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古代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历代中原王朝也以汉人王朝居多。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与中原汉人王朝的南北冲突几乎贯穿了整个古代史。

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长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明朝则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可不管是汉朝北击匈奴,还是五胡乱华,到后来的蒙古南下和清军入关,双方都是互有胜负。

可要说败得最丢人的,当属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

靖康之耻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是中原王朝的皇帝被北方蛮夷部落俘虏,造成国破家亡的惨剧。

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同样是皇帝被俘,精锐军队尽丧,都城北京直接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前。

可就在明朝即将迁都南京,再次重蹈宋朝覆辙之时,幸好于谦站了出来,给大明朝续命200年!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大明风华》于谦剧照

因此说起汉人王朝最大的耻辱,当属宋朝的靖康之耻,当时究竟屈辱到何种程度?

靖康之耻有多耻辱

1125年十月,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

可是因为各级官员瞒着不报,沉迷书画歌舞的宋徽宗,一直到十二月才知道,吓得宋徽宗赶紧派大臣去找金人求和。

靖康元年,金人东路军到了汴京城下,逼迫北宋议和后撤了军,并索要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宋徽宗后来更是吓得皇帝也不敢当了,把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

可是一旦让敌人知道了你的软弱,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到了同年八月,金军再次两路攻宋。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当时金军向汴京发起强攻,固若金汤的汴京外城立马被金军占领。

可是此时的北宋,还没有被逼到绝路上。

金军虽然占据外城,可毕竟是长途奔袭,已经是人困马乏,因此没有再继续进攻城高墙厚的汴京。

反而是在外面修筑防御工事,防止宋朝军队反攻。

大家记住此时的局面,因为明朝在土木堡之变以后,都城北京面临的困局和此时极其相似。

如果当时的宋钦宗能够硬气一点,不管是集中力量突围,还是坚守待变,这场死局都一定会有转机。

可没想到宋钦宗遗传了老爹宋徽宗的软弱,第一反应就是吓得不敢再当皇上,要禅位给自己的叔叔。

没成想此刻的皇位竟成了烫手山芋,他叔叔直接吓哭了,表示不背这个锅。

于是天真的宋钦宗做出了最愚蠢的选择,低三下四地跑到金军大营,摆上香案宣布投降,还朝着金国上京方向行跪拜礼。

靖康二年三月,金军攻取北宋首都汴京,可怜一百六十多年国祚的北宋王朝,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亡了。

除了徽钦二帝之外,金兵还从汴梁城内掳走了一万八千多人,不但有后宫妃嫔,还有贵族朝臣,包括各种工匠,可以说整个都城汴梁都被洗劫一空。

被掳走的男性除了徽钦二帝,其余皆是命如蝼蚁,说杀就杀。

而那些被掳走的女眷,最后的结局则是十人九娼,受尽屈辱。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在抵达金国首都以后,为了进一步羞辱宋朝,更是给徽钦二帝举行了“牵羊礼”。

金人要求徽钦二宗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

这就是金人过分的要求,虽然牵羊礼是古代弱小国家向强大国家屈服的一种仪式,表示愿意臣服的意思。

但是进行这一仪式的都是男子不涉及女人,而这一次金人要求宋朝不管皇后、妃子还是公主都要接受这样的牵羊礼,无疑就是对宋朝的一种侮辱式的做法。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后来金国皇帝更是册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册封宋钦宗为重昏侯,极尽侮辱之能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中的这句话很好的反映了“靖康之耻”究竟有多么的耻辱。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靖康之耻后宋朝南迁,自此成为南宋,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据。

说完靖康之难,再来看同样是皇帝被掳,精锐军队尽丧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

瓦剌是明朝时期蒙古高原三大部落之一,另外两部是鞑靼和兀良哈。

明成祖朱棣率军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军后,瓦剌开始接受明朝的册封,与明朝保持着臣属关系。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大明风华》朱棣剧照

朱棣死后,他们对明仁宗和明宣宗都非常恭顺,瓦剌人也能长期在明朝居住。

在北方各个部落中只有瓦剌可以在明朝购买弓弩,刀剑和火铳等武器,因此瓦剌是北方各部落中实力恢复最快的部族。

此后瓦剌经常发动战争,兼并弱小的部落。

到了明正统年间,瓦剌的势力空前强大,控制了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继元朝之后最大的一个蒙古政权,严重威胁着明朝的北部安全。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随着瓦剌逐渐强盛,开始多次侵犯明朝北方边境要塞。

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借口明朝侮辱其贡使、削减马价、拒绝联姻,率四路大军南下,统帅军队大举进犯明朝边境,前锋直指大同。

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命令同父异母的皇弟朱祁钰留守北京,自己亲率大军出征。

明英宗虽然名为亲征,但是军务大事都让大太监王振来决定,各军将领处处受到王振的节制,无法去好好指挥作战。

而王振因为不懂军事,指挥接连失当,导致明军屡战屡败。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大明风华》王振剧照

当时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大军进入居庸关,才能保证安全,可遭到王振的拒绝。

当明军行进到雷家站的时候,瓦剌的军队追了上来。

此时明英宗做了一个最错误的决定,就是把大军驻扎在土木堡。

当时的土木堡其实就是一个地势高一点的地方,算不上坚固的堡垒。

明英宗选择把大军驻扎在土木堡,结果被围困成为孤军。

而援军一时半会赶不到,能够赶到的也是杯水车薪。

并且土木堡完全没有任何战略意义,一直在土木堡坚守,相当于坐着等死,最重要的是土木堡没有水源。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明军将士虽然殊死作战,但缺水成为了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这时瓦剌统领也先装模作样要和谈,也让明军放松了警惕。

就在明军松懈的时候,瓦剌发动骑兵攻击,明军20万精锐损失殆尽。

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混乱中,护卫将军樊忠在皇帝身边用铁锤将王振捶死,说道:“吾为天下诛此贼”。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大明风华》剧照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损失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军队尽丧,包括明朝的京师三大营,统统损失殆尽,这些可以说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了。

二是文臣武将尽丧,先后战死的吴克忠、吴克勤,还有随后的朱勇、薛绶,以及后续战死的将领,还有跟随明英宗出征的张辅、王佐等人,

其三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他被瓦剌俘虏,直接让明朝陷入了动荡。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抽了明朝半管血,对明朝后续都造成了重大打击,乃至于明朝此后始终没有迎来一个真正的盛世。

瓦剌统领也先更是乘明军主力溃散,京师空虚,率军南进,兵锋直指北京城!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北京保卫战

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被俘的明英宗,在与明英宗一起被俘的太监喜宁的唆使下,准备以送还明英宗的名义,趁势进攻北京城。

当时明朝的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的老弱士卒不到十万。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明朝举国震动,城内也是人心惶惶。

当时的皇太后命皇帝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召集各大臣商议应对之策。

在吸取了宋朝的教训以后,明朝决定了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能像宋朝那样对敌人卑躬屈膝,这样换来的只会是敌人更强力的攻击,所以明朝定下了“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的国策。

尽管以徐有贞为首的一些大臣主张迁都南京,但主张抵抗的兵部侍郎于谦则用宋朝靖康之耻后南迁的故事来反对迁都,最终征得皇太后的支持。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当时,瓦剌首领也先把明英宗当做攻城略地的政治工具。

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拥立朱祁钰即位,也就是明代宗,遥尊被俘的明英宗为太上皇,使也先的阴谋无法得逞。

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可是按照明朝的体制,兵部尚书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

为此,明代宗专门下令,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

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于谦有先斩后奏之权。

于是,于谦担负起了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的重任,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这也成为土木堡之变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明朝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开始。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于谦等人针对当时的危急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将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抄家灭族,打击宦党的气焰,初步稳定了内部,平息了民愤。

再次就是举荐人才,原本大同副将石亨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

于谦认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战败的主要责任不在他。

便将其释放,并委任以京师总兵官的重任,统一指挥京师步兵部队。

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石亨指挥有方,战果显著。

同时严惩了一批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军官。

另外,于谦还改革了军制,把传统的“三大营”改为10个团营,使其更加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军备战,明军兵精粮足,士气大振,严阵以待。

同时,从各地调来兵力,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

随后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也陆续赶到。

于谦严整军纪,并选拨新进将领操练军兵,分守九城,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

这样,逐步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准备与瓦剌军决战于北京城下。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公元1449年10月11日瓦剌军抵达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列阵,把明英宗朱祁镇放在德胜门外的空房里。

13日,于谦、石亨率军与瓦剌军在德胜门外交战,瓦剌军大败。

随后又转战到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

在北京保卫战期间,身为京师三大营的神机营起到重要作用。

就在瓦剌军不甘心失败,在彰义门再次组织进攻时,明军假装失利撤退,瓦剌军追到土城,却不知这里埋伏着上千名神机营士兵,他们静静的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当瓦剌军队进入包围圈后,随着明军将领一声令下数千火器发出愤怒的火焰,火箭多如飞蝗般地射入敌军,瓦剌军顿时被打蒙,一轮又轮的火器打击让瓦剌骑兵损失惨重,死伤无数,不得推进。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当时于谦能够知己知彼,冷静地分析敌我双方长处和短处。

瓦剌军队擅长骑射和野外作战,但是存在着兵力有限,不善于攻坚,并且火器很少等弱点。

而明军在于谦的带领下,士气高涨,以城池为依靠,以战代守,充分发挥自己火器多,装备精良的优势。

在与敌对阵中,先以少数兵力引诱敌军,待敌迫近时,再突然以火铳、火炮火箭等进攻。

等敌人阵势被火器打乱之时,用步兵、骑兵发起猛烈反击。

这就较充分地发挥了己之所长,削弱了瓦剌军队的优势。

从而使明军能够迅速地变被动为主动,加上天寒地冻的原因,仅在五天时间内便迅速地击败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城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现在也有人说即使当时没有于谦也不会有大变化,因为瓦剌的野心并不是很大,改变不了大局。

但是要知道靖康之耻的时候,金兵一开始南下,其实也没什么野心,就是因为北宋的软弱,金兵的野心才会逐渐扩大。

土木堡之变以后,瓦剌的野心也明显已经膨胀了。

如果不是被于谦给当头一棒打回去,一旦明朝迁都南京,下一步就是要步北宋的后尘,丧失大片国土,为后世所不齿!

其实当今世界也是这样,所谓没有野心,不过是觉得可能性太低。

如果任由这些小国蹬鼻子上脸,他们便会以为有了可能性。

一旦这样的话,不管再小的国家,野心也会迅速膨胀。

指望着敌人自己收手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敌人收手,那也只有一种原因,就是被于谦这样的忠勇之士给打怕了!

靖康之耻和土木堡之变的区别,就在一个于谦!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