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作者:大而不当

80年代吉林曲协牵头,电台电视台报纸等5家媒体联合主办,评选出当年最红的所谓“十大笑星”,马季高居榜首,姜昆紧随其后,侯耀文、师胜杰、常宝华等人榜上有名。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现在好多年轻人把这个榜单当成了宝贝,一说“十大笑星”就觉得牛得不得了。其实这个榜单并不严谨,首先,10位上榜者全部是相声艺人,理论上更应该称作“十大相声演员”;其次,该榜单在刚出炉的那几年并没有什么影响力,老百姓不认可,行业内部也有争议。

老百姓不认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搭档结对出现,马季、姜昆上榜是应该的,赵炎、李文华凭什么?一个是有些明星虽然经常上电视混了个脸熟,但相声说得一点都不可乐,如师胜杰、侯耀文。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2人当打之年的口碑其实都不怎么好。师胜杰上台就唱,观众搞不懂明明没人爱听戏他老唱个什么劲;侯耀文舞台上倒是很卖力,可清汤寡水的没什么包袱,观众都替他累得慌。

不客气地说,这2人当打之年是著名的“转台王”,俩人一露脸,老百姓差不多就该换台了。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国人对于去世之人素有溢美拔高之传统,遗憾的是,网友把这两位艺人拔得太高了,左一个大师又一个艺术家天上有地下无,甚至还能跟马季比一比了。实际上,差得太远。

作为一个80后,笔者有幸见证了电视相声的黄金繁荣期,侯耀文师胜杰当年是何种表现,相信本人比大多数读者都有发言权。今天,就来还原一下两位“艺术家”的巅峰状态。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师胜杰在观众中的印象比侯耀文要好一点。

师胜杰最初是跟赵保乐搭档,赵保乐是个京剧迷,搭了没几年跑去主持戏曲综艺了,师胜杰剩一孤家寡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演。

当红的相声演员都有比较火爆的段子,反复重播观众也听不腻的那种。牛群冯巩马季姜昆就是典型代表,姜昆稍微差点意思。师胜杰在这方面几乎空白,也就《白字先生》稍微有点影响力,获奖的《小鞋匠奇遇》虽然经常播,但老百姓真不爱听。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当时观众对师胜杰的印象主要有三点:嗓子真好,别管爱听不爱听唱得是真地道;相声太“素”了,稀里哗啦10来分钟没什么包袱;根正苗红,相声不可乐还总能上台。

师胜杰在大众群体中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跟姜昆马季牛群冯巩完全没得比,观众缘比靠模仿单田芳走红的邹德江还要差,基本属于“鸡肋”行列。

观众不喜欢师胜杰,但还没到“厌烦”的程度,侯耀文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当年的侯耀文实在是尴尬透了。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侯耀文稍微红一点的段子比师胜杰要多,《侯氏发声法》《自不量力》《侯大明白》《口吐莲花》都还算成功,他的问题在于表演。

侯耀文给人的印象是不会说相声但又努力想说好相声,使出吃奶的劲儿使劲折腾还抖不了几个包袱,观众看着心累,希望他早点下台大家就都解脱了。

尤其令观众不解的是:明明效果差强人意还备受追捧,春晚随便上,节目电视台也老播,在相声界的地位明显高过一般人。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有一年元宵晚会,侯耀文赵本山合演了一个小段,俩人唱戏看谁能把谁带沟里。这是个临时搭伙的小节目,有点相声小品强强对话的意思。赵本山是小品之王基本没什么争议,侯耀文能代表相声吗?当时观众把侯耀文当“配角”看。

当时的观众觉得侯耀文闹得慌,堵得慌,以致于不少人萌生了“厌恶”“讨厌”的心态。对于笑星来说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了。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侯耀文的表演出了问题。一方面延续了父亲“帅”的台风,举手抬足隐隐有一代宗师的范儿,一方面又想“犯狗”卖相,表演风格严重割裂。

舞台卖“帅”侯耀文可谓得天独厚,气质上确实有大将之风,但相应的包袱就少了很多;“犯狗”卖相包袱多了,表演上装腔作势不够自然,效果也大打折扣。侯耀文游走于两种风格之间,终究未能赢得观众芳心。

80后谈相声名家:侯耀文师胜杰,相声界的两大“转台王”

表演生涯后期侯耀文改掉了这一毛病,不再“犯狗”专心卖“帅”,艺术上提升了不少。

2000年前师胜杰侯耀文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大抵如此。公道地评价两位名家:基本功扎实,艺术上有坚持,但在最重要的“逗”上严重短板。两位先生其实更适合去曲校当教师,培养下一代或许是一把好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