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洪都防御战:2万对60万,坚守85天,朱文正一战拖垮陈友谅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已建汉称帝的陈友谅趁朱元璋出兵安丰,应天兵力空虚之际,乘着新造的数百艘大舰,记载中“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载着家小百官,倾国而出,号称大军60万,想要拿下应天,切断朱元璋的归路,让他进退失据,自取败亡。

如果要计算实力,朱元璋这时已与陈友谅不相上下,奈何他救援小明王所在的安丰确实是步险棋。刘伯温曾极力阻止,原因正是怕陈友谅在背后出兵,一旦友谅来攻,应天几乎是必破,风险确实极大。

朱元璋决定搏一搏,他认为安丰是应天屏蔽,救安丰就是救应天,况且还有小明王在,于情于理不得不救。

至于陈友谅,那只能赌他坐失良机,不来攻应天。

洪都防御战:2万对60万,坚守85天,朱文正一战拖垮陈友谅

但陈友谅也不是易与之辈,哪能看不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光出兵,而且几乎带出所有兵力,目的正是一战而毕其功,彻底了断朱元璋。

形势可称凶险,汉军顺利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并团团围困洪都,等把洪都收入囊中,大军就能顺江而下,直抵应天。

拿下洪都在陈友谅看来是顺理成章。洪都临水,就在上次,汉军就趁着水涨船高,直接从船上攀附登城,轻松攻入城中。

此后朱元璋收复了洪都,吸取教训,下令把城墙改筑,改为去江岸三十步。如此一来,从船上登城已不可能,但这并不妨碍陈友谅的心情,数十万大军拿个洪都莫非还有什么悬念不成。

偏偏正是在洪都,陈友谅碰得头破血流,以致影响了他的战略大计,直接导致了他的败亡。

洪都防御战:2万对60万,坚守85天,朱文正一战拖垮陈友谅

此时洪都守城的主帅是朱文正,麾下还有参政邓愈、元帅赵德胜、牛海龙、指挥薛显等将领,总共有大约两万人马。

陈友谅空国而来,号称大军60万,即使有水分,三四十万战兵也是有的。

双方的兵力比是1:20左右。

邓愈、赵德胜是朱元璋老部下,都有大将之才,即使牛海龙、薛显,后来也被朱元璋与傅友德并称,可见也不是泛泛之辈。

洪都的主心骨,却是主帅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亲侄,只比他小几岁,年幼时一起长大,关系极为亲密。两人分别十多年后,才得以重新相认,此后朱文正立功卓著,也被飞速提拔,到了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文正已成为大都督,节制诸军,成为朱元璋军中最高军事统帅。这也并不奇怪,李文忠还年龄幼小,朱元璋并没有太多可用的亲戚,朱文正这样的至亲得到重用,也是信任使然。

长久以来流传的朱文正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说法,多半是来自野史,并不足以采信。恰恰相反,朱文正之前早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能力,克太平、取建康,多有战功,否则既算是朱元璋之侄,把他强行安排到这个职位,也难以服众。

朱文正面对汉军压境,只有死守一途,惟有拖住汉军主力,寄望于朱元璋回援才是唯一生路,否则洪都一破,应天也旦夕可危。

洪都防御战:2万对60万,坚守85天,朱文正一战拖垮陈友谅

洪都共有八门,朱文正安排诸将防守,自己亲率2000精锐作为预备队,居中调度。

4月23日,洪都之战开始。

汉军首先选择抚州门攻击,下船登岸的士兵们推着攻城锤之类的破门装备黑压压直冲城墙,水面又有战舰上投石机发石相助,城墙很快被打开缺口。

防守抚州门的是邓愈,开国名将眼见势急,火速调来一队火铳兵,以强大火力压制住汉军并抢修城墙。朱文正得到报告,立即调牛海龙等前往增援,并亲自带领预备队到抚州门督战。

激战持续了一整天,汉军终于无法攻下抚州门。次日天明,城墙下尸骨累累,缺口却已被堵住。守军也付出巨大代价,总管李继先、元帅牛海龙、赵国旺、许珪、万户程国胜等都告阵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