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是公认的抗日名将,抗战期间几乎无役不与,在他的带领下,74军也成了著名的抗日铁军。凭借着傲人的抗日战功,王耀武晋升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这个成就在黄埔三期中首屈一指。
抗战胜利后,老蒋准备派王耀武去山东坐镇,但王耀武不愿意打内战,便以生病为由住进了武昌的一家医院。但老蒋认为王耀武是主政山东的不二人选,因此恩威并施逼他上任,并派来了专机将他接到南京面授机宜。

事已至此,王耀武再也无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上任了。临行前,他提出想带74军和100军去山东。74军就不用说了,这是王耀武的嫡系,也是他在国军中立足的本钱。
100军的历史比较复杂,但施忠诚和李天霞都担任过该军的军长,而这两个人又都长期追随王耀武,因此从这一点来说,100军也算是王耀武的大半个嫡系。
国军一向讲究派系和出身,中央军和地方军搞不到一起,嫡系和杂牌也搞不到一起。王耀武久经沙场,对此心知肚明。他之所以想带74军和100军去山东,一是因为这两个军战斗力强悍,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二是因为这两个军都是自己的老部下,用起来顺手,不会出现阳奉阴违的情况。
但王耀武的这个提议却遭到了老蒋的拒绝,他怒道:“74军要拱卫南京,100军要警备上海,都不能去山东。你为何非要带自己的部队呢?难道也想搞派系吗?”
当时国军当中陈诚和何应钦等人都有自己的小派系,加上桂系等地方势力,这些派系之间为了争权夺利经常内耗,搞得老蒋头疼不已。现在他见王耀武去山东也要带自己的嫡系74军和100军,以为他也想仿效陈诚和何应钦等人搞派系争斗,于是动了怒。
王耀武见老蒋动怒,再也不敢争辩,立马赶赴山东上任了。不久后解放战争爆发,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100军改编为整编第83师,都被派到前线和华野作战,均不属王耀武指挥。这样一来,王耀武手下就连一支嫡系部队都没有了。
1947年1月中旬,鲁南会战爆发,陈诚决定南北对进,在临沂和华野决战。为了达成这个战略目标,他亲自电令王耀武出兵配合。王耀武对陈诚的鲁南会战并不看好,但命令不可违,只得让自己的副司令李仙洲带领第12、第46和第73三个军南下。
不料李仙洲刚走到莱芜就被华野包围,很快就全军覆没。这三个军是王耀武赖以守卫济南的重要力量,王耀武为此痛惜不已。三个月后,他的嫡系整编74师又在孟良崮被华野全歼,王耀武闻讯哀叹道“有如丧父之痛”。
很快王耀武就向老蒋提议重建74师,并推荐自己的老部下原74师副师长邱维达出任师长。74师重建后,王耀武多次向老蒋请求将这支部队划归自己指挥,但均被老蒋拒绝。不久后,重建后的74师被划归到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序列当中,奉命驻防徐州。
济南战役打响前,王耀武手中虽然还有十余万兵力,但正规军仅有9个旅,剩下的都是战斗力非常差的地方保安部队。王耀武认为单凭自己这点兵力根本守不住济南,因此亲自飞赴南京面见老蒋,请求放弃济南,将部队撤往徐州,以保存有生力量。
但老蒋却拒绝了王耀武的这个建议,并斥责他不从大处着眼,认为如果不战而放弃济南将会对士气造成极坏的影响。王耀武见老蒋非要坚守济南,就摆困难说自己兵力不足,提议让74师从徐州空运济南,帮自己守城。
老蒋经过考虑后同意了王耀武的请求,但刘峙为了不削弱守卫徐州的力量,将74师扣住不放。直到济南战役打响后的第三天,在老蒋和王耀武的一再催促下,才空运了7个连的兵力到济南。
这7个连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极其死硬,在邮电大楼负隅顽抗,华野三纵第八师师长王吉文因此牺牲。如果刘峙不使绊子,74师全部空运到济南的话,这场战役估计会难得得多。
最终王耀武在坚守了八个昼夜之后,济南被华野攻破,王耀武在逃跑的途中被俘。如果当初老蒋同意王耀武带74军和100军前往山东的话,以王耀武的军事才干和他对国军的了解,决不会让张灵甫率部上孟良崮,华野的处境恐怕会艰难的多。但由于老蒋的原因,这一切都成了泡影,王耀武也最终兵败被俘。不客气地说,整个解放战争中,老蒋才是国军最大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