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合肥之殇:孙权心念合肥,四次进攻,次次失败?这才是最佳选择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霸王孙策名震江东,江东大部分地区也归入孙氏之手。200年的5月5日,孙策情趣盎然,骑着一匹快马在丹徒山打猎,所属的亲兵被远远地甩在后边。三年之前,袁术得到传国玉玺意图称帝,孙策劝阻不成,两家决裂。仅仅过了三年,孙策取江东犹如探囊取物。

物极必反,孙策纵横江东,使得原来江东氏族、豪绅的利益受到损害。吴郡太守许贡一心向曹,得罪了孙策,被孙策杀害。他的妻儿、门客侥幸逃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孙策单骑深入山林却不知危险将至。

当天,三个手持弓弩、骑着良驹的壮汉迎面朝孙策驶来。他们自称是亲兵,这让孙策疑心大起。不由分说,孙策搭弓射箭,将三人中的一人射于马下。可是,双方的距离实在太近,在三人中一人倒下后,孙策正面飞来一箭,正中孙策面颊。好在护卫及时赶到,没有让孙策当场被剩下的两名刺客刺杀。

孙策面中一箭,自知时日无多。二十六岁的江东小霸王就此陨落,江东之主的重担落到了年仅十九岁的孙权手上

合肥之殇:孙权心念合肥,四次进攻,次次失败?这才是最佳选择

当时,官渡之战在北方打响。四十六岁的曹操正欲与袁绍决一雌雄。四十岁的刘备屈居于袁绍帐下,通过日常的相处,他知晓袁本初只是一方豪强。于是,便开始辗转投奔荆州刘表。

谁能想到一路颠沛流离的刘备,大势未成的曹操,黄毛小儿孙权会在八年后的赤壁战场上瓜分天下。

赤壁之后

赤壁之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极大的因素在于曹操贪功急进。倘如赤壁之战晚几年爆发,曹操有可能一统天下。曹操发动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他的错误指挥可分为以下三点:

其一、不知以逸待劳,只想乘胜追击

曹操陈留起兵、攻克陶谦得徐州、下邳之战杀吕布、官渡之争灭袁绍,甚至大汉天子都攥在他手中,使得曹操得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曹操一路走来太过顺利,几经征战北方大部分地区落入曹操手中,张郃、张辽等猛将尽数来降,平定乱世的夙愿已半数完成。

官渡之战后,曹操为扫清袁绍残余势力甚至远征乌桓,杀尽北方单于的傲气。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曹操的军队不断壮大,在彻底逐鹿中原后,他沉溺于不断凯旋的快感中。曹操有意南下剿灭孙、刘,殊不知因为常年的征战,他的北方铁骑早已人困马乏;

合肥之殇:孙权心念合肥,四次进攻,次次失败?这才是最佳选择

其二、瘟疫横行、水军匮乏。在北方陆战,骑兵是王道。但到了南方水网交错,只有水陆并行才能彻底称霸江南。曹操本意只是想剿灭刘备,谁知荆州刘表病逝,幼主刘琮眼看大军压境、自知不敌,不战而降。刘备更是毫无还手之力、四处逃窜,曹操几乎没有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便取得荆州,这让他的优越感达到了顶峰,这才有他一举攻克江东之意。

可是曹操不曾想过,荆州正是水、陆交界地带,过了荆州便是江河交错的江南。曹操嫡系部队属于骑兵、步兵,新收纳的刘表荆州水师他是不想用、却不得不用,既要用又要防。南北气候、地形地势有着天壤之别,曹操虽有二十万大军,但大都因为水土不服得瘟疫而死,未战便开始减员。诸多事故曹操自是了然于胸,程昱等谋士也纷纷劝谏应该先消化收编得荆州势力再做打算,可是曹操却要一意孤行。

其三、铁索连环、操练水军。曹操针对以上的问题所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铁索连环减小战舰的晃动,提高作战能力。开辟玄武池将北方骑兵操练为水师,自操练水师到赤壁之战爆发不过一年时间。水军质量差、战船相互连接,给了周瑜大破曹军的突破口。

赤壁之战,归根结底就是曹操战略操作不当,在错误的时间找到一个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进退

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虽然此役并没有伤及曹军的元气,但是曹操只得暂退中原调养生息。荆州一带曹操无暇顾及。曹操自江陵北还,周瑜、程普、刘备合力攻取江陵,孙权掌握时机亲征合肥。

守长江必守淮水,东吴之所以能和曹魏僵持靠的便是长江天险。长江一破,东吴再也无险可守。进取淮水大势所趋,东吴占地虽广,但是重镇建业、武昌均处在长江沿岸地区,越向南开化程度越低,占领价值越小。孙权坐守武昌等地可谓是天子守国门,长江一破,江山易手,不得已而为之。可是一旦攻取淮水就大不相同。

合肥之殇:孙权心念合肥,四次进攻,次次失败?这才是最佳选择

淮水最西部分支汝水、洪水,江东水师沿此路北上便可攻取汝南。再向东便是颖水、涡水,许都、谯县(曹操老家)、陈留便唾手可得。淮水最东端还有泗水分支,泗水末端的彭城也再无安全可言,不仅如此,泗水还和沂水相连。当年曹操水淹下邳便是凿开了这两条水道。沿沂水而上便是琅琊、临淄,孙权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绕到曹操的大后方。

就算孙权取得淮水后选择坚守,淮南的富足足以弥补南部的荒凉。赤壁之战曹操大败班师回朝后边将淮南十万人家强行迁至淮北,淮南百姓纷纷惶恐南下过江。可见,孙曹对于淮河沿岸百姓的重视。

得到淮水,长江便可成为东吴的第二道防线,进可攻、退可守的淮水难道不是孙权梦寐以求的吗?

合肥

江东在历史上共对合肥发起过五次大规模战役,其中孙权指挥四次,但都无功而返。合肥有那么重要吗,值得孙权四次起兵?

淮水和长江沟通的水道大致有三条:

最西边一条始于夏口,经汉水过樊城再由淯水过宛城。在这条水路便是关羽威震华夏襄樊之战的所在地,当时关羽斩杀庞德、生擒于禁、大破曹军三万人也未能攻克曹仁镇守的樊城,可见樊城之固。就算打通这条水路,北方的许都、洛阳四周皆是陆地,水师改为陆军也得不偿失。

合肥之殇:孙权心念合肥,四次进攻,次次失败?这才是最佳选择

最东边的一条为苏北水道多为沼泽、水位尚浅,大型船只渡过这条水道怕是有来无回。

于是,取肥水贯穿长江和淮河便是孙权的最好选择。

208年,孙权亲征肥水,张昭向北攻当涂。肥水太守刘馥坚守不出,张昭一线也是久攻不下,甚至略有小败,于是张昭一气之下从当涂退兵。

合肥之殇:孙权心念合肥,四次进攻,次次失败?这才是最佳选择

曹操自知合肥的重要性,当时赤壁大败无兵可派。于是他让汝南守将张喜率领一些本地兵马前去支援,可是张喜兵马半路上便感染瘟疫迟迟未到。合肥城外的扬州别驾感知张喜军有所变故。于是,他谎称张喜四万援军已至雩娄,并派遣三个将军将张喜支援的密报传入城内。果然,只有一个将军顺利到达合肥城内,其余两路被孙权截获。孙权闻讯,因惧怕张喜援军而下令撤退,合肥之围就此解除。

孙权一生四次进攻合肥,可都无功而返。前两回孙权可谓是破釜沉舟、势破合肥。但是等到第二次合肥兵败后,孙权攻取合肥的意图由占领转变为骚扰。孙权攻取合肥与诸葛亮北伐的意图是一致的,骚扰魏国边境,消磨魏军实力。

三分天下,其实曹魏从一开始就占据两分。吴、蜀两国若是长期的休养生息终有一天会被割据中原沃土的曹魏一举吞并。居安思危,不断地骚扰,证明自己的军事力量,相互消耗才是最佳的选择。

品读三国、感悟人生,一世平凡,每分每秒都在划向死亡的深渊。与其按兵不动,不如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苦短,机会总是转瞬即逝。忠言逆耳,一时冲动有可能会毁掉之前所有的努力,在抉择时不妨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从青春稚嫩到老道成熟就在这一次次的聆听、判断中。无论何时,冷静下来,判断信息真假、行动利弊,都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资料

西晋陈寿——《三国志》

三国曹魏鱼豢——《魏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