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备为何不能成功复汉,在诸葛亮下山时,已被司马徽一语道破

历史上想要统一中原的君主不少,可是能完成此大业的人十分稀少,除了历代的开国的皇帝,剩下的中兴之主基本没几个人能做到。刘备作为延续刘汉江山的继承人,其背负的不止是个人的理想,更是众多忠汉之士的梦,可刘备即便有孔明这等人杰相助,也无法收复汉室故土,其中的原因早被司马徽一语点破。

刘备为何不能成功复汉,在诸葛亮下山时,已被司马徽一语道破

诸葛亮不仅是个名士,而且还是一个狂士,高傲的人大多有资本,孔明自幼读遍了百书,自认才华可比得上管仲,所以在师兄弟们各自找到明主后,诸葛亮仍旧隐居深山不肯出仕,他认为袁绍、曹操等是祸乱奸贼,根本不配做他的主公,直到遇见刘备方才愿意誓死追随。司马徽在诸葛亮下山后,与友人说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一语道破了刘备将来的失败。

刘备为何不能成功复汉,在诸葛亮下山时,已被司马徽一语道破

司马徽为何敢如此料定,其实也是看透了本质,当时刘备正在荆州做客,刘表死后,荆州内部只顾着争权夺利,刘备有诸葛亮的帮助,才从曹军的虎口下逃生。而为何说不得其时,是因为两人相遇得太晚,须知刘备请孔明下山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中原已是曹操一家独大,割据了大半江山,而且管辖的地方丰饶富足。曹操的威名之强,大军尚未抵达荆州,荆州城中的世家豪族们,已经做好了开门投敌的准备,刘备驻守在新野,无疑是在负隅顽抗。

刘备为何不能成功复汉,在诸葛亮下山时,已被司马徽一语道破

刘备是三家中发迹最晚的一个,不过这也怨不得刘备,须知刘备身无长物,曹操好歹还是个官二代,孙权的父亲孙坚还是破虏将军,长辈皆有遗产留下来给他们继承。而刘备呢?他未参加平叛黄巾贼时,只不过是个市集上卖草鞋的,堂堂一个汉室宗亲,竟然沦落到织席贩履来养活自己,刘备之所以发迹晚,是因为他的起点低,当曹刘两家参加十八路诸侯会盟时,身后皆有立足的军队,他刘备身后站的只有两位异姓兄弟。

刘备为何不能成功复汉,在诸葛亮下山时,已被司马徽一语道破

要想成就伟业的人,凡事都要顺势而为,不可倒逆行施,曹操抢先一步占据天时,他听从谋士的建议,将天子刘协迎回许昌,进而达成号令天下诸侯的目的,孙权所在的江东地势十分险要,背部靠海,无论是农业还是渔业十分富足,此乃地利。而刘备什么都没有,昔日天子从长安仓皇逃出时,他尚无兵马去营救天子,前半生也没有打下立足之地,在中原被人打的跑来跑去,不过好在他身边的人都是仁义之士,例如赵云、关羽等人都是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才选择誓死追随。

刘备为何不能成功复汉,在诸葛亮下山时,已被司马徽一语道破

在刘备起家的时候,曹操、孙权等人已经创下一大半基业,孔明再怎么厉害,隆中对只能说三分天下,而不是统一中原,他深知刘备根基薄弱,故而只好徐徐图之。司马徽对刘备的底细了若指掌,即便有孔明相助,也难以完成匡扶汉室的事业,所以才对人说孔明虽遇见明主,可却不得天时,他也早就料到刘备会失败。

刘备为何不能成功复汉,在诸葛亮下山时,已被司马徽一语道破

刘备终其一生,加上各种谋士武将相助,最终也只能三分天下,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发家太晚,等到他赶上来得时候,孙曹两家已成大势,三家呈鼎立之势,谁也消灭不了谁。诸葛亮为蜀汉得基业殚精力竭,刘备临终前曾对他说阿斗无才君可自取,可诸葛亮也没有做出篡位的事,比起曹魏的司马家不如好到哪里去。可以说司马徽当初的一句话,断定了刘备此生不会成功,也许诸葛亮早就料到了,可他仍旧义无反顾投入这乱世之中,可敬可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