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月3日,志愿军第五十军一四九师四四六团二营奉命向高阳攻击前进,目标是截断敌人的退路。
当志愿军突破“三八线”后,“联合国军”像得了“撤退病”,不是在顶住志愿军的攻势,而是兵败如山倒一样溃败。
在高阳至汉城的公路上,英军担任了为美军断后的任务。
眼看着美军“兄弟”在危难时刻丢下盟友溜之大吉,中国军队的攻势越来越猛,英国人发现自己已处于不利的形势了,在大骂美国兄弟不够“朋友”的同时,掉转头来不顾一切地后撤逃命。
英军第二十九旅皇家坦克营的坦克汽车,冒着黑烟,加大油门,猛向后开,这时谁也顾不了谁了,谁跑得快,谁就能逃出中国军队的包围圈。
志愿军穿插部队,实际上就是在和敌人的汽车轮子赛跑。在这样的山区,志愿军只有翻山越岭,抄小路直插过去,才能跑到敌人的前面,堵住敌人。
二营指战员一路急奔,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在佛弥地山谷两侧布下了个“口袋阵”,等着敌人往里钻。
没过多久,敌人的车队果断进入了山谷,共有几十辆坦克和汽车。
突然一声巨响,志愿军战士们把手榴弹扔向敌人的车队,山谷中冒出一团团火光,不断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刚庆幸自己脱离险境的英国皇家重坦克营没想到中国志愿军神兵天降,在这里设下了埋伏。
英军坦克上的机枪、火炮立即向两侧高地上猛烈地射击,他们边打边向前冲,企图杀出一条血路,逃出山谷。
志愿军战士们以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射击,可机枪枪弹打在敌人的坦克上,只见在溅起一道道火光,打得坦克“当当”直响,敌人的坦克照样横冲直撞。
两名战士用炸药包去炸敌人的坦克,但由于炸药包的导火索太长,均未能成功。
敌人的坦克隆隆地向前开,四川三台籍的五连副班长李光禄这下可急坏了,他抱起炸药包就冲了上去,随后卧倒在公路旁,等着敌坦克开过来。
他这次吸取了前两名战士的教训,导火索被剪短了许多。他心里计算着导火索燃烧的时间和坦克到这的距离。
当敌人的坦克开到适当的距离的时候,他猛然拉着了导火索,一把推到了路中间,接着一个翻身滚进了路边的稻田雪地里。
李光禄刚停住,一团火光和一声巨响吞没了敌人的这辆坦克。他因离得太近,被震得昏了过去。
敌人前面的几辆坦克都被炸毁了,一堆废铁堆在了公路上,后面的坦克被阻住了,英国皇家的重坦克车队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只得凭着坦克上的火力向志愿军还击。
志愿军增援部队将英军坦克营围堵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封闭在山谷中。
志愿军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同英军的坦克展开了激战。
整个山谷一片火光,英军坦克车队乱了阵脚,有的往公路下冲,栽了下去动弹不了,有的和前面的坦克撞在了一起,前前后后失去了指挥,不知向哪里冲才好。
李光禄他们这个小组连续向敌人坦克实施爆破,爆破器材已经用完了,李光禄迅速跑到营指挥所找炸药。
指导员见李光禄满脸是血,坚持要卫生员给他包扎好伤口。
正在包扎时,敌人一辆坦克冲到了营指挥所旁,李光禄立即从卫生员的怀里挣脱出来,顺手在地上捡起一个炸药包和几枚手榴弹,朝着敌人的坦克就冲了过去。
他跑到坦克跟前,发现这家伙简直有一座房子那么大。
“这小炸药包能炸得了它吗?”李光禄看着这个慢腾腾向前蠕动的怪物,心里想。
他觉得一个小小的炸药包很难对这个大铁疙瘩形成威胁,便纵身跳上了坦克。
坦克喷着火,炮塔在转动,李光禄被烤得手脸生疼,他顾不得这些了,一只手抓住发烫的坦克护板,一只手迅速安放好了炸药。
紧接着,他用嘴咬住拉火管,一甩头拉着了火,然后纵身跳了下去。
也就在他刚一落地的同时,身后的大怪物上“轰隆”一声,闪起一团火光,再也动弹不了了。
李光禄从地上爬起,刚一撤回,敌人一辆坦克又开了过来。
他又拿起炸药包向敌人的坦克跑去,像炸前两辆一样,将这辆坦克炸毁了。
可这辆坦克爆炸时,火光比任何一辆都亮,爆炸声震耳欲聋。原来这是一辆载油坦克,汽油被炸燃了,火焰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山谷,映红了半边天。
李光禄在距离坦克的一刹那,爆炸的汽油向四处喷射,溅了他一身油火。他全身着了火,像一个火人。
李光禄赶紧在雪地上连打了几个滚,才把火压灭,但他的衣服全烧烂了。
志愿军两个营的战士们,没有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仅用手榴弹、炸药包、爆破筒,靠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共炸毁和缴获英军坦克31辆,共毙、伤、俘敌447人,全歼了英国皇家重坦克营。
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共摧毁“联合国军”的坦克达2687辆,却仅此一战实现了
成建制地消灭了敌坦克部队,创下了在武器装备上以劣胜优的典范战例
。
中英两军这次大战充分证明:武器虽然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它绝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志愿军武器再差,也能打败现代化装备的英美军队!
佛弥地山谷无疑成为了英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坟场,为此英军在战史中将其称为“死亡之谷”。
一人摧毁三辆敌坦克的李光禄一战成名,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荣记特等功。
值得一提的是,
这位特等功臣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并未居功自傲,而是服从上级安排,前往甘肃陇西一个偏远小镇工作,一直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