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记者采访放牧老人,鲁瑞林一看报道:他是西南军区苦寻多年的恩人

1952年,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奉命指挥大凉山的剿匪工作,大凉山上大多是彝族人,他们听不懂汉语。部队急需一位懂汉语的人充当翻译,可以和匪徒们进行斡旋。

这时一个左眼失明的清瘦老人自告奋勇来当翻译,主动带工作队上山剿匪。老人常年住在牛马棚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靠替主人放牧维持生计。后来老人得知民族工作队是当年的红军时,异常激动,眼含热泪讲述了当年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

记者采访放牧老人,鲁瑞林一看报道:他是西南军区苦寻多年的恩人

随行的记者把老人的事迹,写成了一篇报道交给鲁瑞林审阅。鲁瑞林一看,这个老人不就是西南军区苦寻多年的恩人——老船工帅仕高吗?帅仕高到底做了什么,让红军苦寻多年?又是经历了什么,让他背井离乡逃亡到彝族做了奴隶呢?

一、不畏艰险帮助红军渡河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红军被迫放弃瑞金,开始长征。然而蒋介石的国民党派并没有就此放过,反而在长征路上对红军围追堵截,企图赶尽杀绝。1935年5月12日,红军到达会理后,计划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汇合。

然而蒋介石方,妄图在大渡河以南彻底歼灭我军。早早地在大渡河对岸抢占了高地,架起了冲锋枪。

我党红军北上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大渡河,可国民党方不仅在河对面筑起了工事,还烧毁破坏了许多渡河的船只,甚至抓走了多名熟悉水性的老船工,企图让我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记者采访放牧老人,鲁瑞林一看报道:他是西南军区苦寻多年的恩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最大的支流,河面宽300米,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当地有句行话“五月不渡河”,五月份的大渡河浪高水急,不熟悉当地水况强行渡河就是在送命。

1935年5月24日的夜晚,红军先遣队辗转找到当地熟悉水性的“船老大”帅仕高。帅仕高住在石棉安顺场的一条老街上。

那天下着小雨,红军先遣队敲门时,深受国民党军队屠害的老百姓哪敢随意开门。帅仕高透过门缝看到先遣部队穿着破烂,有些连草鞋都没有,跟国民党军队的穿着大不一样,犹豫间红军战士说

“别怕,我们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红军……”

这时帅仕高才放下戒心,给红军战士们开了门。

听完红军的计划,帅仕高很乐意帮忙,但是船只都被国民党军队破坏了,没有船只怎么渡船?红军战士说,他们到达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时,和敌军进行了20分钟的激烈战斗,击溃川军一个营。不仅顺利占领了安顺场,还找到了一只船。

随后帅仕高又找到相熟的几名船工,准备在5月25日清晨渡河。

5月25日清晨,帅仕高和几位船工载着红军先遣队的17名勇士,开始划向300米外的河对面,帅仕高担任强渡大渡河的第一舵手。敌人的炮火不断攻击,帅仕高后来回忆说,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红军战士安慰他:

“没事的,你只管撑船。”

帅仕高被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感染,也加快力度撑起了船桨。然而就在距离河对岸100米时,小船遇到了暗礁,进退两难。

这个距离等于完全将红军暴露在敌军之下,耽搁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情急之下,帅仕高和几名船工跳进湍急的河水里,将船推离了暗礁,冒着枪林弹火终于将17名勇士顺利送到大渡河左岸。

记者采访放牧老人,鲁瑞林一看报道:他是西南军区苦寻多年的恩人

17名勇士与敌军进行了激烈斗争,抢占了敌军工事,成功占领了大渡河左岸,解救了很多被抓的船工。

帅仕高跟老船工们讲,红军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烧杀抢夺,他们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在帅仕高的游说下,共有77名船工加入了渡河行动。为了帮助7000多名战士顺利渡河,他们采取“人歇船不歇”的策略,耗时七天七夜终于将红一方面军安全送到了大渡河左岸。

帅仕高回忆说,红军特别亲民,每次摆渡回来都帮忙拉船,还将自己的口粮分给他们吃。帅仕高一连吃了3碗白米饭,自己活了20多年都没吃饱过。

二、隐姓埋名躲避国民党的追捕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红军暂时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而国民党方面集结大量兵力卷土重来时,发现红军早已人去楼空,就将矛头对准了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们。

得到消息的亲戚迅速通知了帅仕高,帅仕高不敢耽搁,收拾了几件衣服快速逃命去了。然而国民党军队异常残暴,抓不到本人,就将帅仕高的老父亲和哥嫂抓捕,在狱中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老父亲因此去世。

听闻这个消息后,帅仕高更不敢回家了,害怕再次连累家人。他东躲西藏,给别人当过短工,挖过矿,跑过马,后来为了维持生计,到大凉山彝族地区“卖身为奴”混口饭吃。

他当了7年奴隶,常年住在牛马棚里,生活环境恶劣,左眼也因为细菌感染无钱医治导致失明。而我们的党中央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红军的大恩人,建国后专门向四川省发电报,要求地方同志配合一定找到帅仕高这个老船工。然而时间久远,帅仕高又被迫逃亡在外,一直没有收获。直到大凉山剿匪,鲁瑞林发现了老船工。

随后鲁瑞林将他接到雅安,安顿好他的生活,就向彭德怀元帅报告了此事。就此,流亡在外17年的帅仕高终于回到了安顺场老家。中央特别指示当地政府为他解决生活问题,随后在政当地府的帮助下,帅仕高娶妻生子安了家,日子越来越好了。

记者采访放牧老人,鲁瑞林一看报道:他是西南军区苦寻多年的恩人

1965年,彭德怀元帅在四川石棉矿医院见到了医治眼疾的帅仕高,帅仕高听闻这是31年前红军大渡河的首长,激动地下床紧紧抱住了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感慨他吃了这么多苦,帅仕高说

“红军为了老百姓,才是吃了更多更大的苦”。

彭德怀临走时,还给帅仕高留下30元钱,特别叮嘱医生务必好好医治他的眼睛,并指示当地政府保障好英雄的晚年生活。

此后的帅仕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优待,多位开国将领来到安顺场看望他,给他送来大衣、缝纫机、收音机等稀缺生活用品,如今被家人收藏。帅仕高常和孙子说“他没有做多大的事儿,但是国家和人民一直惦记他。”帅仕高1995年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帅仕高的孙子帅飞说,自己当了兵,更加理解当年爷爷的话,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下去。

文/鹤归华表

参考资料:

1、《军旅作家为何对长征时老船工帅仕高念念不忘》,胡世宗

2、《三寻功勋老船工》,陈德杰、王犁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