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的起起伏伏,导致各类文化艺术场所在开闭之间异常灼热。如何解决疫情引发的大规模人口聚集问题,继续发挥这些机构所承担的公共文化艺术普及作用?回到不久前在互联网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名画仿生热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主意,完全有可能把危机和难题变成艺术流行的新机遇。
名画模仿热潮,是荷兰网友首次推出的网络绘画模仿挑战游戏,经过盖蒂博物馆的积极跟进、策划、推广,再得到全世界网友的积极回响。这种模仿热潮席卷了互联网,在疫情带来的压抑气氛中创造了欢欣鼓舞的游戏奇观。
疫情导致孤立,互联网提供连接,游戏越来越受欢迎,艺术保持了基调。一个小小的想法,让我们看看,如果新旧媒体能做好自己的长篇大论,艺术普及在大众层面不难进行。
一直以来,高雅艺术的流行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做一半以上工作的尴尬,博物馆作为承载着过去文明精髓的巨型礼堂,更像是财富和权力的展示,而不是贴近大众的文化载体,她偏爱知识、身份、名望, 价值,让人不热衷于去。
相反,因特网为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所不包,随时可用。在消除时差方面,没有一种传统媒介可以与时空之差相媲美。然而,获得的权利并不一定导致解放。普通人被困在数据和算法的网络中,很难跨越起源和学习的局限。
如何跨越国界,打破壁垒?模仿名画活动,提供程序 - 游戏!这是游戏最基本的形式:模仿,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行为之一。这种看似简单的形式将日常笑话与美丽,崇高甚至神圣的领域联系起来,并将看似无关的终点联系起来 - 隐身网络的生活和高屋的经典艺术。模仿、举重轻轻地弥合了大众与艺术之间的鸿沟,祛除了不同群体人群在知识、品味上的巨大差异,让所有人都能兴奋地面对同一幅画。崇敬、俏皮、结构、解构、嘲弄...各种情感和想法平静地展现出来,在这种氛围中,经典变得贴近大众。也许这就是基于启蒙运动的现代博物馆成立的地方。
也许有人会说,一场比赛是公正的,就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但是,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艺术游戏中,很多事情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水平。
艺术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自由创造的精神,在传统世界中,只有少数天才,才有可能突破生活的禁忌,传统和形式,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同的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在这个游戏中,公众展示了在自然中释放的惊人力量,创造力受到启发:锅碗瓢盆,家庭日,信件,石头变成黄金。当你看到被模仿最多的《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变成《戴珍珠耳环的猫》和《玉米配珍珠耳环》时,你不得不惊叹于网友们奇怪的脑洞和戏弄技巧,当一群人戴着口罩时,当医务人员在休息室解读《最后的晚餐》的布局时, 在疫情的黑暗气氛中,这幅隐藏着警示、慈悲和末日情怀的画面,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模仿,触动了触动深层核心的伟大艺术......在传统常态艺术普及活动中,无论是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还是博物馆开放日夜博物馆等活动,更多的停留在知识中,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升修炼,培养情感。而同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激发了大众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说是极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件名画仿展触及了艺术人气的巅峰。
但这款游戏的价值,不仅应该说在艺术的简单普及上,相对于黑暗压抑带来的疫情,它给疫情中的人们带来了安慰!在费心去寻找模仿道具的时候,人们暂时离开了被病毒蹂躏的生活,在寻找如何翻身的陌生,人们放下了孤立的烦躁,在网上欣赏的味道,人们得到的满足感是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模仿......人生的阴郁面孔暂时消失了,在欢乐中,人们恢复了整体人性,各种不好的情绪得到了发泄的机会。艺术模仿,"为不完美的世界和混乱的生活带来了暂时的、有限的完美"(Heizinha的《游戏的男人:文化中游戏元素的研究》),虽然有限,但仍然值得珍惜。
除了慰藉之外,它还向我们展示了艺术改变在线环境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延伸和瓦解。信息泛滥,让人失去对世界的把握,匿名的环境,让放纵和恶意失去底线,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愚蠢、暴力、谣言、隐藏的邪恶无处不在,公平、正义、美丽需要刻意维护。名画模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隐性、沟通的便利性和参与的低门槛,以名画的号召引导公众走向艺术。艺术品本身提供了一个经典,健康的主题基础,异想天开的框架在适度的范围内。参会者,面对共同的艺术参照、简单的规则,站在人类文明精髓的阶梯上,交流、展示,走向美国。
必须承认,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在互联网时代,人类共同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彼此相邻生活的事实并没有增强相互认同和共性,相比之下,书籍、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传达的"与世界共存的意识"更加深刻和强烈(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体:人的延伸)。在这个高度参与和深刻疏远的网络世界中,需要一种力量来重新连接人类并进行有意义的连接。名画模仿展展展呈现出一种可能性,在这种不分高低贤者而不晓,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大众以丰富的形式自豪地宣告自己的存在和个性,并宽容感受,接受他人的表达和创造力。同时表现出的自由、平等、宽容和理性,是人类对乌托邦本性的精神追求,自古以来至今都是珍贵的。人类面对共同的目标,分享情感,分享乐趣,感受和谐与共鸣的精神,喜悦与兴奋,仿佛置身于世界大洋洋的太平洋环境,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美丽境界。
这是网络时代艺术普及给世界带来的新可能,也为传统文化艺术机构提供了新的思维、挑战和发展机遇。
作者:顾莹,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编辑:徐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