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提到“诸吕之乱”,除了大功臣周勃、陈平外,就不得不提到齐王刘襄、刘章、刘兴居三兄弟,在他们和功臣的密切配合下诛灭了诸吕,保住了刘氏的宗庙,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吕雉称制不是夺权而是固位,刘盈作为皇帝仁厚有余而杀伐决断不足,这一点是要命的,以萧何为首的这些功臣们和曾经的异姓诸侯一样难以对付。萧何病危时,孝惠帝刘盈登门拜访,他问萧何说:“丞相百年以后,谁可以继承呢?”萧何看了看刘盈,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来了一句“知臣莫若君!”刘盈的汗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他不知道萧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试探着问:“你看曹参怎么样?”实际上大家一致的看法是两个人不对付,几乎视同水火,但那不过是假象,其他人看不通透,但吕雉却了然于胸。萧何这么做是为了自保,就和后来周勃和陈平所谓的“不和”一样,都是装出来给皇帝看的,如果他们都一条心了,皇帝就危险了。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史记·吕太后本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刘邦最后放弃刘如意和戚夫人,就是因为他认为刘如意无法掌控大局,只有吕氏才能让汉初的局面稳定下来,否则萧何、曹参等人根本无人能够弹压,宗室诸侯们也会蠢蠢欲动。吕雉在铲除异姓诸侯的行动中就是主力,这和她刚毅坚韧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孝惠帝刘盈即位后,吕雉通过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毒杀刘如意,不仅震慑了功臣勇将,宗室诸侯也不敢轻举妄动。吕雉一介女流却能震慑天下,不仅仅是依靠她的性格,更是依靠实力,整个吕氏外戚掌控天下大权,不仅是在朝堂,乃至在军中都有强大的影响力。吕雉的两位兄长都是武将,且在楚汉战争期间,他们和刘邦并驾齐驱,他们的身份不是刘邦的下属将领,而是和刘邦合作的势力。大汉建立之后,分封的有功之臣中,有不少都是吕氏门人,而不是刘氏功臣。从吕雉嫁给刘邦的那一刻,刘吕之盟就达成了,双方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十月,孝惠与齐王燕饮太后前,孝惠以为齐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礼。——《史记·吕太后本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刘盈继位之后,吕雉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宗氏诸侯,因为这些人表面上和刘盈称兄道弟,背地里都在积蓄实力,他们都对君位虎视眈眈。而宗氏诸侯之中实力最强的便是齐王刘肥,这个刘肥是高祖刘邦和曹氏的儿子,属于庶出,但却是长子。曹氏去世后,吕稚还照顾过他,可以说刘肥是吕雉一手带大的,也算是半个干儿。刘肥也很知趣,主动到京城来拜见皇帝刘盈和太后吕雉,因为他不想重蹈赵王刘如意的覆辙。孝惠帝刘盈对刘肥这位大哥十分尊重,毕竟小的时候他经常跟着大哥一起玩儿,于是在饮宴时按照家里的规矩,让刘肥坐在上座,像对待兄长一样恭敬。

太后怒,乃令酌两卮酖,置前,令齐王起为寿。齐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为寿。太后乃恐,自起泛孝惠卮。齐王怪之,因不敢饮,详醉去。——《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雉本来对刘肥并没什么,只是认为他封地太多权力太大,隐隐对中央有威胁,但看刘盈对刘肥如此恭敬,便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命人准备好毒酒,准备将齐王刘肥当场毒杀。但吕雉没想到的是,孝惠帝刘盈先举起了酒杯,这让吕雉大惊,她可不想杀死自己的儿子,于是故意打翻了刘盈手中的酒杯,齐王刘肥不是傻子,他看吕后脸色慌张、举止怪异,便不敢喝酒假装自己醉了,而后在家臣搀扶下,离开了会场。

问,知其酖,齐王恐,自以为不得脱长安,忧。——《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肥回到住处,派人打探消息,知道吕雉当时是要用毒酒将自己毒杀,他十分恐惧自己身在京城,恐怕难以脱身,因此十分忧虑。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齐王刘肥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在深宫之中,百官之内都有他的耳目和眼线,甚至在吕雉身侧都有他安插的奸细,否则他怎么会如此迅速的获取情报。

齐内史士说王曰:“太后独有孝惠与鲁元公主。今王有七十余城,而公主乃食数城。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王必无忧。”于是齐王乃上城阳之郡,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喜,许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怎么办呢?齐国可不缺乏能人,齐国的内史对刘肥说:“太后就刘盈和鲁元公主两个孩子,如今您作为齐王,拥有七十多的城邑,而鲁元公主却只有数座,和您相比相差甚远。依臣看来,您如果能舍得将一座郡交给太后,作为鲁元公主的城邑,太后必然欣喜,你便没有什么可忧虑了。当然这只是“尊神”,俗话说‘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还有些小鬼要打理,在朝堂之上有些搬弄是非之人,也需要笼络打点。”刘肥听了之后大喜,他说:“献地无所谓,舍财要多少有多少,只要能躲过这次灾祸,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我并不在乎这些!”城阳郡成为了刘肥的贺礼,鲁元公主成为了齐国太后,哥哥成了儿子也是天下一大奇闻了,刘肥还哪管面子,只要有命就算不错了。对于齐王刘肥,这个自己曾一手带大的孩子,吕雉小惩大诫,目的是让他不要有非分之想,要严守君臣之礼,如今见刘肥如此懂事,毕竟也算是自己的半个儿子,饶他去吧!吕雉放过了刘肥,刘肥后人却没放过吕氏族人。

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史记·吕太后本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孝惠帝刘盈英年早逝,吕雉在葬礼上居然流不出一滴眼泪,大家都不知道吕雉在想什么,明白人还是有的,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对陈平说:“丞相,您知道太后就这么一个儿子,如今却不哭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陈平装作不知道,他说:“你说是什么原因呢?”张辟疆说:“太后是怕你们作乱,因此准备把你们这些老臣都干掉,不然她怎么能安心呢?”陈平当然知道吕雉的心思,只不过这个话不能由自己来说罢了,如今有人把事情挑明了,这正中下怀。“您赶紧上书,让吕氏执掌南北军的兵权,诸吕入宫宿卫,这样一来太后就放心了,大家就都安全了。”陈平于是代表群臣上书,要求吕后让吕台、吕产、吕禄执掌南北二军,吕后立刻批准了,这时吕雉才想到刘盈去世了,她不仅悲从心来,开始大哭起来,大臣们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太后本纪》

对于宗室诸侯,本来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做法,这是政治家的作为,而不是狠毒妇人的行径。赵王刘友、梁王刘恢都被搞掉了,本来代王刘恒也要被吕雉调到赵地,但是代王刘恒拒绝了吕雉的美意,你说吕雉说一不二,“仁厚无为”的刘恒就不买他的账,吕雉还毫无办法,因此说诸侯们可不可怜,他们个个实力雄厚,是异姓诸侯被铲除后,对皇权最大的威胁。

朱虚侯刘章有气力,东牟侯兴居其弟也。皆齐哀王弟,居长安。——《史记·吕太后本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吕雉去世后诸吕弄权,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吕禄和吕产都是无能之辈,他们无法左右朝局,只不过因为他们掌控着南北二军,才让功臣们忌惮。宗室诸侯们也开始蠢蠢欲动,齐王刘襄三兄弟就是其中最有实力和野心的人,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一直在京城,他们不断在打探消息,和功臣们勾结,毕竟陈平、周勃如果单独发起行动,那就是造反,而联合齐王三兄弟后那就是平乱,名正则言顺。功臣们和齐王刘襄达成了默契,大家共享权力,刘襄继承帝位,刘章、刘兴居则封王,陈平、周勃等功臣执掌朝纲。刘章和刘兴居成了灭吕的急先锋,铲除吕氏的是刘章,杀死孝惠帝刘盈的则是刘兴居,齐王刘襄拥兵于外,灌婴拥兵与内。

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史记·吕太后本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吕氏被剿灭了,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陈平、周勃开始不认账了,他们组织大臣们开会,讨论谁来继承帝位的问题。参会的很多人都是一愣,不是事先说好了由齐王刘襄继承帝位吗,怎么变成讨论了?大家面面相觑,会议开始后,有人提出由刘襄继位,陈平没说什么,但立刻有大臣出来说:“万万不可,刘襄的舅舅一家很豪横,难道大家不怕又出一个吕后吗?”大家提到吕雉,那是真的怕,于是没人说话了,有人说淮南王刘长,结果因为其人蛮横也被否决了。陈平看大家都不说话,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代王刘恒。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野心勃勃的刘襄三兄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刘襄三兄弟,白忙活了一场,最后让代王刘恒成了最后的赢家,陈平认为刘恒好控制,也是他看走了眼,刘恒继位后不久陈平就去世,而后周勃也被罢免,权力之争从来都是强者为上,刘恒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文景之治”的盛世即将开启。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