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著名姓氏研究专家王大良《中华雷氏姓源考 序》

雷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也是我多年来关注的姓氏之一。早在1993年,我受一家出版社的邀请编写了《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一书,其中便有专门介绍雷姓历史和文化的内容。后来,该部分内容又成为《当代百家姓》《新百家姓寻根探秘》等书的组成部分。2017年10月,我又主持召开了方山古国暨雷姓起源研讨会,在大会上发表了“雷姓起源与方山古国的历史思考”主旨演讲,与雷姓再续不解之缘。只是在多年的关注中,一直让我困惑的问题之一便是雷姓的起源问题,因为这一问题不仅由于不同时期的文献记载歧异而让人无所适从,而且不少编修于较晚时期的家谱或近人的文论、言谈之中也往往各执一词,让人因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因此,如何理清历史脉络并提供一个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结论,使雷姓起源这一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尽早有一个较为一致的答案,的确需要专家以专书的形式加以解决。这本由雷映松先生主编的《中华雷氏姓源考》一书,便是专门解决上述问题的力作。

著名姓氏研究专家王大良《中华雷氏姓源考 序》

由全书内容可见,本书以梳理雷姓起源问题为核心,兼及相关的姓氏图腾、郡望堂号、姓名字号、移民播迁等问题,研究姓源又不限于姓源。在与姓源相关的几章中,首先从研究“雷”字的历史演变入手,认为“雷”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存在,考古资料也证明商周时期的黄土高原一带有雷人繁衍生息,当地也是有据可查的较早出现雷人的地区之一。在应用上,“雷”字最早作为人名与方国名使用,后来才成为姓氏,所谓的雷姓图腾难以得到证实。但在传说中,雷姓起源的历史更为久远,两晋以后的文献渐次出现了雷姓源于自然崇拜、雷神崇拜、以国为氏、盘古氏、盘瓠神话、黄帝臣雷公、西陵氏嫘祖、子姓、以职业为姓、黄帝姓、黄帝子等11种说法,以及源于史实的西羌雷、下辩氐雷、南蛮雷、戎狄雷、少数民族改雷、汉族改雷、自已起姓等7种情况。对于这些说法和情况,书中都用最主要的篇章进行了考证,进而还研究了与姓源相关的雷泽、雷首山、西陵、方山、冯翊、豫章等古地名,可见是几乎涉及到了雷姓起源问题的方方面面。从中可知,雷姓起源问题的确复杂多样,牵涉的时间与空间层面也广,如果做不到对不同时期文献资料和碑刻考古资料、姓氏家谱、研究著作等的耐心搜集梳理、归纳分类,分清哪些是优先参考依据或次要参考依据、最后参考依据,并在此基础上秉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对探索内容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研究,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这部20多万字的《中华雷氏姓源考》,用映松先生自己的话说,是他五改纲目、七易其稿、历时六载有余而完成的,从搜集资料到利用资料、章节布置、文字表述等每个环节都可见他的付出。故而,本书的编写完成不仅为雷姓、也为整个中华姓氏的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也是让我这个关注雷姓多年的文化人最为钦佩的地方。

著名姓氏研究专家王大良《中华雷氏姓源考 序》

另外,从全书的主要内容中还可见,本书所探讨的雷姓起源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国姓氏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学界近年对姓氏文化的研究中,习惯上把姓氏起源当作得姓传说,进行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追根寻源活动,或者称为文化寻根或寻根。对于这种寻根,以雷姓起源问题为例,也是在寻找雷姓的血缘所出或文化之根、文化源泉和归宿。毕竟,寻根是人的天性,溯源报本、尊祖敬宗是传统美德。况且血浓于水,每个雷姓人的血管里流淌的都是从祖先那里代代相传的血。作为祖先血脉和生命的接力者,今天的雷姓人也与其他中国人一样,肩负着弘扬祖先恩德和衍传子孙后代的神圣职责。而研究雷姓起源、进行文化寻根不仅可以促进宗亲之间对根脉文化的认同,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尤其是这种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雷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与其他姓氏的重要区别。正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所说的那样:“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作为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中的一员,雷姓几千年来对姓氏起源的认同其实也是如此。也正是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雷姓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特征,进而表现为文化上的凝聚力,一向深入人心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之说的依据其实也是如此。这就像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千条江河归大海,千枝万叶一条根”,这种江河与大海、枝叶与根的关系,所反映的便是向心力、凝聚力,雷姓对姓氏起源的认同实际上也是江河与大海、枝叶与根的关系。而通过追本溯源方式来研究和探讨雷姓的历史和文化,理清一些与姓氏起源相关但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确信同姓一家亲的同根共源情结,对于更好地理解雷姓形成的基础和发展动力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著名姓氏研究专家王大良《中华雷氏姓源考 序》

总之,从我看到的电子稿看,由映松先生所著的这部《中华雷氏姓源考》的确是一部难得的方面之作,所做的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相信,它的面世不仅有助于推进雷姓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会有助于进一步弘扬雷姓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正因如此,我乐于把读后的上述想法写出来,就教于映松先生和广大读者,也借以聊表祝贺之情。

作者:王大良

二○二一年五月于北京

(作者是著名姓氏和家谱文化研究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