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我志愿军已经将战线推至“三八线”附近,并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北朝鲜全部领土。而此时,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考虑到战场的实际情况,于是便要求部队停止进攻,进行休整。
彭总的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前两次战役中,虽然我军都大获全胜,并歼敌近6万人,但我军的损失也同样不小,两次战役过后,我军损失近5万人。
此外,我军的后勤物资运输困难,两次大战后,部队的人员、武器等都需要进行补充,所以暂时休整是极有必要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由于接连的胜利,朝鲜党政军民的情绪都高涨起来,而要求“速胜”和盲目乐观的情绪也随之滋生,如果不顾一切地打下去,那么战局将很可能再一次发生转变。当初朝鲜人民军之所以会惨败,就是吃了这种亏。

第二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
但彭德怀提出的休整意见,却遭到了苏联和朝鲜的反对!他们认为:在前两次战役中,美军已经受到了我军的沉重打击,此时正处于溃逃阶段,因此我军必须乘胜追击,将其彻底歼灭。
很明显,这就是接连胜利带来的优越感,却毫不考虑战争的现实情况!
两次战役后,敌军虽然损失惨重,且士气也比较低落,但现在仍有26万兵力,因此他们不仅不会立即撤出朝鲜战场,反而很可能还会整军再战。
用彭德怀的话来说就是:
“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
所以,我军现在应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切不能被眼前的胜利蒙蔽了双眼。
但出于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毛泽东最后还是命令志愿军在简单休整后就立即发动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
不过,毛泽东还是赞成彭德怀提出的长期、稳步的作战方针,并同意越过三八线后,就立即收兵,并且全军主力,包括人民军在内,都要后退几十里进行休整。
彭德怀元帅
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正式拉开了序幕!
此战,我军的战役企图是要粉碎敌人利用“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战至1月8日,我军以伤亡8500人(其中志愿军5500人,人民军3000人)的代价,歼灭敌军19000余人,向南推进了80至110公里,并成功拿下了南朝鲜首都汉城。
此时,原来的预定目标已经完成,彭德怀随即下令收兵,全军进入休整状态。
其实这也是合理的!早在1月3日,彭德怀就电告金日成说:敌人在防线被我军突破后就迅速逃跑,因此我军取得的战果并不大,只俘虏了三千多人。如果敌人继续南逃,那么追击到水原一带就要立即停止待命。
战局的发展也正如彭德怀所料!
第三次战役中,虽然我军突破三八线,攻下了包括汉城在内的南朝鲜的一些地区,但其“联合国军”是主动撤退的,因此我军除了得到一些地盘之外,并没有对敌人造成根本性的打击。
最重要的是,在第三次战役后,我军的人员、粮草、弹药等都需要进行补充,继续追击的话,危险性极大!且考虑到敌人很可能是“诱敌深入”,即引诱我军深入洛东江预先设好的固定阵地,并引我军攻坚,那么我军将会重蹈战争之初人民军的覆辙。
所以,正是鉴于这些考虑,彭德怀才在1月8日命令收兵,全军进行休整。
第三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
但此举,却遭到了朝鲜方面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金日成表示:部队休整时间不宜过长,一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了。倘若时间太久,河流解冻后,将增加部队运动困难,且敌人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整军备战,如此一来,将增加我军的作战难度。
简言之,金日成就是要我军乘胜追击,以实现其收复朝鲜全境之目的!这一点,其实早在1月2日,即第三次战役期间,朝鲜《劳动新闻》发表的金日成在劳动党中央第三次常委会上的报告中就能看出来了!
金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朝鲜人民对于“三八线”的划分,是不能容忍、不能坐视的。所以,当前的军事任务就是要越过三八线对逃窜之敌“积极展开追击战”,并且还要组织起“决定性战斗”!
尽管金日成内心十分主张“速胜”,但考虑到前期作战的失败教训和压力,他对越过三八线休整2个月的部署还是表示了同意。
但在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后,他内心期盼“速胜”的信念就更强了。毕竟这样的“大好机会”摆在眼前,谁能不心动呢?
于是,为了能说动彭德怀乘胜追击敌人,1月10日晚,金日成在柴成文的陪同下来到了彭德怀的指挥部。
彭德怀和金日成
在会谈中,彭德怀向金日成仔细地分析了目前敌我的实际情况,并坚持说部队必须休整,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在下一次战役中消灭更多的敌人。
对此,金日成表示同意,但要求休整的时间必须尽可能地缩短,可先让三个军南进,其余部队休整一个月再南下击敌。
彭德怀则认为:现在出动军队只会迫使敌人再放弃几个地方而已,不仅取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反而还会将敌人的主力压缩在釜山一带狭小地区,这样一来,则不利于我军分割围歼。
在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就是将“联合国军”赶到了大邱、釜山一带,看似胜利在望,实则危险重重。因为在武器装备和兵力悬殊不大的情况之下,想要通过攻坚的方式取胜,确实是太困难了。
而最终的结果我们也都很清楚了!麦克阿瑟一边向围困釜山的“联合国军”补充兵员和武器弹药,一边策划从人民军侧后方的仁川港登陆,对人民军来了一个前后夹击,就此改变了朝鲜战局!
所以,正是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彭德怀才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决定!再说,这个时候突然冒进,也不合兵法!
但金日成却争辩说:不能消灭敌人,扩大领土也是很重要的。彭总则回怼说:扩大领土不如首先消灭敌人,消灭了敌人自然就得到了领土。
之前,人民军凭借着苏联老大哥支援的装备,一路上摧枯拉朽,将“联合国军”打得大败,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南朝鲜90%以上的土地。而结果,当美军从仁川登陆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南朝鲜丢失的土地城池全部夺了回来。
当然,这其中自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人民军广占领土,而没能及时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无疑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彭德怀提出的稳扎稳打是正确的。
金日成
然而,此时中朝军队接连取得的胜利,似乎已经让金日成忘记了之前的惨败教训,他仍然坚持地认为:目前只有多占领土,增加人口,才有利于停战后的选举。
但彭德怀却认为:暂时先不必考虑这些,目前的中心任务就是打胜仗,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最后,由于双方争执不下,彭德怀只好将其报告给毛泽东!
1月11日,毛泽东来电:朝鲜人民军一、二、三、五军团均可置于汉江以南的第一线,我志愿军则撤到仁川及汉江以北休整两到三个月,仁川及汉城的守备任务由志愿军担任。
此外,毛泽东还在电报中指出:金日成如果执意要前进击敌,那么就同意让他去,并且还可以由朝鲜政府自己指挥。简单来说就是:你要追,那你就自己去!
当天下午,彭德怀、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朴宪永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而争论的内容,就是志愿军乘胜追击和收兵休整的问题!朴宪永根据他所掌握的情报,得出一个结论:美军只有在我军的追击下,才会退出朝鲜,否则美军就会找借口不退出。
彭德怀反驳说:我不追击,他们可以自动退出,这对他们才是很好的借口。但朴宪永却坚持说:“不追击就不会退出,我们应该利用美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彭德怀回到:只有再消灭美军的几个师,才会将这种矛盾加深,这一因素也才会成为有利的条件,但志愿军只有经过休整之后才能再战。
最后,眼看让彭德怀出兵追击无望,金日成又提出了他之前的意见,即先让志愿军的三个军继续南进击敌,其余部队休整一个月之后再展开进攻。
这时,彭德怀开始有些不耐烦了!
志愿军攻下汉城
彭德怀对着金朴二人大声说道:
你们的看法是错误的,都是从愿望出发的!过去你们说美国一定不会出兵,但却没想过如果出兵了怎么办!现在又说美军一定会退出朝鲜,但也不考虑如果不退又怎么办。你们希望这场战争能“速胜”,但又不为此作出具体准备,这样的结果只会延长战争。
你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于侥幸,将人民的事业拿来赌博,只会把战争再次引向失败。志愿军休整补充需要两个月,一天也不能少,可能还要三个月,没有准备好,一个师也不能前进……
彭老总越说越激动,紧接着,他又根据毛泽东的电报意见指出:
志愿军负责仁川至襄阳线以北的全部守备任务,至于人民军的4个军团,则归你们自己指挥,按照你们自己的愿望继续向南推进。如果美军真如你们所说的那样退出朝鲜,那么我自当庆祝朝鲜解放万岁,如果不退,那么志愿军将按照预定计划南进作战……
彭老总的这一番话霸气十足,但也有理有据,顿时让金朴二人无言以对!
随后,金日成只好表示:人民军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元气也没有恢复,不能单独南进作战,并且也承认的确有“速胜”的情绪。最后,金朴二人同意志愿军休整两个月,并决定召开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交流经验,统一思想。
彭德怀、金日成
后来,斯大林在得知此事后,曾表示说:“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毫无疑义,真理掌握在彭德怀同志的手里。”此外,斯大林还称赞彭德怀以劣势的装备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军事家。
彭德怀元帅当然是天才军事家,这一点,早在国内抗战时期就已经得到很好地证明了!
不过话说回来,彭德怀提出收兵休整的主张,从军事角度来说,完全是有理有据的,而朝鲜领导人之所以会持反对意见,则很明显是受到了政治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虽然在这件事上,中朝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但这也不过是军事策略方面持有不同主张而已,从总的战略方针上来看,中朝双方都是一致的。
这就好比一家两兄弟,虽然亲,但也免不了在一些事情上出现不同意见、闹点小矛盾,而这完全不影响两兄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