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非遗传承不停步 点点星光汇星河一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果喜人

作者:徐木木月季

“2021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过去的一年,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协会的重头活动没有举办,但我们协会的民间文艺家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止。” 这是协会主席刘小玲在接受采访的开场白,她高度概括了协会过去一年的工作。

非遗传承不停步 点点星光汇星河一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果喜人

涓滴细流,都朝大海奔涌;点点星光,汇成浩瀚星河。2021年,我们在奋斗中前行,每个人的一小步,汇成国家发展的一大步。

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做的工作平凡中见不平凡。在采访中得知,两个大师工作室落户晓港公园;广州非遗专项(广彩瓷)珠江水上巡展——“珠水百年·广彩新韵”赵兰桂堂广彩艺术研究院师生展亮相南海神·广州日报号;省级非遗广州咸水歌代表性传承人谢棣英老师的咸水歌一直随着船儿悠悠的飘荡在珠江两岸,与后乐园街小学师徒咸水歌参加广东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日记晚会成绩喜人;享有神雕侠侣美誉的邓锦钊、陈红武的精英武术龙狮,依然踏着鼓点欢腾在羊城的大街小巷。他们带队参加2021年广州市传统醒狮邀请赛荣获(传统群狮)二等奖,令人欣喜的是,选手大多是中小学生,是平均年龄最小的参赛队。

非遗传承不停步 点点星光汇星河一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果喜人

协会民间文艺家创作的激情从来没有减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喜之年,会员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创作了贺礼作品100多件;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瑞华指导的广彩《花季》作品获“工美筑梦杯”金奖,被授予“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谢棣英咸水歌、曾帆广彩等会员作品入选广州市非遗中心举办“记录我们的新时代”作品展;许炽光、梁桂开、梁淑萍、伍洁仪、罗敏欣、曹锋明、孙开福、赵 咏等工艺家的作品在2021年分别获奖;许丽仪、汤燕霞等会员作品亮相广州文化公园“纸因有爱·非遗传承”展。

非遗传承不停步 点点星光汇星河一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果喜人

各位传承人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各个校园,曾昭鸿、曾宪鹏、赵艺明、冯瑞华、谢棣英、邓锦钊、陈红武、罗敏欣等坚持到学校弘扬国术、传承非遗,谢芷薇等不少老师获得“非遗少年说”优秀指导奖。海珠区基立道小学成为广州市民间文化传承基地,“不二茶屋”成为海珠区民间文化传承基地。海珠区前进路小学等多所学校成为广州市非遗传承基地。

民间文学工作委员会的刘小玲等会员合作编写《岭南水乡》已经出版;年逾古稀的会员贺远宁七律诗《游广州聚龙村》,参加主办单位中国散文网评选获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

2021年,协会文学工作委员会和文体工作委员会的老师们利用协会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等新媒体,还深入现场采写民间文艺家在疫情期间坚持“防疫生产两不误”的事迹,把他们事迹转化为可读可视可听的传媒,积极向各新闻媒体投稿,宣传非遗传承工作,有力地鼓舞了广大会员的士气,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协会会员之间聚会的机会虽然少了,但更加团结,更加暖心。有会员得了急病,会员们纷纷慷慨解囊,表达爱心。在新春时节,协会又组织了“春风三月 为爱启航”——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作品义拍义卖,不少会员特别是工艺家,纷纷捐出了自己的作品进行拍卖,把协会营造成一个有爱有温度的大家庭。

非遗传承不停步 点点星光汇星河一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果喜人

回顾2021年,在艰难曲折的路上,海珠区民间文艺家保持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前行,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协会在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艺先进集体”称号的基础上(广州市唯一的一个区级民协获此殊荣),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继续开拓进取,进行跨地区融合,与更多的单位合作,连续多年组团参加广东国际茶博会宣传国粹;与广州大型国企珠江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从化美丽乡村—南平村旅游景点建立了民间工艺展示室,派出广彩工艺家参与他们的亲子体验活动。

非遗传承不停步 点点星光汇星河一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果喜人

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协会对广大的会员提出新的要求,鼓励会员在传承非遗的工作中,努力创作讴歌时代的作品,做到与时代发展共振,与科技进步共赢,与传统文化共生,与乡土民声共情,在传承传播绽放,在庚续延续丰盈,惠及寻常百姓家。

非遗传承不停步 点点星光汇星河一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果喜人

图文:罗宙纶

编辑:谢棣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