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化唐家观:资水江畔的商埠重镇

作者:我爱讲段子

安化历史久远,人文厚重。始建县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古梅山之域。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等均生长于此,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陈琳、田卿、谌利军等羽毛球、举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从这里走向世界。县内完好保存蚩尤故里、文庙、武庙和陶澍陵园等诸多人文古迹。

安化唐家观:资水江畔的商埠重镇

明嘉靖年间的唐家观商市

“因茶建县”,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的安化县有“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宜茶环境。这里盛产黑茶和红茶,其中更是以地标性安化黑茶作为拳头产品,远近闻名。据记载,明清时期,安化便有茶叶专业镇八个,茶号三百多家,茶工达十万之众。安化黑茶因其品质极佳,历经了“贡茶”“官茶”“商茶”等演化过程。

安化唐家观:资水江畔的商埠重镇

“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置身熙攘外,唯有水中鸥。”绵绵山脉,一片片“大叶子”披着神秘的面纱;涓涓河流,一群远道而来的晋商与黑茶结下了情缘;一声声“踹茶号子”,随着船帮扬帆起航,踏上了万里征途。据有关专家的考证,在黑茶兴盛之时,从资江边上安化县的苞芷园,沿江而上发展到小淹、边江、江南、鸦雀坪、唐家观、酉州、黄沙坪、东坪等地。在资江对岸的青山绿水之间,有一古老的吊脚楼组成的石板古街,这里就是千年古镇——唐家观。唐家观绝佳的地理位置,自晚唐时期码头和口岸已初具雏形,又因北宋年间于此境设茶叶交易市场,这里便成了一座欣欣向荣的码头集镇。茶行、马帮、碑刻,老码头、老物件,昔日繁华的茶市记载了晋商茶帮与安化黑茶的历史渊源。开辟万里茶路的晋商鼻祖们来到这里,为整座城带来繁华与活力。一度将安化黑茶远销至蒙古国、俄罗斯等地。

安化唐家观:资水江畔的商埠重镇
安化唐家观:资水江畔的商埠重镇

古镇唐家观——昔日的商埠码头。最初的闯“码头”定居者,是江浙一带避战乱迁徙而来的先民。精明的“下江人”,在此建学堂,办商埠,吸引周边或外省商贾,纷纷前来贩运粮食、茶叶、竹木、木炭。兴旺年代,资水河畔整日停着大小商船,光装卸货物的码头就有9个,其间商铺、饭庄、客栈乃至妓院随之衍生。传闻,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始发站之一。

安化唐家观:资水江畔的商埠重镇
安化唐家观:资水江畔的商埠重镇

古镇唐家观——浓厚的商埠文化。昔有借字炉、兴隆亭、王爷庙、回龙寺、九乡庵堂、吉氏宗祠、廖氏宗祠、湘乡公馆、邵阳公馆、耶酥教会、福音堂、万寿宫等人文景观。眼前呈现的古镇模样,是清代遗存。古民居临江而建,长条石板彻成的街道两厢,房屋建筑乃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古镇临江,甚为清雅。

古镇唐家观——今日的商埠现状。那些临江而建古民居,却早已破旧不堪。东倒西歪的楼群和祠堂遗址墙残屋破,石板路凸凹不平,临街古老商铺的招牌仍悬挂门楣,居民们仍旧或忙碌或悠闲地生活于斯,令我辈外来看客感悟岁月苍桑与生命本真,感叹昔日营生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