铜盘大小适中便拿去做了火盆,冬天用它来烧炭取暖。由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发现才使这件龟鱼纹方盘重现于世人面前。

样式

在青铜器发展到战国时期,造型上更加多样,装饰上也更为华美,极具观赏性。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这件龟鱼纹方盘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呈长方形,四角略圆,长73.2厘米,宽45.2厘米,通高22.5厘米,腹深12.5厘米。这件青铜盘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通体装饰各种自然界动物和神兽造型,令人眼花缭乱。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方盘正面腹身两侧各装饰各装饰一兽面衔环铺首。兽面上装饰鳞纹。圆环上填以斜角云纹。

铺首之间是两头栩栩如生的熊。左边的熊前足交叉相叠,托着熊首。右边那头熊前足抓着一条蟠螭,似乎正在戏弄它,形象十分生动。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铺首的外侧各有一人面鸟嘴带翼神兽,它们屈腿蹲坐,左边那只前爪抓住一蟠螭做吞食状。右边的那只前爪抓住一只蜥蜴也作吞噬状。

关于人面鸟嘴带翼神兽在中国古代书籍《山海经》中有记载,称其为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仗翼而行。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龟鱼纹方盘的左右两侧各有一蹲坐的神兽名为獬豸。獬豸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俗称独角兽,身上长着浓密的长毛。据说它有一个本领,能辨是非曲直,识忠奸善恶,是公正的象征。

方盘上的獬豸上面各有一只羊。羊的身体侧卧,羊头伸向獬豸的怀里,动作亲昵,情态生动。

龟鱼纹方盘的盘底四侧装饰蟠螭纹,四角各有一条蟠螭向下伸出。螭口衔咬下面老虎的背脊,两爪抓住虎背,螭尾盘于颈上。

方盘的足部为虎的造型,虎身下伏,臀部隆起,虎口微张,四爪抵地作支撑状。身上装饰有斑纹,看上去威风凛凛。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龟鱼纹方盘的盘内底部以三角云纹为衬底,装饰着七行龟、鱼和青蛙。它们有的相对而游,有的向左右漫游。十条蟠螭回绕于龟鱼和青蛙之间,螭身相互缠绕,就像流动的水波纹,非常有趣。

这件龟鱼纹方盘铸造精美,装饰复杂,器物上除了有常见的蟠螭纹、勾连云纹、三角云纹和弦纹等纹饰以外,还有十多种自然界动物与神兽形象。其中人面鸟嘴带翼神兽更是在传世的其他青铜器上未曾出现过。

龟鱼纹方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因为它是战国早期社会变革在文化艺术的典型反应。无论从这个造型还是从纹饰上看,它都一改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这种庄严神秘的这种面貌,转而开始追求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

龟鱼纹方盘没有铭文,它丰富的内容是以图案来表现的。这种以图叙事是战国时期形成的艺术特征。龟鱼纹方盘构思奇巧,装饰华丽,是中国战国时期罕见的青铜器佳作。龟鱼纹方盘装饰繁缛华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之美。

功能

战国时的洗脸盆,传世国宝青铜龟鱼纹方盘

龟鱼纹方盘是一件中国古代的盥洗器,其功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脸盆。一般来说青铜盘与青铜匜配套使用,它们流行于中国商代至战国时期。当时的贵族在举行祭祖和宴享活动前,必须先洗手,称为沃盥之礼,以显示洁净与尊贵。

洗手时,一人手拿青铜匜倒水,另一人手端青铜盘接水。用流动的水洗手不但卫生,而且还体现出贵族的高贵身份。

龟鱼纹方盘内底装饰的龟鱼蛙都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当水倒入盘中以后,水波荡漾,盘里的鲑鱼花仿佛在水中游动,情趣盎然。所以这件器物起名为龟鱼纹方盘。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青铜盘的数量不少,比较著名的有散式盘等。龟鱼纹方盘与这些青铜盘相比铸造年代虽然比较晚,但它却集众多青铜器上的装饰题材于一身,工艺之复杂,风格之独特在传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中非常罕见。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龟鱼纹方盘是一件中国战国时期的精美盥洗用具,它不仅体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也对专家研究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