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达加斯加》系列:城市生活的讽刺,从纽约到马达加斯加的城市心理学隐喻

"马达加斯加"系列揭开了非洲岛国的神秘面纱,在纪录片中,它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国家,而是城市生活的对立面,象征着野性,自由和安宁。

记者|宋世轩

《马达加斯加》系列:城市生活的讽刺,从纽约到马达加斯加的城市心理学隐喻

电影《马达加斯加》中的丛林设计基于印象派画家亨利·卢梭的作品

<h1>从纽约到马达加斯加</h1>

长期以来,非洲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灵感来源。尤其是动画片,无论是好莱坞经典动画《狮子王》,还是风格化的法国动画《变种人历险记》,还是最经典的非洲背景系列《马达加斯加》,其中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动植物,以及当地不同于社会发展的人生逻辑,都为动画电影带来了不少创意素材。

同时,动画也成为一种比现实生活电影更灵活、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受拍摄条件的限制,动画似乎更有利于讲述这片土地上动植物的故事。

在与非洲相关的所有动画电影中,"马达加斯加"系列是最独特和最受欢迎的。它没有像其他电影那样将故事设定在非洲大陆,而是更进一步,到了马达加斯加,那里的动植物比非洲大陆更具异国情调,而无油土地的故事更能反映现代性与传统的碰撞。

马达加斯加的故事源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生活在文明世界的动物被安置在原始森林中会发生什么?

梦工厂动画用四只动物逃离纽约并被困在马达加斯加的故事来解释这个问题。

《马达加斯加》系列:城市生活的讽刺,从纽约到马达加斯加的城市心理学隐喻

照片"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

2005年,电影《马达加斯加》上映,这是梦工厂继《怪物史莱克》系列之后上映的另一部系列电影。这部电影由来自非洲大陆的四只动物主演:狮子亚历克斯,斑马马蒂,长颈鹿梅尔曼和胖河马格洛丽亚。这些动物被囚禁在纽约中央公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亚历克斯是公园之王,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他的表演。迈曼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健康,强迫症就像一次检查。格洛丽亚和动物园里的所有其他动物一样,不去想过去、现在和未来,会很有趣。马蒂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在他10岁生日那天,它得到了很多祝福,但它并不满足,就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类一样,它厌倦了城市,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受到四只企鹅的启发,他们也想逃离公园并返回南极,马蒂的逃脱是成功的,但这次离开引发了公众对动物园重要性的争议,纽约人无所适从地抗议,动物园被迫将马蒂和他的朋友们送回家。在从纽约到非洲的途中,四名搭档意外地在海上登陆,并沿着洋流漂流到马达加斯加,一个神秘的岛屿。猴面包树,狐猴,岛桑树...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荒野世界,纽约人在岛上发现并面对他们的野性,友谊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他们利用在动物园积累的都市智慧,帮助当地动物完成一次冒险。

根据家庭电影改编的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票房收入超过1.9亿美元,当年在北美票房排名第九。在随后的几年里,"马达加斯加"系列发行了几部电影,"马达加斯加2:逃向非洲","马达加斯加3:伟大的欧洲综述"和"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在以前的电影中由企鹅主演,每部电影都进入了当年北美票房前10名,这是动画电影的罕见成就。

《马达加斯加》系列:城市生活的讽刺,从纽约到马达加斯加的城市心理学隐喻

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独有的,在"马达加斯加"系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成就与"马达加斯加"一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个世界第四大岛在非洲,当然不是它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但它是第一次成为动画电影的重要空间。导演埃里克·丹尼尔(Eric Danier)在接受采访时说:"四位英雄都是非洲动物,而马达加斯加距离非洲大陆东海岸400多公里,是非洲最大的岛屿,那里的动植物非常独特,我们最喜欢的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独有的珍稀动物。在那个梦幻般的国家,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创作空间可以自由发挥。"

第一部《马达加斯加》是本系列电影的基础,这个非洲岛屿为后续剧情提供了来自荒野的精神基础。由于马达加斯加的地理位置和物种之谜,导演埃里克·丹尼尔(Eric Danier)和汤姆·麦格拉思(Tom McGrath)甚至没有像对待非洲大陆的现实和欧洲城市的秩序那样与马达加斯加的自然美景作斗争,其中大部分是在参考的基本现实下用想象力创造的。

除了纽约部分,《马达加斯加》中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丛林中,丛林和岛上独特的物种是电影的一大卖点。在丛林的设计上,影片借鉴了马达加斯加的真实地理,借鉴了法国画家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的作品,这位印象派画家以热带丛林风光为主题创作了大量作品,画作浪漫而有些笨拙的质感与整个卡通的复古基调保持一致。

由于自然生态的独特性,马达加斯加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电影自然要对它们做点什么。特效设计师斯科特·辛格(Scott Singer)计算出,他们设计了50种具有区域特色的植物,包括7棵猴面包树,12棵无花果树,并开发了一个独特的丛林植被运动系统,展示了角色和风席卷丛林植被的自然现实。

几年后,当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上映时,业界和观众都被人物的动态感和真实感、场景质感所打动,但在2005年,CG技术远没有今天那么成熟,而《马达加斯加》是当时这项技术成功应用的经典典范。

新技术主要用于角色的建模设计。当年3D形式,现实主义已经成为主流动画人物建模原则,《马达加斯加》选择了复古风格,设计师放弃了现实中的角色结构,从2D动画转向寻找灵感,将人物整体扁平化,呈现出部分剪纸绘画风格。

同时,CG技术的应用也赋予了这些比例失衡的形象一种真实的动态。由于剧情原因,《马达加斯加》成为当时CG史上毛茸茸的电影,狮子亚历克斯有170万根毛发,鬃毛由5万多根毛组成,每根毛都随着角色的运动而移动,仅在鬃毛中就有数百万条运动曲线。

这些技术还用于设计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独特物种,狐猴和岛屿猞猁。朱利安国王和他的得力助手莫里斯和莫特分别是环尾狐猴,大狐猴和狐猴,除了三个主要角色外,电影中还展示了岛上的数十只狐猴。作为狐猴的天敌,岛民在片中也扮演着大对立面的角色,这些稀有物种为马达加斯加增添了一个电影角。

因为《马达加斯加》系列的火爆,这个神秘的岛屿和它所承载的生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认可。马达加斯加不再仅仅存在于BBC的纪录片和自然摄影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普通人心灵的原始象征,依靠城市人民的想象力来获得自由和野性。

<h1>城市心理学的隐喻</h1>

在一次采访中,为亚历克斯配音的本·斯蒂勒(Ben Stiller)说,他在纽约长大,理解纽约人的优越感:"亚历克斯过着吃喝口水的生活,作为动物园里的明星,他享受着游客的赞美。正如电影中所说:有粉丝,有食物,有琐碎,你还想要什么?"

正如本·斯蒂勒(Ben Stiller)所说,《马达加斯加》表面上是一个动物逃离圈养并回归自然的故事,但它实际上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隐喻。从纽约到马达加斯加,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顶端到保存古代动植物的原始岛屿,社会与自然逻辑的碰撞,让这个系列超越了青少年动画,让成年人感到高兴。

电影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有一张真人秀地图。狮子亚历克斯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富人阶层,它吃饲养员为它准备的特殊牛肉,有一个人负责洗澡和按摩,它享受掌声以及由此产生的名声和好处。野性?早已被阉割。长颈鹿马尔曼更像是那种神经敏感的城市人,神经质地关心他的身体,由于过度保护而变得虚弱。像许多Vinono员工一样,改变现状既胆怯又胆怯。胖河马格洛丽亚是那种好斗的人,而这种性格的反面就是不耐烦,容易被煽动。斑马·马蒂(Zebra Marti)的困惑更能代表该市占多数的中产阶级。他们不担心食物和衣服,但他们感到精神上的剥夺。他们时不时地向往刺激和冒险,但由于现实生活的舒适,"走远"和逃离的想法总是在一天结束时。

电影中还有一群神秘的企鹅,它们出场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是惊喜。导演汤姆·麦格拉思(Tom McGrath)说,在制作《马达加斯加》之前,他与制片人米雷耶·索里亚(Mireille Soria)有一个想法,他想为1960年代早期的披头士乐队电影《艰难的夜晚》(Hard Days's Night)制作动画,其中四只企鹅是四个主要角色。后来,这个项目被搁置了,但两人真的很喜欢这个想法,并把它塞进了马达加斯加。在电影中,四只企鹅象征着摇滚乐的精神,它们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动力,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尽管导演以幽默和有趣的方式呈现它。

荒岛上的"城市人",带来了文明与野蛮的制衡。狐猴朱利安和领导它的"土着人民"认为生存是第一要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原始的。这种对比在《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中更为明显。在非洲大陆,动物保护区的供水被人类切断,动物处于危险之中,亚历克斯和企鹅正在努力通过分解它们来拯救动物。朱利安的方式是原始的,它试图以牺牲的方式寻求水。

如果把三部《马达加斯加》电影结合起来,就会发现,电影主题的深化,是一个从乌托邦到次乌托邦的过程。在马达加斯加,《纽约客》是一个没有人类的岛屿,他们唯一渴望的就是回到舒适的动物园和舒适的生活。狮子亚历克斯受到饥饿和草原的启发,斑马马蒂成为反对自然法则的好朋友,成为他狩猎的目标。已经文明的亚历克斯害怕他身体的狂野,并用意志力和善良来压制它。如果说纽约的中央公园是一个乌托邦,从第一部电影来看,它是积极的,而荒野是自由和开放的,但到处都是危险的,人类的秩序可以避免它们。

在第二部电影《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中,记忆的乌托邦仍然存在,但人为干预为电影增添了另一层生态关键意义。与保持原始状态的马达加斯加相比,非洲大陆是现代文明与原始国家之间的过渡区,是四种动物的家园,物种丰富,人类转变的痕迹。它不再只是自然,人类狩猎迫使动物为留在保护区而战,非洲草原保护区是一个比纽约动物园更大的公园,除了它足够大,动物的天性可以生存。

在这个系列中,人们被描绘成超人,无论是第二部电影中的奶奶,还是第三部电影中的动物控制官杜瓦上尉,他们都可以用双手与狮子搏斗,这是人类侵略和破坏力的象征。在"逃到非洲"中,旅行团在草原上,奶奶"我们是纽约人"鼓励人们下定决心改变环境。他们用人类的逻辑建造了水电站,并与动物作战。另一个故事情节也展示了人类对遥远非洲大陆的影响,亚历克斯在草原上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并了解了自己的生活:许多年前,它被偷猎者捕获并带到纽约,在那里它的舞蹈,造型和表演技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影响和驯化的结果。

尽管在电影叙事中加入了生态关键元素,但故事的结局仍然是乌托邦式的。亚历克斯和爸爸通过跳舞(以人类的方式)拯救了草原上的动物,给纽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野性和人性达成了试探性的解决。

到了《马达加斯加3:欧洲大环游记》的时候,电影场景已经离开了非洲,进入了现代的欧洲城市,马达加斯加除了朱利安和摩托这两只狐猴,这两只狐猴一直追随《纽约客》,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自由、原始的精神核心,没有任何现实的痕迹。

当我们到达城市时,对动物和自然环境的迫害加剧了,该系列终于从乌托邦转向了反乌托邦。杜瓦船长是动物控制委员会的一名女官员,她热衷于收集动物标本,并尽一切努力抓住亚历克斯并将它们制成标本。从第二部分的堤坝建设到第三部分标本的采集,人类对自然和动物的破坏已经从满足基本需求上升到满足虚荣,建立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对抗。在亚历克斯的带领下,《纽约客》在一群马戏团动物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他们心中两心二意的中央公园。站在门口的那一刻,他们发现眼前的"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笼子的屏障也有一种压抑感。那一刻,这些"纽约人"知道,他们经历过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他们看到了自由,再也回不去了过去。

最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当我们走向一个快乐或困惑的未来时,过去还剩下什么,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这是马达加斯加和"马达加斯加"系列电影对世界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