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都没有想到,《反贪风暴5》竟会如此潦草收场。
票房不错,口碑却很差。
古天乐饰演的廉政公署首席调查主任陆志廉,最终与犯罪分子同归于尽,不少观众看完都认为这个结局“实在没必要”。
不但剧情上略显牵强,最重要的原因是:陆志廉与古天乐的形象早已重叠、捆绑。
一个是“志在清廉”的百分百正面人物,一个是“只有太阳才能黑的男人”。陆志廉的牺牲,挨了多少骂,就足以证明大家对古仔的不舍和喜爱。
只是,这样一位“劳模影帝”,被杜琪峰赞为“香港最后一个明星”的古天乐,为何总在拍烂片?
网易新闻曾出过一个专题:《我们分析了1.6万部电影,找出了华语电影烂片王》——古仔成功垫底,荣获烂片影帝的称号。
古天乐,难道真的不懂爱惜自己的羽毛吗?
“神雕大侠”的叛逆
金庸在书中这样描写杨过:“长身玉立、眉清目秀、剑眉入鬓、凤眼生威。”
年轻的古天乐,似乎是为这个角色而生:风流随性、狡黠清雅。他的出现,使“一见杨过误终生”这句话,充满了说服力。
在酒楼揭下面具的那一瞬,不知令多少少女怦然心动。
其实,古天乐与杨过的相似之处又何止是外貌气度?他们都是一样个性十足、有着自己执着所在的人——一旦决定的事,便绝不会动摇。
《神雕》大火之后,古天乐成了港圈花美男的代名词。俊美男神、奶油小生这样的赞美声还在耳边,古天乐已经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毁”——他剪了板寸,练出肌肉,肌肤越晒越黑,自此告别了“白古”时代。
在看脸的娱乐圈,他一声不吭地抛下了巨大的颜值优势。因为他想成为的,从来不是明眸善睐、唇红齿白的“潘安”,而是有型有款、干脆利落的“酷男人”。
与观众喜不喜欢相比,他更看重自我的喜好和意愿。
事实也证明,晒黑之后的古天乐,戏路的确更宽了,可以演绎一些亦正亦邪的复杂人物。
《烈火雄心》的阿柏、《创世纪》的张自力、《寻秦记》的项少龙,都堪称港剧经典角色。
甭管多少观众更偏爱“白古”时期的自己,古天乐都从未想过走回头路,反而越来越黑。从小麦色一直晒到古铜色,倔强至此,多少也能看出他性情中的刚硬。
早在出道前,古天乐当过搬运工、服务员、模特公司的经理,外形出挑的他多次被星探相中。面对出名的机会,他显得很不耐烦,大手一挥:“别搞我”。
他有自己坚持的生活节奏,不愿被旁人打乱。直到模特公司倒闭,为了谋生,古天乐才勉强与TVB签约。
名利场的你争我夺、利益分割,是古天乐最为厌倦和不齿的事。
他之所以愿意呆在TVB,完全是因为昔日帮助和提携他的经理“芭姐”在。后来,芭姐刚一辞职,他就果断地离开了。
古天乐骨子里,有一种和杨过共通的“侠义精神”。
在他看来,赞誉名利,万人追捧,不是最酷的。
一诺千金、知恩图报、我行我素,坚守这些古老的江湖义气,才是最酷的。
曾经有一位粉丝留言,希望通过博客了解古天乐。他就从08年到2020年,12年风雨无阻,每天都在更新。
这样一个自制到恐怖的人,内心有多么坚毅和强大,可见一斑。
即使年过50,如今的古仔依旧故我,除了作品之外,其他任何问题一概不解释、不啰嗦、不引人注目、不炒作浮夸。
他从来就没有去迎合娱乐圈的所谓“规则”和“玩法”,也没有去迎合观众想要看到的他是什么样。
他就是他自己,一个叛逆的、少话的、胸中自有标尺和戒律的“侠客”。
平平无奇古天乐,到底在坚持什么?
拍完《寻秦记》之后,古天乐就此告别了电视圈,开启了自己漫长的电影生涯。
虽说“平平无奇古天乐”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他在电影圈的成就,似乎真的是平平无奇。
2007年,老搭档刘青云在8次金像奖提名后捧回了第一座奖杯;第二年,曾经给自己当配角的张家辉也站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领奖台。
只有古天乐,口袋空空。他像一个勤勉努力的孩子,还在等待属于他的一声认可。
终于,在出道24年、拍了100多部电影之后,他拿下了08年的金像奖影帝。
这一年,古天乐已经48岁了。
我们不禁猜想:如果他能爱惜自己的羽毛,少拍些烂片,仔细挑剧本,这个奖或许不会来得这样迟。
古仔的演技是有目共睹的,《毒战》中偏执的蔡添明、《杀破狼·贪狼》中既狠厉又柔情的李志忠,都刻画地入木三分,非常细微。
即使在口碑扑街的《反贪风暴5》里,古仔的演技依旧可圈可点。
几乎可以肯定,如果他拍的作品更少、更精,离影帝就会更近。但对古天乐来说,比起荣耀更重要的,是“有许多人需要我”。
这句话,不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虚假的道德优越感,而是真的有许多人需要他。
比如说香港影坛。随着老一代电影人的集体淡出,港片颓势不可逆转,不少中青年演员纷纷北上,来到内陆发展。
而古天乐一直在坚守阵地。他以平均每年5-8部的工作量持续输出,90%都是香港导演的作品。
从昔日的新人到如今的“老人”,古天乐肩上多了一份重振香港电影的责任感。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相对来说,更低的片酬、更大的工作量。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也放弃了拍港片,那个黄金时代才是真的终结了。
拍得多,就不可避免地作品平均分低。古天乐对剧本的不挑,其实也体现了老牌港星把演员当普通职业的习惯:有工开,就是好的。
况且,他需要钱,去做更重要的事。
即使在口碑最低迷的时候,古天乐也从未声张:还有一群孩子,也同样需要他。
直到2014年,导演尔冬升在微博透露了古天乐一直以来捐赠小学的事,他的善举才为人所知。
面对好友的爆料,古天乐很是烦恼,因为他懒得去解释层出不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让大家知道呢?
所有关于慈善的疑问,他统统以一句话回应:
“我对此事不愿多谈,只希望在自己有能力时多帮助别人。”
从汶川地震至今,古天乐陆续捐赠了100多所校舍、18所医疗室,1座小水利工程,750口水窘。
港圈的片酬并不太高,可以说,这些公共设施都是古天乐全年无休、一部一部拍出来的。
但他从来没有声张,更谈不上沽名钓誉,或是以做慈善为借口替自己的“烂片”找补。
他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影帝”、“好口碑”、“好演员”固然有分量,但还有很多事,远比这些更有价值。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能否收获一轮又一轮的喝彩声,而是在面对荣誉的不确定性时,仍然敢于鼓足勇气前行。
古天乐的坚持,从来都不是平平无奇的。
从昔日的浪子,到如今的中流砥柱
古天乐演过许多杜琪峰的黑帮片,少有人知的是,他自己在年少时就是一个地道的古惑仔。
因为家境贫困,他早早地辍学打工,步入社会,结识了一些小混混。18岁那年,因为帮抢劫的哥们儿望风,他被判入狱,留下了案底。
这件事,也成了古天乐身上唯一的黑料。
出狱后,他发现自己的女友被好兄弟挖了墙角,自此看清了那群人的真面目。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一家酒楼当洗碗工。有一天,老板递给他一个黑色塑料袋,让他清洗里面的食材。
打开一看,是一条被剥了皮的、血淋淋的蛇。
在自传《寻乐记》里,古仔说:“(我)真的洗了一整天的蛇,那种腥味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古天乐永远都记得那一瞬间的恶心、惊恐和从五脏六腑涌上来的屈辱感。
经历过牢狱之灾和底层打拼的艰辛,古天乐更加知道:教育,对一个年少的孩子来说有多重要;一次善举,很可能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一个从“江湖”中成长、坐过牢的失途少年,最终却成为人人称道的善人,古天乐的身份转变看似惊奇,实则毫不意外。
因为只有深切经历过走错路的黑暗,才更懂得人生被照亮的滋味。
你看,他的善良和担当总是存在于新闻中的第三人称叙述:
老戏骨黄文标沦落到卖鱼维生,古天乐便邀他参演自己的电影版《寻秦记》;
猝死家中的蓝洁瑛,后事无人照料,古天乐为她办了场体面的葬礼;
晚年遭病魔缠身,生活拮据的金牌配角李兆基,曾决心放弃治疗,是古天乐一直在为他提供药物和经济支援,直到对方逝世。
身为香港演艺人协会的会长,在新冠肆虐之际,他第一时间联合多家公司拍公益电影,把全部票房用来创立了“抗疫金”,给每一位底层演员发放9000元港币的生活费。资金不够,就自掏腰包补上。
在口罩最紧张的时候,他通过名下的慈善基金会全球采购了130万只口罩,在全港发放,连街头的拾荒者,都反复叮嘱团队别落下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古天乐的“黑料”总是如此宽容。
2021年,他先是被质疑捐献的小学早已荒废,又被爆出隐婚生子、已经离婚的大瓜。但古仔压根不需要出面解释什么,就已然收获了人们的理解和信任。
从昔日的浪子到如今的中流砥柱,古天乐一路走来见识过太多的黑暗和不堪,但他依旧善良执着,纯良的心性不曾更改。
这是一个与命运较劲、个性十足的酷guy,也是一个内敛持重、柔情似水的成熟男性。
曾有人问古天乐为什么坚持日更博客。
他的答案就像他的签名一样,一笔到底、直至写出海报外的圈圈圆圆:“坚持一件事是很难的,如果这件事你能坚持,那么其他事也能做成。”
永不停歇的生命力,永远与失意的现实对着干。
我想,这才是古天乐身上最有魅力的特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