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项羽乌江自刎6年后,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虽战败却与刘邦玉石俱焚

引言

李斯曾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劝谏秦王要有宽厚肚量。君王如此,常人亦如此。凡是胸怀宽广者往往能成大器,凡嫉贤妒能之辈不仅自己难成气候,史书中也往往留下恶名。刘邦就是一典型例子,在一统天下之前颇有容人之度,因此能打败项羽成为天下之主;登基后对功臣百般猜忌,也为自己身死埋下祸根。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建立张楚政权,随后各地群雄并起。

同年九月,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在会稽发动起义,原泗水亭长刘邦在沛县起兵。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很快失败了,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进程才刚刚开始。

项羽乌江自刎6年后,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虽战败却与刘邦玉石俱焚

▲陈胜吴广起义画像

01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典型的名门之后,在起义之初受到众人拥戴。巨鹿之战中更是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击败秦军主力。

项羽个人实力非常强悍,清朝文坛女才李晚芳曾评价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然而项羽自小不愿意学习兵法,在多次大胜后刚愎自用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他大肆破坏咸阳城,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杀害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后来他甚至怀疑麾下第一谋士——被他尊称为亚父的范增,与部下逐渐离心离德。

刘邦是晋国大夫后代,但在他这一代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因其豁达大度的品性,诸多英才投奔其麾下,其中就包括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人为刘邦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也多次公开称赞三人才华。

在麾下诸多良臣猛将的辅佐下,刘邦入关时秋毫无犯,只约法三章;在项羽鸿门宴上成功逃脱;受封汉王后又以暗度陈仓之计破局,成为当时唯一有与项羽一争高下力量的人物。

项羽乌江自刎6年后,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虽战败却与刘邦玉石俱焚

▲项羽剧照

项羽和刘邦的机遇恰巧相反。项羽一开始便实力雄厚,受到天下英雄景仰,连刘邦都曾投于他麾下。项羽入主咸阳后,因为民心所向,甚至拥有分封各路起义军的权力,却在后来因残暴多疑失了军心;刘邦则从沛县之中一路走出,逐渐积攒人脉与兵力,因宽厚而在“人和”这一点上占了十足十的优势。

最终,公元前202年,项羽被

围垓

下,霸王别姬之后率八百骑夜逃,最终在乌江边留下“无颜见江东父老”遗言,自刎而亡。

02

楚汉之争是刘邦平定天下的关键一步,自此汉朝成为名正言顺的中原统治者。

刘邦登基后,曾经为他征战四方的将领们均受封为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

称帝后的刘邦猜疑心逐年加重,愈加不信任天下的异姓王爵。

项羽乌江自刎6年后,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虽战败却与刘邦玉石俱焚

▲汉高祖刘邦剧照

恰在此时,燕王臧荼因自己是项羽所封,在刘邦大肆捕杀项羽旧部的行动中深感自危,于是起兵谋反,被刘邦亲自率兵斩杀。

汉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同为项羽所封的赵王张敖,也被刘邦找借口贬为宣平侯。

曾为刘邦开国功臣的彭越与韩信也未能幸免。

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在征伐陈豨时曾向彭越征兵,彭越托病派麾下将领带兵到邯郸会师,被刘邦以不尊重为由责备。此时,彭越手下一太仆向刘邦诬告他谋反,于是刘邦逮捕了彭越并将他囚禁于洛阳,后流放到蜀地。吕后则认为彭越流放后是心腹大患,再次令彭越门客诬告他造反,并诛杀彭越三族,封国也被废除。

项羽乌江自刎6年后,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虽战败却与刘邦玉石俱焚

▲彭越剧照

03

最为英勇善战的韩信也逃不过君王猜忌,尤其在他收留了项羽旧部钟离昧后,更让刘邦记恨。于是刘邦以谋反为借口将他逮捕到洛阳,后被贬为淮阴侯。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谋反时,韩信本打算支持他,此消息被家臣出卖给吕后,于是吕后和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并夷灭三族。

自此,汉朝开国大将只余下英布一人。

韩信、彭越先后被杀,彭越甚至被剁成肉酱分赐诸侯,英布难免心有戚戚。

他暗中部署军队,并于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起兵造反。《史记·黥布列传》记载,两军交战时“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刘邦看到英布排兵布阵一如项羽,于是丝毫没有对他留手,英布最终大败亏输,尸体都是分尸而葬。

项羽乌江自刎6年后,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虽战败却与刘邦玉石俱焚

▲英布剧照

五十岁高龄的刘邦在此次征伐中身中流矢,自此一病不起。制定了“非刘姓者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后,不久便驾崩身亡。

当初英布是项羽手下,楚汉战争后期才投靠刘邦,他也曾是项羽江东子弟兵中的一员。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英布叛乱虽未成功,但也算是与刘邦同归于尽了。

结语

《孟子·公孙丑下》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比起刘邦,项羽可以说占到了天时地利,刘邦只占了人和,却因此大败项羽,成就大汉王朝。而后期刘邦外猜疑功臣,开国之臣除张良外无一善终,内宠幸妾室冷落吕后,也是汉高祖末年各地叛乱不断的重要原因。“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占住“理”字,赢得百姓支持,才是统治者长治久安之道。

参考资料:

《谏逐客书》

《史记·黥布列传》

《孟子·公孙丑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