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始皇的第18子秦二世胡亥,真的是个暴君糊涂虫?

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胡亥,即秦二世,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很不好的印象,杀名将,屠忠臣,听奸佞,简直是昏君的代表,糊涂蛋的领袖。

实则未必。

秦始皇的第18子秦二世胡亥,真的是个暴君糊涂虫?

并非说他非昏君,而是说他并不完全是个糊涂蛋。只不过,他的聪明太过自以为是,他的机敏基本都用错了地方。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以非正当手段上位的皇帝。秦二世实际上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

凡是逆取帝位的,多半心虚。那就需要证明自己并非浪得虚名。

知道心虚,到处找补,尚不算完全糊涂。

证明德、功配位,证明自己不是糊涂蛋,只有一个办法,以政绩证明这天下确实该自己当家做主。

譬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历代帝王中,算得上数一数二的明君、仁君。他之所以虚怀若谷,察言纳谏,也并非仅仅是本身性格和能力而定,时势所逼也是其中一因。

因为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逆取帝位,杀兄杀弟逼父,这本就是给人以口实,要是不干出点成绩来,很容易把自己埋了。

所以唐太宗虚心纳谏,一心为政;另一方面在舆论层面上找补,比如修史定隋罪。

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才是仁德有为的真命天子。若真细数唐太宗的政绩,会发现方略与隋炀帝杨广也无多大差别。但李世民能听人言,能参差有序,与杨广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

唐太宗后期的作风,与前期相比,是打了一些折扣的,这多少说明,他坐稳天下之后,并不需要那么忍着了。

很巧,隋炀帝杨广也是逆取帝位。然后大刀阔斧修理天下,他肯定也有想证明自己是最合理的接班人,但适得其反。

但无论如何,隋炀帝比秦二世还稍微强一点,至少干了一点人事。秦二世似乎从不干人事。

这倒也不能完全怨秦二世。

因为他是第一个逆取帝位的,像他爹秦始皇是第一次当皇帝一样,没啥经验可借鉴。何况,他得帝位时,也不过才二十一岁。更何况,秦始皇因为特殊的心理,既不立太子,也不立皇后,凡事乾纲独断,没对自己的儿子们有多少磨炼。这导致后世连秦始皇到底有多少个儿子,各个儿子到底做了什么都不甚了了。

胡亥能得帝位,完全是运气好。因为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恰好带着他,更巧的是,连秦始皇都不知道他要病死,他那时候还梦想着长生呢。世事难料,唯有慨叹。

秦始皇的第18子秦二世胡亥,真的是个暴君糊涂虫?

赵高怂恿胡亥篡位时,胡亥还是很清醒的。

赵高主要是讲利害关系,首先恐吓胡亥。

赵高说,长子

(指扶苏)

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

(即死无葬身之地)

,为之柰何?

胡亥说,那也没办法,这是我的命。况且,我知道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亲捐命而去,却不封诸子,说明他知道谁才合适接任天下,我还能说什么。

(见《史记·李斯列传》,下同。)

这说明胡亥是有自知之明的。

赵高再劝,认为这是最好的图谋皇位的时机,错过了可就再没有了。顺便利诱胡亥,为人臣和让人为臣,宰制天下与被人宰割,那感觉不可同日而语。

胡亥还是保持理智,而且考虑得很全面。

第一,废兄而立弟,是不义。

第二,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

第三,才能浅薄,强抢别人之功,是不能。

这三项,逆德而位,天下人一定不服,到时候一个不留神,身殆倾危也还罢了,社稷江山也得断送了。

但胡亥毕竟年轻,终于没扛住赵高的胡说八道。

能有这一番挣扎,恰好说明胡亥并非糊涂。一切关键问题他是明白的。同时,也说明他胆子小。

胡亥继位为秦二世后,所作所为,基本上都在为他所担心的那几点努力。

虽然,他努力的方式方向完全错误了。

最大的错误,是因为他识人不明。不知道人家,尤其赵高,所说的话看似为他考虑,实际上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和野心、恐惧心等考虑。

赐死扶苏,屠杀秦始皇诸子,这是巩固自己的皇位——也是心虚的表现——方法虽然错误,方向却没错。

祭祀秦始皇,大搞秦始皇伟人效应,并踏着秦始皇的步子试图证明自己。这个方法和路子,也都不差。

这都至少证明秦二世胡亥不是个糊涂蛋,只不过方式方法确实很愚蠢,

大权在握的人,多数难免有这点毛病,总想着威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秦始皇的第18子秦二世胡亥,真的是个暴君糊涂虫?

还有让人慨叹的一点,秦二世年纪轻轻,但当了皇帝之后,心突然老了。

司马迁《史记》非常伟大的一点,是写出了这种细节。

秦二世当皇帝后,曾有一句慨叹:

“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

大致意思就是人世苦短,如白驹过隙,何不及时享乐。

这种心境,大概来自于他亲眼目睹父皇秦始皇一条龙腾虎跃的汉子突然就变成一具臭尸体的情景。

这是秦二世心理的成长。

但政治上却完全没有成长。

但那他也不算糊涂蛋,只是他做选择的时候,都做了比较愚蠢的选择。秦的局势,当时并非不可挽回。但秦二世完全把事情干砸了。

赵高用阴谋杀李斯时,秦二世其实还保持着傻傻的冷静。

首先是李斯说赵高不好,说的方式是举例子,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而赵高对陛下擅利擅害,几乎与陛下平起平坐,这很不好。从前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罚,以威行之,一年就干掉了他的国君。田常宰制齐国,最终取而代之,都是如此。陛下还是上点心吧。

但秦二世有自己的思维。

他很明白自己的处境,有自知之明。

他说,朕年纪轻轻失去爸爸,又没啥见识,既不懂如何治民,又不会理国,而李斯你又老了,我靠谁呢?谁能帮我呢?只有赵高了。

话虽不错。错在他不识人,年轻人、居高位者,总是喜欢那些能顺自己心意的人,所以马屁精任何时候都有用武之地。

秦二世既是年轻人,又是居高位者。难免。

赵高害李斯,秦二世也并非独听立怒,而是先调查,再下狱,再调查,再定罪。主要是他相信了假的证据,这是年轻识浅,不算蠢笨。并且,他也没看到李斯最终的陈书。

最直接的证明,是赵高谋杀秦二世。

赵高为什么要谋杀这个什么都听自己的皇帝呢?

最关键的原因是赵高害怕,他害怕自己的恶行劣迹被秦二世发觉,那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赵高先下手为强。

这就证明,秦二世不是糊涂蛋,他分得来好坏。

同时,山东烽火乱时,秦二世身旁无兵无将,少夫章邯出主意,发骊山修陵囚徒为兵,而抗拒山东之乱。秦二世很清醒地照做了,章邯在关中聚灭反秦义军,又出关打灭了陈胜吴广,再打死了项羽的叔父项梁,秦军之强,即项羽亦不能与之抗衡。

坏事的还是赵高。章邯投降,秦帝国算是真的完了。而这事儿,秦二世竟然不知。但毕竟秦二世也非糊涂蛋,这次用的方法方式都对了,人也用对了。

(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糊涂的是,最关键的人用错了。信赵高这种坏透了的人,基本是自寻死路。但这也没办法,

毕竟,识人自古以来都是最难的。

秦始皇的第18子秦二世胡亥,真的是个暴君糊涂虫?

作者:李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