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一代名臣左宗棠,在风云飘摇的晚清,曾在大漠戈壁大量种植柳树,有记载称“左公柳山(六盘山)西植及中腰,东则尽于山麓”,“树粗一抱多,高二三丈,每株相间三四步,夹道成行”。

这些被称为“左公柳”的老柳树与常见的柳树不同,不仅不婀娜多姿,反而枝干挺拔地伫立在大漠戈壁。其来历不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那么简单,牵连出一段一代名臣花甲之年的抬棺之战。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海防派与塞防派

李鸿章,与左宗棠并列晚清中兴四臣之一。

鸦片战争后清朝的边防问题日益严重,曾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主张发展近代化海军,斥巨资打造舰队保卫东南沿海的海疆安全,于是有了北洋水师。

一来从经济上保障中国东南税收重地的安全,二来是立足国家安全方面防范列强由天津登陆威胁处在北京的清廷的安全。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而左宗棠则任陕甘总督,他认为如果西北边塞不安,影响京畿安定。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的争执在“阿古柏事件”发生后激化。

阿古柏事件

阿古柏,中亚伊斯兰教汗国浩罕的军官,号称“中亚屠夫”。19世纪60年代,清朝为列强侵扰和太平天国焦头烂额,对西北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其下辖的新疆发动暴动,各派势力割据。

其中喀什噶尔的回部向浩罕汗国求援,浩罕可汗派阿古柏率军进入新疆,东征西讨,借机逐步占据了天山南北。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浩罕汗国灭亡后,残存势力投奔阿古柏所建立的汗国,阿古柏迅速壮大起来成为不可小视的力量,他建立的毕杜勒特汗国获得了俄国和英国的认可和支持。

俄国觊觎中国西北部已久,要知道,在随后的19世纪俄国吞并了中亚所有的独立王国。俄国对阿古柏汗国的认可包藏祸心,是为了进一步攫取新疆铺垫。

放弃新疆?

陕甘总督左宗棠一再向清廷要求收复新疆,遭到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的反对,他认为中国的外患主要来自海上,清朝本就国库空虚,所以为数不多的军备资源应该用于东南沿海的防御。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李鸿章曾上奏朝廷言“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

他主张放弃新疆,承认毕杜勒特汗国,并封阿古柏为毕杜勒特汗国国王,将毕杜勒特汗国作为清朝的藩属国。他这一主张得到朝廷上下一边倒的支持。

没想到的是,慈禧皇太后站了左宗棠一边,使塞防派一举翻盘。

太后的考量

左宗棠有言“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牛羊牧马成群,所谓千里荒漠,实则是聚宝盆”,这一点慈禧是赞同的。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新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失去了,相当于失去了当时清朝版图的六分之一,这是慈禧太后不能接受的。

按李鸿章所言,中国所受外敌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海上,如不加以防御极有可能从天津登陆直捣京师,北京陷落慈禧曾逃往西安避难,新疆的安定直接影响西北的安定,西北若不稳,慈禧就失去了避难的后路。

因为上述原因慈禧授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支持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

打仗就是烧钱,钱呢?

彼时清朝除了“割地”之外最大的一项“业务”就是“赔款”,国库早已空虚。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慈禧虽然支持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但是军费只给了200万两白银,又责成各地方省协饷共计300万两,这对于长途跋涉出关收复新疆这样的大战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连来回的路费都不够。

慈禧太后自然也是知道打仗就是烧钱,于是让左宗棠自己想办法筹款,以后由朝廷慢慢还上。

于是,左宗棠找到了胡雪岩。

胡雪岩的发迹离不开左宗棠这棵大树的福荫,可以说胡雪岩是左宗棠财政和后勤大总管,负责管理粮饷、采购军火和打理洋务。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随着左宗棠的步步升迁,胡雪岩逐步扩展着自己商业版图,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巨商富贾。

找到胡雪岩,就找到了钱。

胡雪岩长期负责政府采买粮食军火的订单,因此与各大洋行的买办以及银行方面都非常熟络。

他游说江苏、浙江、广东三个省的巡抚,将各处海关的关税作为贷款的抵押,再由自己出面以自己的产业做担保,向汇丰银行借款1800万两。

当时汇丰银行的利息率非常高,为了尽数收回本息,银行方面非常期望左宗棠能大获全胜,还曾向英国政府施压放弃对阿古柏的支持。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这也许也在左宗棠和胡雪岩的算计之内。

抬棺征西

1875年6月,左宗棠以63岁的高龄,亲率六万湘军向新疆进发。征西大军浩荡出关,一路向西,一口黑漆漆的巨大棺材赫然出现在行军队列前方,由兵士抬着随军一同西征。

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打造的,雄关漫道,载棺随行,表明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英雄誓死收复新疆的决心!

时值清朝末年,中国内忧外患,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在,在列强那里吃过苦头的国人不再敢视外国为夷狄,阿古柏的毕杜勒特汗国有俄国和英国的支持,不少人替湘军捏了把汗。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加上连打仗的军费都是向外国银行贷款的,一旦战败,左宗棠甚至朝廷都要承担严重的后果。所以很多人不看好此次西征收复新疆之战,为战争结果对国家的影响而不安。

左宗棠抬棺征西的举动,打消了怀疑者的顾虑,鼓舞了六万湘军的士气,振作了军魂!

左公柳

左宗棠率领征西的湘军一路浩浩荡荡行军至甘肃,在驿道和山路两边插下柳树枝作为标记指引方向,没想到这些柳枝在天干物燥的西北黄土高原居然成活了。

左宗棠感到很神奇,他下令行军所到之处继续种植柳树。后来他任陕甘总督之际带领驻军和百姓种柳,并严令加以保护。适逢春季,从玉门关到陕甘一线的官道上柳荫夹道,不毛之地春意盎然。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种柳绿化不仅可以在这干燥曝晒的秦陇大地造荫乘凉,还可以防风固沙养护道路,真可谓造福一方。因此后人为了纪念左宗棠这一功绩将这些柳树命名为“左公柳”。后有诗云:

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浚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阿古柏的主要势力集中在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南疆一线,其势力在北疆相对较薄弱,因此左宗棠决定先攻打北疆乌鲁木齐一线,然后越过天山一路南下攻克南疆。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缓进”就是整顿军备。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整顿军队,留下身强力壮的西征,老弱负责开垦种地。虽然军队战斗人员数量减少了,但战斗力却大大增强了。

“急战”,就是考虑到当时朝廷军费吃紧,毕竟海防塞防并重,不可偏废。

而且新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兵马粮草补给都是问题,必须速战速决。按照左宗棠的计划2年内收复新疆,班师回朝。

左宗棠不愧是中国近代一流的军事家,征西大军在他的作战方针和战略部署势如破竹,阿古柏节节败退,最后见大势已去服毒自尽。他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被俘,受刑而亡。新疆回到清朝版图。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红顶商人

左宗棠收复新疆归来后,向慈禧太后举荐了胡雪岩,称胡雪岩“急公募义,勤干有为”“才长心细,熟谙洋务”。

胡雪岩凭借在辅助收复新疆当中的功劳和左宗棠的举荐,得以面见慈禧太后并受嘉奖。

慈禧授予他布政使衔(三品),赏赐黄马褂一件,可以在京城骑马,并赐二品红色顶戴花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红顶商人,一时间风光无限。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意义深远重大

围绕新疆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以左宗棠的大获全胜为结局就此落下帷幕。但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议论一直不曾消弭。

无论如何,这场战事的意义是正面的、深远的、重大的。

彼时重夺对新疆的主权,保住了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粉碎了沙俄妄图鲸吞我国领土、攫取我国资源的邪恶企图。

这场胜利在那个中国开始对外国势力感到恐惧和自卑的当下,有着振奋人心,重建民族自尊自信的重大意义。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抬棺征西,坚决收复新疆,如今看来意义重大

而左宗棠,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他对时局的准确把握,对国家主权和领土的誓死捍卫,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的坚持,在军费不足的被动情况下想法设法、不屈不挠的精神,挥师西北收复失地的帅才……

尤其是年过花甲抬棺亲征所展现的英雄气概,让我们见识到一代儒将的铮铮铁骨和雄才大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