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中国风动画再归来 对话主创:耗时三年讲述一段“人梅之恋”|封面会客厅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当孩童吟诵诗句的声音从屏幕中传来,画面里,只见一树垂枝梅朵朵凌寒绽放,批发赤足的文人伸手向其扑去,却眼睁睁看着花瓣片片凋落,氤氲于纯白的雪地之上……

伴随着满屏“有生之年”的弹幕,阔别三年有余,“中国古诗词动漫”(原名“中国唱诗班”)系列的新作《咏梅》,再次出现在了观众的眼中。许是等待得太久,当网友们看到软件中发出的作品更新提醒时,不由得都有些恍然,随后在评论区发出“灵魂一问”:“三年多了,你还知道回来?”

将时针拨回到2017年初,一部名为《相思》的国漫刷屏网络,上线仅10天,全网点击破亿,并成为当年首个网络爆款动画。这,便是“中国古诗词动漫”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随后,《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等后作的陆续问世,几乎每一次都风靡于网络世界,引来无数“自来水”的安利推荐,甚至被誉为“最经得起历史考究的动画”,更被赞是“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

就在网友感慨等待三年有余,终于等到《咏梅》的播出时,该动画作品的主创人员,也在唏嘘到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从2015年首部动画《元日》的诞生,再到当下《咏梅》的出示,该系列动画已走过了长达七年的岁月,一路行进的过程中,收获了不在意料之中的爆火出圈,也见证了自身不断突破的挑战。近日,在《咏梅》上线不久后,封面新闻采访到导演彭擎政,以及编剧李夏恩,听他们娓娓道来这部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作品,是怎样炼成的。

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中国风动画再归来 对话主创:耗时三年讲述一段“人梅之恋”|封面会客厅
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中国风动画再归来 对话主创:耗时三年讲述一段“人梅之恋”|封面会客厅

时隔三年回归

“刻画一段文人与梅树的婉约之恋”

《元日》中的热闹新年;《相思》里无疾而终的凄美爱情;《游子吟》演绎的母子情深;《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教人不为功名所累的旷达心胸;还有《夜思》中拼命维护中华民族权益的家国情怀……熟悉该系列动画的观众都知晓,其每一部作品,都是用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诗词来诠释展开,且故事皆发生于上海嘉定之中,原型都为嘉定的文人名士。

到了《咏梅》,故事的落点再次回到了爱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定竹刻”为文化背景,根据《竹人录》所引钱大昕《周山人传》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了竹刻家周颢与梅树之间的爱情故事。

此前提到,《咏梅》的播出阔别了三年多的时间,是该系列动画中,制作周期最长的一部作品。细看之下也不难发现,其还是该系列作品中,时长最长的一部,达到了23分钟,是《元日》的四倍有余。正因如此,带给主创团队的难度,也是空前的。“20多分钟的片子,它从结构上和叙述方式上,都是有差异的。”彭擎政解释到,且作为水墨画风的原创动画,镜头中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团队精心打磨之作,都用是工笔画的风格,一笔一笔绘制而成。“可以说,这一集的工程量,比之前的作品多了一倍不止。”而在时长带来的挑战之外,其首次在动画中融入了非遗技艺,更为特殊的是,此次的故事描述的是一段竹刻家周颢与梅花精怪“梅娘”爱而不得的凄惨婉约之恋。

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中国风动画再归来 对话主创:耗时三年讲述一段“人梅之恋”|封面会客厅

在古籍中,原文记载“(周颢)少时尝病疮,一夜醉归,逢老叟衣冠甚异,出一丸药啖之,五脏皆煖,忽失叟所在,经夕犹有异香,自是宿疾尽去,终身无纤介之灰”。本是个古代笔记中常见的“遇仙赐药”类型故事,但在编剧的笔下,其改编成了人与梅树之间的爱情传奇。耿直如竹的少年周颢,在童年时曾保护过一株被顽童折枝的梅树,梅树因此有灵,幻化为人,唤作“梅娘”。春去冬来,凌寒微雪,爱情如同梅花一般绽放,是一片梅花飘落中,青春少艾的梅娘伴着缕缕梅香,将五指上的朱砂点落在周颢的眉心,告诉他这唤作“美人指”;或者在烹雪煮茶中,两人争论起世间“至美”之物时,周颢告诉梅娘他所目之所及的西湖美景……

一直以来,“中国古诗词动漫”中的主角原型,都来自于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梅娘”是完全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整部片子中,并未明确点破梅娘就是梅精,只是通过一些细节让人能隐约能感受。“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婉约、朦胧之感,也是这部动画表现的形式之一。”彭擎政说到。

被赞最经得起考究的国漫

“暗藏只有中国人才懂的东方美学”

从雪景寒林的自然之美,到幻象中目睹古木化龙的夺天地造化之美;从泛舟西湖之上看夏日风起、荷香沁人的“曲院风荷”之景,到夜晚寂寥无人,幽雅宁静的“三潭映月”之景……屏幕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在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和雅致。就像评论中所说的那样,“每一帧的画面,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不仅有淡雅的水墨画,更有精美的工笔画、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就连片中,梅娘的原身所在的那一棵梅树,都是主创经过千挑万选,确定以“垂枝梅”为原型,以工笔画为质感来绘就的。

“我在撰写剧本和导演、监制、美术讨论时,确实放了许多细节在里面,就像从西湖那一场开始,到风雪终南山那一幕,其实是向中国历代名画大师致敬,里面化用了大量名画,周颢探寻至美之路,在动画的表现上也是一个中华传统美学的历程的展现。”说到片中的“名场面”,编剧和导演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周颢去往杭州寻求“至美之物”后,向梅娘诉说西湖的旖旎美景。画面中,观众的目光随着一条小舟从湖中行去,能够看到西湖从日出到日落,从暮春到深冬,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美感。“还有在‘风雪终南山’的场景中,所出现的那条龙,原型是南宋画龙高手陈容的旷世名作《六龙图》和《九龙图》中的龙的形象。”李夏恩补充到。

在极具传统东方美学的美术画面外,说到这系列的动画作品,就不得不提到另一被观众所称赞的方面——历史之考究。网友曾说,“中国唱诗班”是最经得起历史考证的动画片,因为片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主创团队翻遍无数古籍旧本,从字里行间寻求到历史的蛛丝马迹。比如选用“垂枝梅”作为梅娘的原身,也是经过考证嘉定地区确实有这一品种;周颢师傅仙逝后的安放灵位的地点香雪庵,编剧翻遍嘉定县志发现该名称多出现在晚明时期,与剧中的年代相符才选择了此地。当然,彭擎政也说到,动画作品毕竟不是纪录片,在“经得起考究”背后也要懂得变通。“不然,因此让故事变得了无趣味也算得不偿失。”

而在史实之外难以查证部分,片中的每一处的剧情的改编,都充满了极致的东方美学的浪漫,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的文化隐喻和细节。譬如,周颢为寻求世间至美之物雕刻于湘妃竹之上,但在病榻中看见梅娘的容颜,才发现她的眉即绿竹,耳朵是山川,唇为红梅,原来世间的至美之景不过是她的一颦一蹙;还有梅娘为救周颢一命,化作梅花绽放凋零后,片尾的字幕将周颢的生平缓缓放出,特别点到其“一生未刻过仕女,也未刻过梅花”,似乎让历史中真实的周颢,与故事中的“人梅之恋”有了遥相呼应。这样的“脑洞”与联想,确实只有中国人才能领略暗藏其中的浪漫。

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中国风动画再归来 对话主创:耗时三年讲述一段“人梅之恋”|封面会客厅

打造“有生之年”系列

“希望给下一代留下点什么”

2015年《元日》的初见,到2017年《相思》的爆红,再到2022年《咏梅》的突破,7年的时光中,“中国古诗词动漫”一次又一次交出了让网友们意外的答卷。评论区中,不少观众感叹到该系列动画伴随了自己走过了从孩童到少年的时期。彭擎政也“吐槽”到,有时回到母校听到新入学的学生们说起关注的动画,不少人会提起他的作品,除了感概“岁月流逝”之外,也让他明白,自己与团队经过千雕万琢、呕心沥血的作品,其实在中国动画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是能留下痕迹的。

“我为中国动画去做出了这些东西,它是留得住的,即便过去5年、10年,观众再去回味的时候,他会想起小时候看过这么一个片子。就像我们记忆中的《舒克贝塔》《大闹天宫》等等。我觉得这个对我而言,它就是最欣慰、最骄傲的。”

原本只是一部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系列原创公益动画片,用中国风动画的形式讲述嘉定名人雅士的历史典故,但该动画的影响辐射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嘉定走向了世界,更获得了日本TBS大奖赛中国区金奖。7年过去,当年看《元日》的孩童,有的已经步入了大学的校园,当该作品仍是不少网友的翘首以盼“白月光”。这也不禁让人好奇到,为何其有何种魅力,让人念念不忘?

被誉为“国漫之光”的中国风动画再归来 对话主创:耗时三年讲述一段“人梅之恋”|封面会客厅

此前爆红的《相思》

“我觉得现在的观众,他们越来越聪明,欣赏水平各方面,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诉求也是越来越高。我们是用最传统、最纯粹的方式,把中国最美好的东西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做出来。”彭擎政解释到,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传统的水墨画、山水画。但是在动画中,随着剧情的起伏,观众能受到中华传统的诗歌之美、中国画之美,也能听到传统乐器的美妙声音。

网络中,网友称这系列动画是“有生之年”,因为等待时间太过于漫长。彭擎政也表示,这部动画也是他与主创团队的“有生之年”,是倾尽一生要去做好的作品。“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说我们把最美好的东西展示给大家。我们不求商业上的回报,甚至贴钱去做。所以,它是一个很纯粹的东西。我觉得‘有生之年’系列去来概括这个项目是很贴切的,确实对于我们而言,或者对观众而言,它可能真的是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一个使命,就是给下一代留下点什么东西。”

“阅尽好花千万树,愿君记取此一枝。”在《咏梅》中,曾多次出现了这句诗词。其是梅娘与周颢离别时,将一枝梅花递入他手中,希望他不要忘却自己的真心切切。但在评论区中,也有观众猜测这是主创暗藏的心意,是哪怕时光流转,也希望观众们也不要遗忘这一部的动画曾带过给人们的感动。

“确实,下一步的方向我们暂时还没有确定。”彭擎政直言道,但是团队的初心一直未变,是要带给观众更多优秀的原创动画作品。“至于‘阅尽好花千万树,愿君记取此一枝’,我还是把它留给观众朋友解读吧。”编剧李夏恩这般说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