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之死被列为清宫奇案之一,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纵观学界和民间传说,关于雍正死因的说法大体可以分为遇刺说、中毒说和疾病说三种,而在雍正死后,乾隆又将先帝供养的道士张太虚驱逐,更是引得后人猜想不断。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刺杀说。
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最为普遍的说法,实属谣言。其实,关雍正被刺的说法也比较纷乱:
一是坊间流传的吕四娘刺杀说。话说吕四娘就是吕留良的后代(一说为吕留良之女,一说为吕留良儿子的后人),因在清廷缉捕之时脱逃,习武入宫将雍正杀害。吕留良因文字狱获罪,全家因之被发往宁古塔。当时执行官便是李卫,李卫素以缉捕著称,是不会出现这一问题的。而且史学家已有多方考证,此说难以成立;

二是雍正九年,有贼人潜入宫中,趁宫女太监熟睡,将雍正帝勒死。这种说法更是荒诞不经了,概将明世宗嘉靖之事安置在清世宗雍正身上罢了;
三是雍正为卢氏妇人所杀。概因曾静为湖南人,故有此种说法。但以上说法均难信以为真。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丹药中毒说。
这也是史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雍正皇帝信佛是世人皆知的,不仅如此,雍正也对炼丹之事十分热衷,他在府邸之时,便作《烧丹》诗。不仅如此,他在时常赏赐他的宠臣和封疆大吏丹药,称之为“平安丸”,这在档案中屡屡可见。
所以,雍正服用丹药这件事,也难以为之隐瞒。虽然雍正皇帝去世第三天,乾隆皇帝曾下令驱逐道士张太虚,并在上谕中说明从未服用过丹药之事,但这的确是为之隐瞒,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部分学者也曾指出雍正皇帝是因丹药中毒而死,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可以说丹药对于雍正帝的去世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
最后,我们再看分析疾病说。
雍正皇帝的身体本来十分健康,否则也不会在短短的十三年之间做出如此多的业绩。但是雍正七年,对于他的身体而言是一个转折点。据相关档案披露,这一年冬天,雍正皇帝染上了风寒。而且一直持续到九年才有所好转。
当然,雍正七年前后,也的确出现了很多令其心力交瘁之事。一是自己最信任且得力的助手怡亲王允祥去世了,二是八年,陪伴了他四十年的结发夫妻孝敬宪皇后也去世了,对于他而言是双重打击,的确使他的病情有所加重。虽然九年之时,身体好转,而且还添了一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已经是大不如前了。但雍正皇帝为什么会突然之间,身体有一个如此强烈的转折。亲人的离世的确是一种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
事实上,雍正皇帝的身体并不如他自己宣扬的那么好。
雍正皇帝虽然时常告知他的宠臣或者军机大臣他的身体很好,如在奏折中说“朕躬甚安”云云,而且他是唯一一位时常提及自己身体很好的人,其他皇帝也曾说过,但并未如此强调过,这不禁让人生疑。常言道缺什么才会提倡什么。可见雍正皇帝在告知身边之人身体很好的时候,实际也说明了他的身体并非如说的这般好。
而随着年纪日大,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爱新觉罗家族的皇上,除了乾隆之外,其他人活的年纪都不大,所以雍正皇帝随着年纪日长,加之日理万机,身体状况日下也是正常的。
更为重要的是,雍正确劳心劳力,是最为勤勉的皇帝。与康熙和乾隆不同,雍正似乎很少离开过宫廷出去狩猎,去江南游玩,而且他所批阅的奏折均是亲力亲为,而且长篇大论。可以说其勤奋无出其右。长期如此劳累,也不利于他的病情好转。
概而言之,我个人更倾向于雍正皇帝疾病之说,而且这期间肯定也存在丹药所起的激化作用。
乾隆皇帝本就是雍正皇帝秘密建储人选,他的登基是顺理成章的,所以乾隆皇帝对雍正帝死因的隐瞒不存在谋杀说等等。而且雍正帝是突然暴毙的,当时张廷玉和鄂尔泰等亲信大臣是没有料到的,以致宫廷之内一片混乱。
乾隆皇帝之所以对雍正皇帝的死因予以隐瞒,特别是还下令驱逐张太虚这个道士,无非是为了皇家的颜面罢了。在乾隆看来,雍正皇帝的死亡,与炼丹是脱不了干系的,但皇帝炼丹,本来就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所以才会对雍正皇帝的死因加以隐瞒。而且为死者讳,为长者讳,为君者讳,也决定了乾隆不会对雍正的死因大肆张扬。但他却未料到此事成为了后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