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战争耽搁的军衔制度重新开始建立,凡是在战争中作出贡献的士兵都获得了相应的奖赏,是军队中的一大盛事,其中不乏很多默默无闻一路成长来的老首长,尽管其手下的兵已然成长为大首长甚至是大元帅,但其依然受到军人们的尊重。

詹才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最早参军的一份子,他手下的兵遍布全军,人人都尊称他一句老首长,可见其资格之老,而詹老在军队的一生也是他人生的精彩的写照,是其生命的缩影。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逐渐成长的革命战士

众所周知,解放军战士大多数都是工农兵子弟,出身贫苦,凭借着解放百姓的信念一步步走到新中国时期的,詹才芳也不例外。

詹才芳跟大多数红军士兵一样出生于一户贫困农家,生活潦倒,更不幸的是詹才芳少时母亲就去世了,生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没几年之后,父亲也相继去世,家中一下子没有了大人支撑,少年詹才芳只能充当家里的顶梁柱,依靠给地主放牛等生计来养活弟弟。

好在嫁出去的姐姐体恤弟弟的不易,将弟弟们接到家中生活,万幸的是姐夫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并没有嫌弃妻子的弟弟们是累赘,反而稳妥地照顾起他们的生活起居,甚至在闲暇时教詹才芳读书写字,让詹才芳成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为了以后的求生增加了保障。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姐夫是董必武的外甥

,于是推荐已经读书识字的詹才芳去董必武创建的武汉中学当校工,便于詹才芳涨涨见识,也正是这个机遇,改变了詹才芳的一生。

进入了武汉中学当校工以后,詹才芳近距离接触了新潮革命思想,顿悟了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应该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詹才芳在学校当校工之余兼顾学习,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赏识,个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久之后就回到家乡组织并开展农民活动。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1927年詹才芳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自己也因为在黄麻农民起义中的优秀表现得了晋升,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以后,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詹才芳结识了众多的革命好友,这些革命好友在后来都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遍地革命情

詹才芳从军五十余载,结识的战友有多少呢,这就要娓娓道来。

1955年国家实行军衔制度的时候,詹才芳被授予中将军衔,曾经的战友前来道贺,而这位战友就是赫赫有名的徐向前。

提起徐向前大家都耳熟能详,几大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尤其是解放战役中更是如雷贯耳,而詹才芳恰好都参与了这几场战役,两人是亲密的战友关系,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曾经的战友已经成为十大元帅之一,但并不妨碍两人之间的革命战友情。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另一位地位比较显赫的部下就是后来在建国初期崭露头角的李先念。

李先念后来成为我国的国家主席

,也曾对别人说

詹才芳是自己的老班长,

可见两人之间的革命友谊时间也不短,对于詹才芳也十分的尊重。

代主席董必武曾经评价过詹才芳,说他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的人,可见詹才芳内心世界是十分丰富的人,并不会因为官衔不如曾经的部下而别扭,也体现了一种别样的战友情。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除了徐向前、李先念之外,跟詹才芳有深厚革命情的还有许世友、陈锡联等,这些都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将军,有意思的是,他们的革命友情不仅历久弥新,还越来越散发出幽默的味道,让人听了十分的亲切。

事情是这样的,某一天詹才芳去拜访陈锡联,去的时候恰恰陈锡联不在,仅有陈锡联的妻子在,看见了老首长前来拜访十分的激动,连连招呼,然后赶紧让卫兵去喊陈锡联回家,并特别叮嘱卫兵说:

“去告诉首长,首长的首长来了!”

这样有意思的话,显现出了陈锡联一家对詹才芳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厚,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亲昵的味道。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一生为公的斋公

因詹才芳在军中的资格比较老,也曾经立下多个赫赫战功,因此授予中将军衔的时候,曾有人替詹才芳打抱不平,认为詹才芳应该获得更高的军衔,然而詹才芳却严肃到:“我干革命是为了百姓,又不是为了军衔,战争年代死去了那么多战友,那他们呢?”一席话让众人都感叹他的大义,也为自己的言语感到惭愧。

为什么众人都喊詹才芳为斋公呢,

原来詹才芳从不吃肉,

这个习惯并不是后期养成的,而是

从小詹才芳就不吃肉,以鸡蛋和蔬菜为主

,继而一生不吃肉就获得了斋公这个名号,是大家的笑谈,也是詹才芳的特殊标志之一。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自古以来吃斋的人都心善,詹才芳也不例外,无论是残酷的战争岁月,还是后期的新中国时期,詹才芳都秉承着助人为乐,一心奉公的信念,让人十分的敬佩。

在战争年代,他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险为战友寻得救命良药,挽救战友的生命于万一;建国以后,詹才芳被任命为某军区的副司令,尽心尽力地为新中国的基础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毫无怨言,直到1992年在北京病逝,这位首长的首长走完了自己壮丽的一生。

手下是主席,战友成元帅,他被称为首长的首长,一生从不吃肉

小结:

从未学习过正规军事课程的詹才芳,从一个贫困农民小伙逐步成长为新中国的中将,不仅仅是历史、战争磨练了他的成长,更是无数个战友情相伴他走下艰难的路程。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老首长,搭建起军队的夯实地基,为新中国举荐了一批又一批的将领人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