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作者:时拾史事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谦虚公

#清代志怪小说趣味故事#

《聊斋志异》称得上是我国志怪小说的业界标杆。其中四百九十余篇故事,内容精彩充实,情节离奇生动,无论仙狐鬼妖、奇人轶事,皆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为大量影视剧作品提供了珍贵的剧本素材。

今天想和各位分享的,是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小故事: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长山县(今属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有个叫徐远公(抑或是徐远)的人,是前明的诸生(明代将考得秀才功名且入县学就读的生员称为诸生)。时值天下大乱,满人趁势入主中原、一统寰宇。

老徐大概是不想替异族效力,遂决定弃儒修道(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剃发易服”——遁入空门、出家修行是当时大多数不愿同满清政府合作的封建文人之理想选择)。

也许是天赋异禀、聪颖敏捷,他无师自通、自学成才,花费数年时间习得“敕勒(chì lè)之术”(道士画符写咒以制鬼邪,符咒上必书“敕令”二字以为约勒,因此得名),算得上略有小成,在十里八乡,远近闻名。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香港演员林正英饰演的“僵尸道长”

隔壁县城里有个土豪,姑且叫他“马员外”罢(原文无名),有天备好了钞票银两和措辞殷切的邀请函命仆人牵着马至老徐府上迎候。老徐不解其意,便问道:“请我赴会,是有什么委托业务吗?”

那仆人傻憨憨地回答:“俺也晓不得呀,就是老爷吩咐务必请徐爷赏脸光临。”老徐见到那白花花的银子便不疑有他,欣然赴约。

到了马府,员外已命人在大院里摆上了满汉全席,毕恭毕敬地邀请老徐上座,端茶递烟、夹菜敬酒,好不周到!可老徐却满腹狐疑,心中纳闷---这到底是请我来做啥呀?他不禁开口发问:“马总,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小人不知阁下有何所托?”“没事、没事,多个朋友多条路,今朝有酒今朝醉,但喝无妨。来来来!咱们再走一个,我先干为敬!”马员外一面说,一面举起酒杯,仰脖一饮而尽。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清朝人的宴席

老徐见他闪烁其词、遮遮掩掩,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碍于礼数又不便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能附和着跟马员外继续应酬。俩人唠家常聊八卦,点评时事,嘚吧嘚吧,说个没完没了,不知不觉中已是日头西下、暮色深沉。

管家俯身近前凑在马员外身边耳语一番,员外会意,举手击掌呼唤家仆收拾酒桌,接着扭头对老徐满脸堆笑地说:“请先生屈尊移步后花园,咱们再喝第二摊。”

来到马府的后花园,嗬!这里景色宜人,构造精巧,简直赶上了京城的畅春园(康熙帝钟爱之处)。但见园内竹林参天,不透阳光,散发着一丝阴冷寒意;花圃中各式各样的花儿零零星星掩藏在齐腰深的杂草中,显出三分萧瑟孤寂。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他们走进一座阁楼,楼板上结的蜘蛛结网错综复杂、层层叠叠宛如盘丝洞一般---这是多久没人来打理过了噢!?

不过老徐已喝的七荤八素,未过多留意这些细节。他和马员外在阁楼的正厅又推杯换盏、酒过数巡。眼见月上树梢、繁星满空,马员外命人燃火点蜡,挑灯夜战。(这家伙简直海量呵!)老徐终究不胜酒力,频频告饶,败下阵来。

马员外喝趴了老徐,总算心满意足,随即“罢酒呼茶”。他一声令下,家仆们忙忙碌碌、进进出出,将残羹冷炙、饭碗菜碟统统收拾到左边一间厢房的几案上。待撤走酒器,换上茶具,他跟老徐又喝起了“醒酒茶”。

可“一泡”尚未喝完,马员外就以“放水”为由匆匆离席。(喝了那么多,总算想起来要尿尿了哦?)仆人见状,手持火烛搀扶老徐走进左边那间厢房,接着他将蜡烛立在几案之上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见仆人匆匆离去,老徐还以为他是去取被褥再回来跟自己作伴过夜呢。(咋?你是一个人睡觉怕尿床吗?)可左等也没来、右候亦不至,简直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再未曾见到半个人影。没了耐性的老徐忍不住骂了一句:“没礼貌的奴才!”便关门上床,钻进被窝。

窗外皎洁的月光,透入室内洒在床上,伴随着枝头上鸟啼虫鸣的啾啾唧唧,老徐一时居然心神不定、辗转难眠起来。(不应该更容易睡着才对么?)

突然间,阁楼的楼板响起了嘎吱嘎吱的声音,似乎是楼上有人走动!这人还越走越急,很快就顺着梯子下楼,来到了厢房门口!老徐大惊失色、毛发耸立,吓得拿被子蒙住脑袋,做起了“缩头乌龟”。(这也太怂了吧!?)

说时迟那时快,房门啪啦一声被撞开。老徐瑟瑟发抖之余,从被角处拉开一丝细缝,悄悄朝外窥探。这不看不打紧,一看吓一跳,额地个乖乖!映入老徐眼帘的是一个兽首人身,遍体长满如马鬐般又长又硬的黑毛的怪物!这家伙张口咧嘴,露出山峰般尖利的森森白牙;两只眼睛射出24K钛合金光芒,咄咄逼人。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它快速爬到床头的几案边,趴下身子呼啦呼啦地吸食桌上的残汤剩饭。(“净坛使者”?)一条长舌左挥右舞,横扫桌面,将碗筷碟勺统统舔了个一干二净。吃饱喝足后,它又靠近床沿,朝着老徐借以藏身的被褥东嗅嗅西闻闻,眼瞅着就要发现老徐。

窝在被子里的老徐已是满头大汗,酒精都随着毛孔散发出去,已无半点醉意。此时他藏无可藏、躲无可躲,正是窘迫至极、一筹莫展的时侯。忽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

这怪物刚好凑到老徐面前,老徐乘机翻身跃起,猛地举起被褥反包住了那怪的脑袋,打了它个出其不意。那怪忽然眼前一黑,又不知被窝里藏的哪路神仙,吓得“嗷”地一声怪叫便飞身撞开阁楼门板,狂奔逃窜。

老徐亦不敢在这是非之地久留,(保不齐楼上还住着其它妖怪。)他迅速披衣起床,迈开双腿,夺路疾遁。跑到花园大门口才发现这门居然是从外面反锁起来的!老徐心头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但现在肯定不是骂娘的好时机,他也顾不得许多,只能像耗子那样顺着墙边儿开溜。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来到一处坍塌的缺口,他顺势爬了出去---结果跌落到马厩里。众马受惊,嘶鸣踢踏,马夫循声而至,发现了摔个狗啃屎的老徐。惊魂未定的老徐抖如筛糠地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说给马夫听,并央求在马厩对付一宿。(吓破胆了?)

待到天蒙蒙亮,马员外派人来花园伺候老徐起床,结果发现客人意外失踪。马府上下鼓噪起来,翻山蹈海地搜索寻觅,最后在马厩发现了倚着马匹打盹的老徐。

老徐见到马员外后,怒气冲冲地见破口大骂:“马华藤你个王八蛋,我X你个先人板板!老子学的是驱鬼辟邪之术,不是降妖除怪之法,(原来科目不同呵?感情您拿的是C2驾照啊?)你请我来又啥都不交代,还装傻充愣。再者说了,我的背包里有如意钩(一种法器),你又不给我送到厢房,让我赤手空拳打怪升级,你特么是要坑死我吗!?”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马员外满脸赔笑、拱手致歉:“息怒息怒,老朽本意是担心如实相告,阁下便知难而退,故未明言。何况咱要是晓得您背包里有法器,怎么会不给呢?多有得罪,该死该死。您大人大量,还望海涵海涵。”一边说一边叫管家递上一个大红包。

可老徐余怒未消,啐了一口:“我去你奶奶个腿儿的!爷爷我不玩了。这就打道回府,告辞!”说罢便径直出门,翻身上马,一骑绝尘,再未回顾。

可稀奇的是马府自打这事儿以后就再没闹过什么古怪,马员外放心地在花园里开起了轰趴,还得意地跟赴会宾客们炫耀:“诸位赏光驾临,共度良宵,这都是徐先生的功劳哟~哈哈哈哈。”

故事至此就结束了,可到最后也没搞明白老徐在阁楼里究竟遇到的是何方妖怪?不知为何它经此一吓便不再兴风作浪,销声匿迹,未免太怂包了吧?而马员外请老徐来府上除妖却不言明,不仅(无意间)拿走了他的法器,还将他反锁在花园内,这是对老徐的道行蜜汁自信?若是作法失败,老徐遭反杀死在马府,马员外就不怕搭上人命官司,又被徐的家人索赔么?

聊斋中一则阴差阳错、歪打正着的除妖故事

在故事原文结尾处,按照志怪笔记小说的习惯,作者蒲松龄先生还加上了自己的点评:“所谓‘不管黄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原文作:“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倘若老徐靠着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地赶走了怪物之后,故作镇定,谎称是他施法除怪成功,那大伙岂不是都要争相传颂‘徐先生真是赛神仙呀!’)

可见连蒲松龄都懂得市场营销理论,知道广告宣传的重要性。这也从侧面看得出老徐真是个有一说一的性情中人,也难怪他宁愿出家修道也要放弃仕途不给满清效力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