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历史上的困龙之地——沙丘

虽然沙丘出现在史料里早在纣王时期,但这种历史考证并不能定论,司马迁关于夏商周的绝唱始终都有待考古学家的进一步考证。但史料详细记载的赵武灵王时期的“沙丘之谋”和秦始皇时期的“沙丘之变”,使沙丘成为著名的“困龙之地”

中国历史上的困龙之地——沙丘

地名考究

“置广沙丘平台……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

根据《史记》的记载,沙丘第一次出现于商朝时期,商朝于此设立离宫别苑,历史上著名的“酒池肉林”也是后来商纣王增设于此的,见证了商纣王的淫乱奢侈生活。

中国历史上的困龙之地——沙丘

“广宗全境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广宗县志》

根据《广宗县志》的记载,沙丘位于现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边,因广宗县地处平原地带,土壤又多为沙质,随处可见自然堆积而成的沙土丘,所以古名沙丘。考古学家在此地发现的一个长约一百五十米,宽约七十米的沙丘平台,按照历史典籍追溯为沙丘宫平台,但这个是否为商朝就存在,或者是更远至夏朝,都会随着文物的出土更加明了。

沙丘之变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探雀宫月》

在战国时期,沙丘属于赵国国土,赵国也是战国时期雄霸一方的大国,自赵襄子建国到赵王嘉被俘,赵国历经了二百多年,强盛之时可以算是七雄之首,但在赵国的历史上,最圣明的君主也沦为最昏庸的君主,最终困死于沙丘离宫,他就是赵武灵王。

中国历史上的困龙之地——沙丘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使得赵国实力突飞猛进,一切形势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着,但正直壮年的赵武灵王却做了一个“专家无法解释”的决定,那就是退休为主父,然后无视长子赵章的存在,直接传位给幼子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当赵主父感觉不太合适的时候又做了一个“专家无法解释”的决定,那就是亲手把赵国分裂肢解,赵章与赵何各领一半,真是“父爱如山”!

中国历史上的困龙之地——沙丘

“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史记》

赵何虽然是弟弟,但也是正牌即位的赵王,怎么能坐视国家分裂呢?赵章是哥哥,又怎能与弟弟平分家业呢?哥俩打的是不可开交,首先挑起事端的哥哥还没能打过弟弟,兵败后逃往正在沙丘宫“度假”的主父处,寻求老爹的庇护和帮助,但弟弟也不是善茬,管你老爹是谁,先杀了哥哥再说。就这样赵章被杀,主父被困于沙丘宫,虽然赵何没有弑父,却把沙丘宫围的严严实实,一代枭雄赵武灵王活生生被饿死在沙丘宫,史称“沙丘之变”。

沙丘之谋

“鱼分龙臭曾兹台,野寺清钟入夜哀”

秦始皇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君王,一扫六合的丰功伟绩开创了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位爱“显摆”的君主,天下大定后就开始到处巡游,威加海内!但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中,身患重病,历史的巧合又来到沙丘,因为在此地,秦始皇放慢了步伐,暂留于沙丘宫修养调息,也终归是天命所至,秦始皇没能熬过沙丘的“诅咒”命陨于此。

中国历史上的困龙之地——沙丘

秦始皇知大限将至,死前遗书于扶苏道:“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就是后世推测“当立者扶苏”的依据,因为秦始皇是让扶苏给自己处理死后之事的,操办者理应是继承大统的人,但遗书被赵高篡改成“胡亥即位、扶苏自裁”,也正是这位赵高“钦点”的秦二世最终将大秦江山葬送于手。

中国历史上的困龙之地——沙丘

而在沙丘宫中,赵高秘不发丧,为了掩人耳目便筑起高台,将始皇帝的尸体晾在上面,扶苏自裁的消息传来后,才返回咸阳。而秦始皇的尸体腐烂发臭之际,赵高又命人给始皇帝送“鲜鱼为食”,用鱼腥味掩盖尸臭味。千古一帝在沙丘遭遇了这样的待遇,还丢了江山,困龙之地名不虚传!大平台村据说也是因为赵高设台凉晒秦始皇的尸体而得名。赵高与李斯的这一谋划也史称“沙丘之谋”。

历史上的沙丘因为两位帝王的巧合际遇而成为邪门的地方,作为农业文明时期的度假胜地,沙丘也成为帝王们离宫别苑的首选,也恰恰是奢华背后的“困龙”事件,让文人墨客们有了吟诗作赋的材料,邪门的沙丘也因此流名千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