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向对象之六大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六大设计原则

六大设计原则

一、单一职责原则

    1.定义:应该有且仅有一个原因引起类的变更。

    2.单一职责的好处

  a.类的复制性降低,实现什么职责都有清晰明确的定义

  b.可读性提高,复杂性降低,那当然可读性提高了

  c.可维护性的提高,可读性提高,当然更容易维护

  d.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本身变更是必不可少的,接口的单一职责做的好,一个接口修改只针对响应的实现类有影响,对其他接口无影响,对系统的扩展性和维护性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3.总结:现实中想要全部按照单一职责原则很难在项目中得到提现,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环境、工作量、人员技术水平以及资源等等;对于接口再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单一;而对于实现类就需要多方面考虑;生搬硬套单一职责原则会引起类的剧增,反而给维护带来非常多的麻烦;俗话说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具体问题还需据对应对

    4.结合我们酷客多产品接口设计案列,非常明显可以体验出单一职责的好处

  例如:酷客多小程序产品详情页面,相对将页面价格信息和促销信息数据的获取独立成两个单独接口;酷客多营销插件的更新迭代是比较频繁,不时新增一种营销插件;而将促销信息接口独立出后,后续无论增加多少种插件,也只需要调整促销信息接口即可,对应商品详情其他数据接口无需任何改动。

二、里氏替换原则

    1.定义:

  a.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S的对象01,都有类型为T的对象02,使得以T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01都带换成0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S是类型T的子类型

  b.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通俗的说,就是所有能使用父类的地方都可以替换为子类,不会产生任何错误或异常,但是反过来就不行了,有子类出现的地方,父类未必就能适应

    2.规范:

  a.子类必须完全实现父类的方法

  i.做系统设计时,经常会定义一个接口或抽象类,然后编码实现,调用类则直接传入接口或抽象类,这里就是使用了里氏替换原则

  ii.在类种调用其它类时务必要使用父类或接口,如果不能使用父类或接口,则说明类的设计已经违背了LSP原则

  iii.如果子类不能完整地实现父类的方法,或者父类的某些方法在子类中已经发生“畸变”,则建议断开负责继承关系,采用依赖、聚集、组合等关系代替继承

  b.子类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子类同时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c.覆盖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入参数可以被放大

  d.覆写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出结果可以被缩小

三、依赖倒置原则

  a.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两则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b.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

  i.什么是抽象:抽象就是指接口或抽象类,两者都是不能直接被实例化的

  ii.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实现类,实现接口或继承抽象类而产生的类就是细节,特点就是可以直接实例化,也就是new产生一个对象

  c.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2.作用:依赖倒置原则可以减少类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并行开发引起的风险,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依赖的三种写法

  a.构造函数传递依赖对象

  b.Setter方法传递依赖对象

  c.接口声明传递依赖对象

四、接口隔离原则

    1.定义:

  a.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依赖是什么?依赖它需要的接口,客户端需要什么接口就提供什么接口,把不需要的接口剔除掉,对接口进行细化,保证接口的纯洁性

  b.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最小的接口也是需要细化的,接口的纯洁性如上,只是一个实物的两种不同的描述

    2.接口隔离原则的四层含义

  a.接口要尽量小

  b.接口要高内聚

  c.定制服务

  d.接口设计是有限度的

    3.总结:

  a.一个接口只服务于一个子模块或业务逻辑

  b.通过业务逻辑压缩接口中的public方法,接口时常去回顾,尽量让接口达到“满身筋骨肉”,而不是“肥嘟嘟”的一大堆方法;

  c.已经污染了的接口,尽量去修改,若变更的风险比较大,则采用适配器模式进行转化处理。适配器模式可以单独查阅设计模式一书中相关信息

  d.了解环境,拒绝盲从。每个项目或产品都有特定的化境因素,别看到大师是这样做的你就照抄;环境不同,接口拆分的标准就不同。

五、迪米特法则

    1.定义:迪米特法则也称为最小知识原则,描述的规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通俗的说,一个类应该对自己需要耦合或调用的类知道的最少,你的内部是如何复杂和我没关系,我就知道你提供的这么公开方法,我就调用这么多,其他一概不关心

    2.迪米特法则对类的低耦合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包含3层含义

  a.只和朋友交流。两个对象之间的耦合就成为朋友关系,这种关系的类型有很多,例如组合、聚合‘依赖等

  b.朋友间也是有距离的。一个类公开的属性或方法越多,修改时涉及的面也就越大,变更引起的风险扩散也就越大,因此为了保持距离,设计时需要反复衡量减少public方法和属性。

  c.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如果一个方法放在奔雷中,既不增加类间关系,对本类不产生负面影响,那就放置在本类中

    3.总结:迪米特法则的核心观念就类间解耦,弱耦合,只有弱耦合了以后,类的复用率才可以提高,而这样的要求结果回产生大量的中转和跳转类,导致系统的复杂性提供,同时也为维护带来了难度。因此,在实际项目中,需要适度地考虑这个原则,别为了套用原则而做项目。视情况而定。

六、开闭原则

1.定义: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扩展开放:意思是指当我们针对一个需求有变化时,我们通过扩展来实现变化,,这样对系统的最小化开发,修改也少,风险也小

  修改关闭:关闭修改应该变化,这样极大降低系统的风险,保持历史代码的纯洁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好处

  a.开闭原则可以提供复用性

  b.开闭原则可以提供可维护性

    3.总结:开闭原则是一个非常虚地原则,前面5个原则是对开闭原则地具体解释,但是开闭原则并不局限这么多,它“虚”得没有边界,就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得口号一样,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但是学什么,怎么学没有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去体会和掌握,开闭原则也是一样。

六大设计原则总结

六大设计原则得核心其实是开闭原则,开闭原则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它是面向对象设计的终极目标。因此,针对开闭原则的实现方法,一直都有面向对象设计的大师费尽心机,研究开闭原则的实现方式。而对于其他五大设计原则,都可以看作是开闭原则的实现方法。

                                     

                                                                    作者:酷客多小程序 刘慈

作者:酷客多小程序

出处:

http://www.cnblogs.com/ywqu

面向对象之六大设计原则

如果你认为此文章有用,请点击底端的【推荐】让其他人也了解此文章,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