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程羽黑:2021,我喜欢的几本书

程羽黑:2021,我喜欢的几本书

(资料图/图)

《从灵光殿到武梁祠》,缪哲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本书探讨汉代的视觉文化,作者兼擅理论与考据,故能深刻而不陷于穿凿,节制而不流于肤浅。如讨论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孔子见老子”义,以往学者多根据《史记》,认为主旨是尊老子,作者则指出图像中孔门弟子的组成和次序与《史记》不合,且《史记》在图像产生的时代并未大行于世,进而论证该主题来自汉代经学中的“王者有师”传统:以孔子为王者,而以老子为贤辅,证据确凿,令人信服。通过一系列精密的考据和阐释,作者扬弃了强调汉代画像为平民艺术的旧说,认为画像体现了帝国意识形态的“下渗”和“内化”。构建这一意识形态的关键人物王莽自然是论述的重点,作者将他与罗马的奥古斯都相提并论,两人都通过国家级别的物质-视觉制作解决自身的“合法性”问题。王莽时代的兴作,大至城市、建筑,小至礼器和日用器什,背后是一整套源于经学的机械宇宙-历史图式,无论其根据如何荒诞,内部却自成严密的体系,而该体系在相当程度上被光武帝继承,进而模块化,不仅成为东汉视觉文化的基础,而且影响了此后千年中国绘画的方向。作者确实抓住了要点。

程羽黑:2021,我喜欢的几本书

《当经济遇上法律》,邱澎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黄仁宇有一个著名论断:明清中国未如英国般走上现代化道路,是因为未能发展出可以进行“数目字管理”的国家社会架构,而这一“制度性失败”的症结,在于以道德代替法制的传统。这一观点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多遭论者批判。其实无论哪种极端否定私利的意识形态,都不可能长久压制“经济理性”,一旦社会恢复常态,违背人性的意识形态便会沦为口号,我们显然不能从这样的口号中寻找真正起作用的观念。本书作者深明此义,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的苏州商人团体、苏松棉布加工业、云南铜业、重庆航运业、债务与合伙诉讼、商业书伦理等个案,呈现当时经济组织、法律体系、文化观念的演化和互动。作者并未得出笼统的结论,更无意于开出针对现实的“药方”——毕竟历史学不同于物理学,不可能通过重复实验找出关键变量——但作者所揭示的各时段、各地区、各行业微妙而复杂的特点,足以让我们的目光穿越宏大词汇的迷雾,清晰而真切地观察历史的脉络。

程羽黑:2021,我喜欢的几本书

《血缘:〈史记〉的世家》,陈正宏著,中华书局,2021

本书是作者讲《史记》系列的第二部,这一系列广受好评,进入多种好书榜单。“血缘”一题是对《史记》中世家部分的概括。作者是功力深厚的著名学者,下笔谨严,不掺任何于史无据的猜想和戏说。其实对于《史记》,如实理解便能获得最大教益,而本书正是绝佳导航。作者说:“在《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特地用了‘嘉’字句,来表彰大部分世家的特异之处,而他所‘嘉’的,几乎全是世家大姓中的有德者及其德行,目的应该只有一个,就是以历史学家的特有方式,向众人昭示,支撑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除了人的生物特性,还有基于共同文化基因的向善的情感与道德。”看似平常,细细体会,真是见道之语。

程羽黑:2021,我喜欢的几本书

《繁盛与衰败》,孙晓飞,陕西人民出版社,2021

本书以散文笔法讲述历代都城兴衰,作者熟悉城市理论,有些段落颇见巧思,如引用列斐伏尔的“极乐空间”和巴塔耶的“盈余能量”描述秦淮河,这一为感官的愉悦开辟的区域恰恰成了城市的灵魂。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建都是极为浩大的工程,虽以帝王之富,也无法凭空造城,所以成功的都城多是因势利导而建成。本书印刷精美,装帧考究,配图尤其漂亮,令人爱不释手,颇有收藏价值。

程羽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