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政府覆灭之后,中国迎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在此期间,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台,更迭换代的统治者如走马灯一样,叫人眼花缭乱。
彼时,山东一位名叫韩复榘的军阀令人印象颇为深刻。他原是“倒戈将军”冯玉祥的部下,后来与之背离,率军而去,投靠了蒋介石。
在山东任主席期间,韩复榘曾清整吏治、剿匪禁毒、发展教育,成果颇丰。然而,因为他曾在日本人面前弃城而逃,所以,在他身死之后,一直被当作贪生怕死的懦夫。“韩复榘”三个字,永远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多年之后,当历史学者再次走进韩家大门,向韩复榘的儿子询问当年的真相时。韩子华却为父亲连连叫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禁感到好奇,作为书香后代,韩复榘为何会弃文从武?在军营摸爬滚打的那些年,他是如何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兵,摇身一变为权倾西北的大军阀的呢?这位曾经叱咤齐鲁的大将军实力又究竟如何?
一、韩复榘的早年经历:从书香后代到大军阀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个名叫《关公战秦琼》的段子在相声界颇为出名。这个段子讲的是韩复榘的父亲在过寿时要听戏,因为他是个山东人,所以一定要看山东的秦琼与山西的关羽大战。于是,韩复榘便命戏班子按照老爷子的要求排了这么一出戏,搞得戏班子的人是哭笑不得。
侯先生的这段相声很明显是在讽刺韩复榘。然而,它却犯着一个致命的史实错误:韩复榘虽是山东省主席,但并不是山东人。
1890年,韩复榘出生于河北霸县的一个书香世家。韩复榘的爷爷是举人,他的父亲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秀才。韩家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门庭,但也吃穿不愁。启蒙之后,韩复榘进入私塾读书。由于他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韩复榘深受学堂先生的喜爱。
在此期间,韩复榘因对书法感兴趣,练就了一手好字。韩复榘万万没想到,这后来会成为他事业上的助力。
十岁那年,韩复榘的叔父因与洋人交往甚密,被当地的义和团杀了。韩家因此在当地遭到为难,家道中落。为了还清家里的债务,韩复榘背井离乡,来到了东北。然而,他没有找到早年闯关东的大哥,还花光了身上的盘缠。
眼看着就要饿死的韩复榘,在路上看到军营的招兵告示,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了。这支军队就是当时冯玉祥麾下的清军第20镇第40统第80标第三营。
冯玉祥见韩复榘有文化,而且脑子机灵,就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此后,韩复榘的人生仿佛“开了外挂”,青云直上。
1923年,韩复榘任旅长,第二年晋升为第一军师长。1926年,韩复榘已经升任至司令。不久后,冯玉祥兵败出走苏联,韩复榘遂投靠了阎锡山。冯玉祥归国后,韩复榘又重归冯的麾下,成为北伐军的将领之一。冯将韩复榘任命为西北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至此,韩复榘权倾西北。
然而,二次北伐之后,韩复榘遭冯玉祥猜忌,被一贬再贬,军权尽失。最后,韩复榘只剩“河南省主席”一个虚职。恼羞成怒的韩复榘,一气之下伙同马鸿逵等人背离冯玉祥,投到蒋介石的麾下。
蒋介石一开始对韩复榘是十分赏识的,直接将西北军权交给了他。后来,由于在中原大战中表现出色,韩复榘升任山东省主席。此时,韩复榘的第3路军虽然只剩下两万多人,但是毫不妨碍他将山东省的军、政、法三权集于一身。
二、韩复榘的抗日经历
为了巩固自己在山东的统治,韩复榘开始扩张自己的军队。通过征兵、收编土匪、建立地方民团武装等方式,韩复榘很快就将自己的军队规模扩充至5个师和一个独立旅。据记载,截至1936年,韩复榘在山东的军队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战争初期,韩复榘率领军队与日军奋力厮杀,在重创日军的同时,韩复榘的部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惨重。
1937年11月,韩复榘带兵向德州进发的途中与日军相遇。韩复榘的军队匆忙迎战,在仓皇之中败下阵来。于是,韩复榘只好带着贾本甲团的几十个士兵,退守至济阳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日军用猛烈的炮火轰打韩复榘等人,导致团长双腿残废,其他几位中队长重伤身亡。在士兵们的奋力掩护之下,韩复榘好不容易突围成功,逃回济南。
回去之后,韩复榘才发现蒋介石不仅没有打算给自己的军队支援,反而趁德州战役期间调走了自己的重炮旅和两个师的兵力。韩复榘这才了然:原来蒋介石根本没打算真心抗日,山东只不过是蒋介石早就准备好的“牺牲”。
于是,此后为了保存实力,韩复榘再也不肯轻易与日本人开战。
济南一战,韩复榘在城内与敌人对峙了一个多月,硬是不肯主动开枪。何思源劝他:
“时至今日,日本人攻下济南犹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你若再不出兵,以示反抗,恐怕会引来责骂啊!”
韩复榘听完之后,语重心长地说道:
“济南被破,我若不出一兵一卒,定然是要被后人诟病的。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我不能轻易出兵啊!”
何思源问他为何,韩复榘答道:
“蒋介石嘴上说要抗日,实际上却一点行动也没有。我们山东就这么几万人,被日本人耗光了就什么也不剩了!万一到时候蒋介石再和日本人携手和谈,那我们就是白白牺牲了。日军攻入南京,他跑得飞快,现在却要我们死守济南,还调走了我们所有的重炮支援,这不是让我们去死,这是什么?”
韩复榘的一番话道出了自己内心所有的想法。可见,他当时并不是不想抗日,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不能轻易抗日。
三、韩复榘的结局:被蒋诱杀
尽管韩复榘洞悉了蒋介石的打算,却未能躲过被蒋诱杀的结局。山东失守之后,蒋介石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将韩复榘骗往河南开封。当时,韩复榘刚到会议室外,就被蒋介石的特务以“消极抗日”的理由逮捕了。
不久后,国民党为韩复榘召开了一次军事法庭,一通简单地审问之后,韩复榘就被判处了死刑。
有人说,蒋介石这是“杀鸡儆猴”。济南失守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早在西安事变时,蒋介石就已经对韩复榘怀恨在心。当年西安事变发生后,韩复榘不仅没有及时率兵救驾,反而公开为共产党声援,逼迫蒋介石就范。
虽然最后蒋介石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但是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对韩复榘起了杀心。
从山东沦陷的始末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并非仅是因为韩复榘的“不抵抗”,还由于蒋介石的为难。假如蒋介石有心助韩复榘抗日,又怎会在关键时刻调走重炮支援呢?可见,韩复榘之死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
1938年1月24日,在国民党的禁闭室里,韩复榘被枪毙。这位曾在山东叱咤风云七年之久的大将军,最终命落黄泉。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蒋介石诱杀韩复榘背后的权力之争》,邢逸群
2、《韩复庸因何被杀》,韩子华
3、《山东抗日“第一战”》,王耀荣
4、《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韩复庸》,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