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极氪:边走边做的野心与风险|汽车产经

撰文 | 赵玲伟

编辑 | 于杰

出品|汽车产经

在几次翻车的营销事件之后,有很多声音在质疑极氪是个急于上马的项目,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对也不对。

极氪001原本的规划是属于领克品牌下的ZERO产品线,吉利对于它和整个智能汽车的构想从七年前就开始搭建、四年前开始开发浩瀚架构、三年前开始开发ZEEKR 001。

只是在产品发布的最后关头,吉利还是决定把它单独成立品牌。所以,在最主要的产品规划与开发环节,这绝不是一个临时起意的结果。

但在4月品牌发布时,不得不承认,除了产品之外的所有链条几乎都是空白的。半年的时间里,极氪面对直营体系、营销方式、用户服务等一切遵循着汽车市场上一套新秩序的从0到1。

这套新秩序,包括老牌车企吉利也是第一次见,但正因为它是吉利,用户就对它的亲儿子有额外的期待。

但“时代”这个坏东西过于强势,变脸从不商量。于是,就算顶着不断的争议 ,极氪也必须划着它的断桨全力向前。

先出发,在路上寻找灵魂

平台和产品都是吉利好好准备过的,但穿上“极氪”这身新衣服时,还是需要为它注入新的灵魂。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极氪智能科技CMO杨学良说,“极氪希望融汇极致性能,智能科技,再加上潮流个性,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烙印,让大家真正记住也认同,随着我们交付的铺开,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我们的品牌定位也会更加清晰”。

而在被问到极氪准确的标签和品牌价值主张时,杨学良表示还在“寻找灵魂”,在半年到一年后,极氪将会详细讲述品牌调性和特点。

但在如今的用户企业的氛围中,这种边学边做是有风险的。

比如关于元旦前后的优惠策略的争议,杨学良说其实团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因为那只会为很小一部分用户造成困扰,但没想到这么严重,因为以前传统车企的思路永远是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极氪来说,这也是一个警示,“其实有的问题并不见得很大,但用户更在乎的可能是厂家的态度和你的价值主张,这种变化,我们深切感受到”。

所谓的用户型企业,不只是要求用户参与品牌共创,还要承受用户各种意见。主机厂从之前对经销商简单的甲乙方关系,转变到要照顾所有用户细枝末节的需求,这种变化对惯性驱动的传统企业虽然残忍,但势在必行。

在学习成为新一代车企的过程中,极氪经历了用户口碑的动摇,这大概是它在竞速过程中交出的最大一笔学费。

极氪:边走边做的野心与风险|汽车产经

作为这个时代的高端智能品牌,从代表性能的造车架构,到代表智能的软件团队,以及标配的直营体系和补能网络,极氪似乎拥有了一切顺遂的条件,只等一个走红的理由。

在千军万马都在挤入的“高端智能”标签中,极氪下面要做的是在标签里找到自己的方向。

半岁极氪初长成

很多事情可能并不需要完全准备好再开始,尤其是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

先出发,再找节奏,极氪的尝试给了后发者一份信心和激励。只不过这速度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而这个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

半年时间,极氪品牌规划了三条产品线——

一是极氪001所在的“Z”产品线,定位高端豪华智能电动车;

二是“C”产品线,定位于中/中大车型的大众化市场;

三是面向未来出行的“M”产品线。

未来极氪将保持每年2款新车上市的速度,除了目前的001之外,极氪在2025年之前还有6款新车推向市场。

在对未来出行的规划中,最近极氪宣布了与Waymo的合作,基于极氪智能出行平台,将为Waymo One无人驾驶车队提供专属车辆。

杨学良解释,这不是简单地为Waymo提供车,而是提供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款无人驾驶车辆的平台叫浩瀚-M架构,由极氪欧洲创新中心(CEVT)打造,这是极氪针对未来出行市场的研发储备。

智能汽车时代,用户看重且需要主机厂亲力亲为的新任务还有补能体系的搭建。

品牌发布以后的半年时间里,极氪自建的充电站已在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4座城市上线;第三方充电网络已覆盖全国326座城市的27万多个充电终端;家充安装服务全国交付中,已开始服务242城车主。

2022年,随着极氪整个团队建立起来,体系逐步搭建成型,资源慢慢配置到位,很多规划会很快落地和推进,包括渠道、补能网点以及车辆交付数量都会持续增加。

这也可以看出,极氪在研发储备以及对未来技术趋势的预判上,有非常长远的规划。

写在最后

如果说过去的大半年里外界只能以时间的维度评价极氪的光速落地,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从交付数量上围观极氪的整个青春期。

从2021年10月23日开始交付以来,受到零部件供应的局限,ZEEKR 001到年底一共交付了6000+台。

2022年,极氪计划向用户交付7万台001。到2025年,吉利给它的任务是完成65万的年销量,其中海外销量的预期为10万台。

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吉利给极氪的加速时间少得可怜。在这些分秒必争的日子里,极氪只能继续边走、边学、边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