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1954年8月一列从武汉出发的火车缓缓驶入南京站,随后一名年轻的女子搀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慢慢走下火车。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穿军装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上前去,一边走一边还略带哭腔地喊道,“娘,儿子在这!”

之后车站的人群只看见这位男子和老妇人抱在一起痛哭,围观的人群也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

那么这位老妇人是谁呢?前来接她的军装中年男子又是谁?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段母子相见背后的故事。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周世忠

朝鲜战争结束后,新中国虽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可是在战争过程中,同样也暴露出解放军在指挥体系上的某些缺点。

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军队将领的指挥能力,党中央决定成立一所军事指挥院校,专门培养军队中高层将领。

周世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前往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周世忠,原名周诗忠,乳名海清,1918年7月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中。

父亲周茂银,母亲李少青,周世忠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周诗海,一家四口人仅靠着父亲租种的几亩田地过活。

可是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名佃户,每年都要给地主缴纳一大笔佃租,

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要是遇到灾荒,一家人连口粮都可能没有,而且周家所租种的地主本身就是当地的恶霸,常常为非作歹,欺压佃农。

眼看着两个儿子渐渐长大,生活也越过越艰难,父亲周茂银一咬牙就决定外出务工,去大城市里搏一搏,看看能不能找到活路。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红军

于是周茂银便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了武汉,母亲则一个人留在老家,这样靠着几亩田,母亲也不至于被拖累。

可是在大城市里面找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的,周茂银四处找老乡说情,托关系才进入一家工厂工作。

这家工厂是一个洋人办的,周茂银本以为,自己进了工厂,以后可以凭借每个月的工资养活两个儿子,可是事实再次给周茂银一次当头棒喝。

工厂的老板十分黑心,不仅工人工资开得极低,而且工作时间超长,平时动不动就会因为一些琐事,

任意扣除工人的工资

周茂银的工资在多次扣除后连养活自己都是一个问题,于是周茂银不得不在夜里继续接一些手工活来做。

而两个儿子也常常帮着父亲工作到深夜,可是长此以往,孩子的身体素质哪能和成年人相比,所以周世忠病倒了。

周茂银见此赶快送去看病,可是西医的诊费特别贵,周茂银只得通过老乡找来老中医看,但即便如此,

费用也不是周茂银可以承担得起。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土地革命

于是周茂银在七借八凑后终于筹得儿子的医药费,可是这下子,本就微薄的积蓄顷刻间见底,周茂银再也无法照顾两个儿子了。

在再三思索后,

周茂银决定把大儿子周世忠送回老家

,交由母亲抚养,这样一来孩子不用再从事繁重的工厂劳作,二来也可以分担一下压力。

于是周世忠便被父亲送回老家,而小儿子周诗海则继续跟着自己,在武汉做工谋生,一家人就这样分居两地。

回到家的周世忠在母亲的细心照顾下,身体也很快将养好了,不顾因为病过一番,所以看起来弱不禁风的。

可是家里仅有的几亩田哪能养活得起两个人呢,所以在农闲的时候,

母亲便带着周世忠走街串巷,贩卖一点油条,炸果等零嘴。

有一次眼看着已经中午时分,可是母亲的小挎篮里还有一大半的零嘴没能卖出去,这就代表着今天可能要亏本了。

可是当时年纪还小的周世忠哪能明白这件事,他只知道,自己跟着母亲走了一个上午,肚子也非常饥饿了。

所以当周世忠看到挎篮里的食物后,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

于是周世忠便偷偷地掏出一根油条吃了起来。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很快这根油条就被周世忠三两口吃完了,可是一根油条哪能顶饱,于是周世忠便想再拿一根出来吃。

也就在这个时候,母亲李少青回头看了过来,事实上在周世忠第一次拿油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察觉到了。

但是看着眼前瘦弱的儿子,母亲李少青心中极为不忍,于是便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让周世忠吃完了那根油条。

可是当她察觉到儿子还想再吃一根的时候,李少青认为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这是自己从小商铺中赊账赊来的,

这也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

所以母亲便转过头来对儿子周世忠说道,“海清啊,你要懂点事。这些油条和炸果都是娘赊账拿来卖的,那是我们能吃的?

咱们辛苦一天,可能也就赚几根油条钱,如果咱们自己吃了,今天就白干了。

年幼的周世忠看着流着泪的母亲,懵懂地点了点头,然后把油条放回了挎篮里,对母亲说道,

“娘,你说的我都懂,可是我真的太饿了,都快走不动路了。”

听到儿子的话后,李少青悲从心来,忍住了泪水,摸摸儿子的头说道,“你稍微忍耐一下,等到了家,娘立马给你做饭吃。”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周世忠再次点了点头,可是年幼的周世忠心里明白,家里已经没有粮食了,平时自己和母亲吃得也不过就是一些烂菜叶跟麦麸罢了。

可是周世忠似乎在这一刻长大了,他明白母亲的困难,也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外出务工,所以自此以后,

哪怕周世忠再饿也没有再拿过一根油条过来吃。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周世忠也渐渐长大了,周世忠的个子好像稻田里的秧苗一样,猛地一窜。

于是周世忠便给地主家放牛,以此来糊口,可是放牛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要是牛跑了或者是生病了,

地主就会狠狠地打周世忠一顿,然后还不给周世忠饭吃。

所以周世忠在放牛的时候,常常都是提心吊胆的,时常环顾四周,可是即便如此,地主总会找理由不给周世忠饭吃,所以周世忠常常饿的眼睛发花。

有一回,周世忠在放牛的时候,实在是饿得不行,他看牛在大口大口地吃草,所以周世忠看见牛吃得这么香,实在无法按捺心中冲动,于是就趴在地上,学者牛大口大口吃着草。

可是牛吃的草哪里是人能吃,不仅难以下咽,而且对身体也极其不好,周世忠在大口吃了草后,立刻就恶心地吐了出来。

看着吐在地上的草,周世忠不由自主地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事实上,周世忠的遭遇不过是当时中国,千千万万名底层孩童的缩影。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油画抗战

地主的剥削,工厂的压榨,资本家的无情嘴脸,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都使得这个国家的百姓无时无刻不在蒙受着巨大的痛苦。

1930年周世忠12岁了,这一年红安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因为红军来了,苏维埃政府在红安建立。

红军在来到红安后,立刻号召大家一起打土豪,分田地,欺压周世忠的地主也被苏维埃政府审判。

母亲李少青的生活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周世忠看着发生在眼前的变革,心底十分高兴,也十分向往这支人民的军队。

于是在周世忠的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念头,

他要参加红军,于是周世忠就和许多小伙伴一样加入了儿童团。

在儿童团的经历更让周世忠明白,这是一支人民的队伍,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于是周世忠就更加想加入红军了。

所以周世忠便找到红安地区政府的一名负责人,他也是周世忠的本家叔叔,“三叔,我要当红军!”

看着眼前这个本家侄子,周春山心里顿时一乐回道,

“你还没有枪高,怎么当红军?”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抗战

哪料周世忠不服气地说道,“三叔,你不要瞧不起人,红军里有很多小战士,他们的个头都和我差不多。再说了,我还在长个子,将来一定比枪高!”

周春山听完后心里更是十分开心,于是就说道,“好小子有志气!不过,这个事情我可做不了主,你回去和你娘商量一下,看她同不同意你参加红军!”

在听到三叔这么说后,周世忠心里高兴极了,于是信誓旦旦地对三叔说着,自己一定会让娘亲同意的,说完就转身往家里跑去。

等到周世忠赶回家后,天色差不多已经黑了,

此时母亲李少青正站在门口等着儿子回来。

看见母亲站在门口,周世忠马上跑上去对母亲说着,“娘,不是说以后不要等我了吗”。

母亲看着周世忠笑道,“你不回来,我不放心,下次不会了。”周世忠听完后,不以为意,他知道母亲每次都这么说,可是每次都说下次。

走进家后,周世忠便在母亲的催促吃饭,吃完饭后,母亲又叫周世忠洗脚,此时周世忠想要对母亲说自己的想法,但又害怕母亲不同意。

还是李少青看出周世忠好像有事,于是便主动问他是不是有话要对自己说,于是周世忠便回道,

“娘,我想参加红军!”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孟良崮战役

母亲看着眼前已经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儿子,心里顿时一阵悲伤,不由地落下了眼泪。

看见母亲哭了,周世忠连忙说道,“娘,不要担心,红军是咱们自己的队伍,参加红军就是为自己。”

李少青看着周世忠说道,“娘都明白,但你一个孩子,一个人出门在外,娘实在放心不下啊”。

周世忠回到,“娘,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就这样周世忠取得了母亲的同意,参加了红军。

第二天临行前,

母亲还拿出家里仅有的存粮给周世忠做了一顿鸡蛋挂面,周世忠在吃完后便离开了家门,

不过周世忠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走就是二十四年!

在参加红军后,周世忠便跟着部队转战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同时在加入红军后,周世忠也把自己名字中的“诗”改成了“世”。

周世忠一路跟着红军抗击着国民党军的“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世忠又跟着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长征路上,周世忠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打过地方军阀,熬过缺水断粮的日子,终于跟着部队来到了延安。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周世忠也跟着部队走到了抗击日军侵略者的第一线,在战场上周世忠战斗勇猛,身先士卒。

很快周世忠就被提拔为连长指导员,紧接着是副营长,营长,直至升任团长,周世忠也是战功赫赫。

解放战争爆发后,周世忠又被任命为华中野战军九纵73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二纵队教导团政委,

随后又调任第三野战军七兵团21军62师政委。

相继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而在周世忠参加红军后,母亲李少青一个人在老家也是孤苦无依,于是没过几年便想着去武汉寻找丈夫和小儿子。

可是二人却错过了,原来在李少青去找丈夫的时候,周茂银也从武汉回到了老家,二人就这样错过了。

当年在送回周世忠后,没过几年弟弟周诗海也突然染上重病,救治无效亡故,

父亲也因为被查出肺病,遭到工厂开除,于是父亲便决定回老家。

可是当父亲回到老家后,从同乡的口中得知,大儿子参加了红军,妻子也去了武汉,没过半年父亲就病重而亡。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粟裕

母亲也是在父亲亡故几年后,才从一个老乡的口中得知的,新中国成立后,李少青一直都在武汉务工。

此时周世忠便想找到自己的母亲,于是便在老家一面拜托当地政府帮忙,一面又拜托老乡能够一起寻找。

周世忠的大伯周茂金表示一定帮侄子找到母亲,于是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终于在1953年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亲李少青。

于是便发生了开篇的一幕,在接到母亲后,周世忠便让母亲好好在家中生活,自己现在也结婚了,就由儿媳照顾日常。

可是母亲李少青在过了一年多的日子后,实在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于是便希望能够回老家生活,周世忠实在没办法便把母亲送回了老家,每个月都会邮寄一笔钱过去。

在往后的日子里,周世忠的职务一再发生变化,自己抽不出时间,便让妻子和儿子时常回去照看母亲。

1969年周世忠在河南考察,工作之余便回到老家探望自己的母亲,1975年9月周世忠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于是再次把母亲接到身边居住。

1954年,一农村老太太来到南京,周少将含泪迎接:娘,儿子在这

纪念馆

可是没多久母亲便表示不习惯,于是再次回到了老家,周世忠亲自送母亲回家,还对家乡政府的同志说着,“麻烦你们多多帮忙,帮我照看一下我娘。”

1978年2月李少青老人无疾而终,周世忠听闻后心中悲痛万分,于是便问及母亲有没有交代什么。

得到回复说,“我想要棺材。”当时全国已经要求火葬,所以周世忠很为难,于是便让妻子和儿子回乡操办母亲的后事,自己不方便出面。

1992年10月19号,周世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在临终前,周世忠对儿女们说道,

“我死了之后,你们把我的骨灰抓上两把,带回红安老家洒在你奶奶的坟前,让我好好尽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