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他走投无路去当兵,后成军委副主席

徐元帅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

最高首长(主席)对徐元帅的人品极为赞赏,对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十分推崇,数次赞扬他。1971年9月,最高首长握着徐元帅的手,连声说:“好人,好人。”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他走投无路去当兵,后成军委副主席

徐元帅是一位军人,有卓著的军事才能,可所有见过他的人又一致认定他是一个知识分子类型的人,常常用“教书先生”、“小学校长”这样的词来称他。

其实,正如人们所称的那样,徐帅还真曾当过教书先生。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他走投无路去当兵,后成军委副主席

事情是这样的。

徐元帅于1901年出生在五台县。他的父亲是个晚清秀才,教了一辈子书。

徐元帅自幼好学,学习成绩不错。十五岁那年,由于徐家生活陷入窘境。于是,他走出了学校大门。后来,在大姐夫的介绍下,他去了阜平县城,在一个远房亲戚开的杂货铺里当了一名学徒。

学徒生活持续了两年多,期间,徐元帅唯一的一点乐趣是有书读。读书是他最高兴的事。他喜欢看小说,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薛丁山征西》、《薛仁贵征东》、《七侠五义》、《水浒传》、《红楼梦》……通过读书,他懂得了许多道理。

1919年春,徐元帅突然接到哥哥徐受谦从太原寄来的一封信。

哥哥在信中说:“省立国民师范招生。这学校是阎锡山创办的。校长是东冶镇人赵戴文。这是官费,学生不用交学费。我已经给你报了名。你快来。”

徐元帅看完信,高兴极了,当即决定放弃学徒,到太原去读书。

徐元帅来到太原,找到哥哥,然后经过考试,很顺利地踏入了省立国民师范学校的大门,成为第一期学员。在学校,他学习语、数、英、心理、教育学、历史、地理、军事、音乐、美术、体育,还有武术课,学习认真,成绩很不错。并接受革命思想。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他走投无路去当兵,后成军委副主席

1921年,徐元帅正式毕业,是该校首批毕业生。

之后,他被分配到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当教员。

学校规模不大,徐元帅教一年级,有三十几个学生,每月有二十块大洋的薪俸。由学生到教书先生,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徐元帅很珍视这个机会。

不料,他在学校工作一学期,寒假在家中休假时,突然接到了学校寄来的辞退书,信中措辞委婉,看不出辞退的原因。

刚刚入职就被辞退,这让徐元帅很郁闷,大受打击。一个学徒工,考入师范,又做了教师,月薪二十块大洋,这是不容易的。他本想好好当老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没想到,学校断了他的路。

这时,阎锡山老家河边村川至中学的小学部缺教师,于是,徐元帅的家人就托人保荐通融。结果,徐元帅又被录用了。因他是太原国民师范毕业生,学校让他教六年级的课程,月薪仍是20块大洋。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他走投无路去当兵,后成军委副主席

徐元帅在河边村川至中学的小学部工作了两年。两年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爱戴。

在学校,徐元帅经常向学生讲历史故事,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京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并且把历史故事与当今一些事件联系起来。

徐元帅的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却惹恼了校长段保芳。

段保芳是阎锡山直接委派的,治校保守,不准传播新思想。

徐元帅讲的那些课程,传到了段保芳的耳朵,他立即找来徐帅责问:“小徐,你讲这些做什么?”

徐元帅据理力争,说:“校长,为什么不能讲这些?”

段保芳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没过多久,徐元帅突然接到了学校的辞退书,他又被学校辞退了。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家人都为徐元帅的前途焦急,要托人再找个教书的地方,继续当教书匠。可是,徐元帅决定不当教书匠了,气愤之下,独自跑到太原自谋生路。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他走投无路去当兵,后成军委副主席

在太原四处苦找工作,一直找不到。走投无路时,一天,徐元帅在街头遇到了国民师范学校时的一个同学。同学问他:“你愿意去淞沪吗?”

徐元帅问:“到那儿干啥?”

他说:“黄埔军校在淞沪招生。在环龙路一号进行初试。”

走投无路去当兵!徐元帅表示愿意去。之后,他又联系了几个失业同学。几天后,他们十几人带着自筹的路费,坐火车离开太原,奔向淞沪。

初试合格,十几个人都接到了录取通知。接着,招生处给他们每人发了十块大洋,要他们到广州参加复试。

徐元帅等人辗转来到了广州。经过考试,十几个人全被录取了。

1924年5月,徐元帅踏上了黄埔岛,被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黄埔毕业后,徐元帅几经周折,参加了红军。之后,徐元帅南征北战,叱咤风云,战功卓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去教书,两次都被辞退,他走投无路去当兵,后成军委副主席

1949年10月,徐元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1954年,徐元帅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他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在十大元帅中,他是唯一一位北方人(这里的北方是指秦岭淮河以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