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明朝开局一个碗,结束一根绳,这一个碗说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是要饭的出身,是乞丐一步步逆袭上来的,此人也算相当励志,建立的大明朝被后人评为在中国整个历史上最有气度的王朝,有人曾经统计历朝历代女子和亲数量,明朝0例,获网友无数的点赞。

朱元璋也算是个传奇人物,能跟他媲美的估计只有汉高祖刘邦了,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道路上发生了很多传奇的故事,除了战争的争夺,还有就是他那些花边新闻,男人嘛,又是帝王总是要有点艳闻的。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一个乞丐小和尚的逆袭之路

元朝末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的姓名叫朱世珍,原名叫朱五四,为什么说这个名字呢,因为元朝那个时候对于平民百姓取名字一般都是出生日期命名,就像这个朱五四可能就是五月四号,等到要是能发迹了,就可以再取个好名字,朱世珍这三个字就是朱元璋发迹了给改的,因为朱元璋一生下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叫朱重八。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朱重八十三四岁的时候,因为家乡发生洪灾和瘟疫,父亲、母亲还有自己的大哥先后去世了,家里只剩他和他的二哥,两兄弟穷的都没钱买棺材,邻居见他们可怜给他们一块地方做墓地,两兄弟把一些不要的破衣服包裹着尸体就埋葬了,眼见生活不下去了,朱重八只好跟二哥分离各自逃命去了。

在那个天灾人祸的年代朱重八只想吃口热乎饭,走投无路之下去了皇觉寺找到了老和尚高彬,就这样在寺庙里剃度出家了,在寺庙里他干着打扫院落,侍奉菩萨的工作还时不时地受到别的小和尚的欺负,过了没多久当地开始闹饥荒,人都吃不饱别说给菩萨了,寺庙里断了粮食,方丈无奈发给每人一个衣钵祝愿他们可以下山远游化斋,自求多福吧。

就这样朱重八又从和尚变成了“乞丐”拿着方丈赏的饭碗,开始了讨饭生涯。

加入农民起义军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朱重八在外流浪了三年,边走边乞讨从濠州出发向南到了合肥又向西到了河南,一路加上接触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他流浪的这三年里正是元末时期各地爆发起义军的时候,一路上耳濡墨染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经过三年的历练朱重八变得成熟稳重更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最后朱元璋拿着自己的饭碗回到了皇觉寺。

一个王朝走到最后灭亡一定是有信号的,不是天灾频繁就是人祸不断,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入主中原很长时间的少数民族政权,古代社会大家的意识里普遍认为汉人才是正统,所以元末的时候人民不断起义,除了元顺帝倒行逆施弄得民不聊生,更多的就是那句“驱除蒙古鞑子,还我汉人江山”给了所有爱国人士精神支柱,1352年定远县郭子兴率众起义,打出旗帜起义军为“明”军。这时候的朱重八收到了好友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朱重八欣然答应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

遇到此生挚爱的马秀英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在参加郭子兴起义军里,朱重八聪明机敏、作战灵活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注意,时常召他前来商量军事,渐渐地朱重八成了郭子兴的心腹,郭子兴认定他是个人才,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朱重八,朱重八高兴至极自此改名元璋。

马秀英是典型的贤内助,在内在外都支持朱元璋的发展,战争总是有输有赢,对于朱元璋也不例外,朱元璋得郭子兴宠爱,又将女儿嫁给了他军中便有人不满,孙德崖出了反叛之心他设计先让郭子兴和朱元璋互相猜忌,紧接着又引发了起义军中的大叛乱。

郭子兴没有准备,被孙德崖活捉,朱元璋听闻带着剩下的人要跟孙德崖来了火拼,可是他手里的人太少了,几千人的队伍没有办法抵抗几万人的主力军,双方交战中朱元璋誓死不降,被敌军追击到悬崖边上,不知道当时他是自己跳下去的还是被敌军打伤掉下去的,总之朱元璋掉到了悬崖下面。

要是搁平时可能这个人真的挂了,但是他的使命还没有发挥出来,历史是不会让他就这么一命呜呼的,朱元璋坠崖后被一个农村妇人救回了家中。

坠崖后寡妇回家避难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等朱元璋醒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经在床上了,睁开眼出现在面前的只有一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姑娘,这姑娘看他这一身行头也能猜到他是行军打仗之人,朱元璋连声道谢询问了这个姑娘一些状况,原来这个姑娘姓刘是村里子的一名寡妇,早年丈夫因病去世了,自己略懂医术平常也是帮村民看病采药为生,今日上山看到朱元璋挂在树上,又穿着军服猜测他是个打仗的军人,看他伤得这么重带回了自己的家,刘氏告诉他不能乱动他的腿需要恢复估计要在这住上一阵子了,也就这样朱元璋在这呆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月里两个人朝夕相处暗生情愫,刘氏把朱元璋照顾得非常好,他受伤的腿慢慢有了意识,可以下床走路了,两人都高兴万分,又过了一阵子朱元璋身上的伤口也好好的七七八八了,武功也慢慢恢复了,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对自己又有救命之恩,朱元璋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铁汉子两个人就这样好上了,又过了好一阵子朱元璋内心踌躇不定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便把心中的顾虑说给了刘氏,原来他是起义军本想跟刘氏一生一世在这避世生活,奈何自己还是想为天下为百姓做点事,更何况家中已有贤妻不可弃之,刘氏一听便大度地说支持朱元璋返回起义军中,自己愿意等着他,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为了一时的欢乐放弃更重要的事,这一番话听得朱元璋热血澎湃,感念自己遇到了懂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要动身的朱元璋想要离开别刘氏拦住,反问道他“你在这住了数日,如果我怀孕了要去寻找你,我怎么才能相认于你”。

朱元璋本是粗人听到这话也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看到了梳妆台上的那柄木梳当着刘氏的面折断,一半给了她,一半自己带走,跟他说若将来自己真的有幸一登九五,刘氏拿着这柄木梳来找他,他一定认账不会亏待她分毫。两个人拿着彼此的信物就这样分别了。

一登九五励精图治

回到军营的朱元璋收到了儿时玩伴徐达常遇春的来信,说他们要来投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靠自己,朱元璋的两名大将喜不自胜,他们三个开始了连战连胜的记录,公元1359年朱元璋攻破应天,与陈友谅划江而治,但此时的朱元璋想要的必然是统一的大中国,1364年陈友谅次子陈理出城投降,朱元璋吞并陈友谅的队伍,紧接着在1367年的时候张士诚兵败自杀,方国珍看朱元璋已经势如破竹地攻到了他的城下出城投降。

统一全国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开启了属于他的“洪武之治”。

朱元璋从一个穷得吃不上饭的小乞丐到一登九五的大明皇帝妥妥的草根逆袭,小时候家里穷父亲觉得他们都活不下去,就把朱元璋卖到了富人家里去放牛,小小年纪挣钱贴补家用,就因为这些经历,他明白百姓的疾苦,更明白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有苦难,所以登基为皇帝后朱元璋制定了一条大明祖训“我大明王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住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何等气度,不仅如此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在位期间更是多起减免农民赋税,奖励耕织,更欣慰的是他的马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马皇后曾经说过“凡我大明女子,皆可穿凤冠霞帔”得妇如此夫复何求,然而这时候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时候,曾经的救命恩人来寻他了。

信物作证,向皇帝报恩

十几年的战争生涯,以前的那个红巾军早就变成了九五之尊,不知道当年那段情朱元璋是否还记得,一日散了早朝,朱元璋在皇城里闲逛,听到太监来报,宫门口有位妇人和一个男孩想要面圣,拿了一个物证,说万岁爷见到必然知道,朱元璋一看是半截木梳,心中立马明白,一路小跑去了皇城边见到了那位妇人,果然是刘氏,十几年的光景刘氏确实老了不少,看着眼前的少年心中便知这是两个人的儿子,对于刘氏他肯定是不能光明正大地往宫里带,但是为了报答她的恩情在宫外买个大宅子,安顿了母子,并时不时去看她们也算给了她们许多安慰,

朱元璋在寡妇家避难,分别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敬佩

不久后寡妇就病死了,朱元璋便把儿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明太祖的一生真的是传奇,一个乞丐。一个放牛娃,一个连棺材都买不起的穷人小孩却登上了至高职位,必然是优秀之人,知恩图报言出必行更是彰显了朱元璋美好的品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