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皇帝的王牌,扬州江北大营,到底驻扎了多少野战军?

清朝统治时期,情况自然也不例外。按照影视剧的说法,在丰台地区,驻扎了清朝的野战机动部队,清一色的满蒙八旗,总兵力有好几万。此外,还有西山锐建营,虽然兵力少,但非常精锐,战斗力很强。在雍正皇帝登基的过程中,十三弟胤祥利用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成功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从而保障了雍正皇帝的顺利登基。为了表彰胤祥的功劳,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册封十三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此外,胤祥的次子被加封为郡王。

在雍正皇帝登基以后,为了表彰胤祥的功劳,加封胤祥为能够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影视剧中,丰台大营驻扎了2万多八旗精锐部队。其实,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中,丰台的驻军只有几百人,仅仅建立了哨所,属于维持治安的部队。至于清朝的北方野战机动部队,则是驻扎在密云,因此被称为密云大营。影视剧中屡屡提到了西山锐建营,按照描述也驻扎了1万多军队,其实在康熙、雍正在位时期,西山锐建营根本不存在。

而且也不是西山锐建营,而是西山健锐营,健锐营成立于清朝乾隆皇帝时期。当年,为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面对大小金川复杂的地形,乾隆皇帝专门组建了锐建营。由于确实驻扎在西山,被称为西山健锐营,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西山健锐营的建制特殊,总计只有2000多人,兵力并不算多。所以说,影视剧中提到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其实都是不存在的。至于城内的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则是确实存在的部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历朝历代都会在京城附近驻扎数量很大的军队,例如唐朝的南衙16卫和北衙6军、明朝的京师三大营等等。其实,清朝的情况也差不多,清朝京城附近也驻扎了大量的军队。为了防止上演陈桥驿兵变的故事,清朝京师周围的军队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在皇宫里,驻扎了2000多侍卫,这属于警卫部队,由领侍卫大臣负责管理。在京城内,还有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这两个部队由九门提督管理,这个职位非常重要。

八旗步军营有2万余人,类似于现在内卫机动部队。巡捕五营的地位比较低,属于治安部队,也有1万余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的防务工作,没有权力调动京城外的驻军。在丰台和通州,各驻扎了清朝的一支野战部队。丰台大营的驻军有2万多人,兵种很齐全,属于清朝的野战主力部队。至于通州大营,和丰台大营的情况类似。通州大营的驻军有3万多人,基本上清一色的满蒙八旗官兵,也有少数的汉八旗官兵。

虽然通州大营驻扎了3万多军队,但通过计算,有人认为通州大营的实际兵力只有1万多人。这是因为吃空遏的情况非常严重,大量的官兵都不在军营。清朝官兵的工资标准本来就不高,而且是入关初期规定的。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通货膨胀率很高。很多官兵为了养家糊口,都选择了自己做生意。因此,真正在军营中的官兵大约只有一半左右。如果遇到上级检查,将领们会通知所有人先回来几天。

雍正皇帝的王牌,扬州江北大营,到底驻扎了多少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