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忠臣还是罪人?卖国贼还是爱国者?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奇葩”操作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忧外患,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竟然能沦落到这般田地。北京城内恭亲王奕忻与一众大臣正在秘密商议他们计划,推行一项能够改变现状的运动。也就我们熟知的洋务运动,而李鸿章就其中重要的一员在这里要提一下,当时的八旗军队已经形同虚设,清政府又满目疮痍而像如李鸿章、左宗棠等这些手握兵权的汉人大臣,已经拥有了凌驾于满人的权利和地位,他们与统治者的关系不仅仅是执行命令,更多的是相互牵制。所以李鸿章后来的一些操作,完全不存在什么被迫执行。

虽然整个清政府都已经摇摇欲坠了,但紫禁城内有关于权力的斗争还在继续。同一年辛酉政变,慈禧独掌大权,因为慈禧与保守派素来不合,所以为了巩固地位,便采取了洋务派的策略,在中原大地上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自强运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慈禧也是误打误撞地碰上了这个唯一翻身的机会。在洋务运动的前期,李鸿章坐上了直立总督,成为了整个运动的领袖。既然是因为战争而改革,那首先要针对的就军工产业。于是李鸿章通过收购和接管的方式,先后创建了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与天津机器局,在当时一共有四大军工企业,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而且还说下了一句练兵先以志气为先的豪言壮语,但真实的情况却截然相反。我们挨个来看一下。李鸿章在用人上特别有一套坚持着疑人不用的原则。所以他创建的这些军工企业,其管理者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戚。根据经济洋务运动的记载来看,江南制造局投入了近一千万两的经费,结果每支步

枪的成本高达十七点四两,这个成本有多高呢?同时期外国的产品成本仅十两左右。咱这不算什么,更拉垮的就是这个工厂出来的军工产品。连李鸿章率领的淮军都拒绝使用,而是继续采购国外的产品,因为是军工产业,所以要雇佣一些工资较高的洋人,这倒也合理。但这也导致很多有关系的人听说李鸿章的江南制造局工资高,待遇好,于是就想方设法的托人在里面忙一个一官半职。刚成立时,制造局内共有四十个管理岗位,结果五年后增加到了八十个,就更不用说什么普通工人了。在这其中,金陵制造局算是比较争气的,拥有着一流的军工设备,雇佣着一流的中外机工,甚至能够仿制出老式的加特林机枪。但这么先进的工厂却一直在生产一种老旧的抬枪。这种枪需要两个人协同使用,十分的笨重。英国议员贝斯福在1899年时曾考察过这个金陵制造局。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不入流的设备。

在洋务运动的后期,李鸿章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也是近代最大的民营企业。一开始打着官督商办的口号,但后来慢慢演变成为了官僚包办。成立之初,却是靠着价格战打垮了美资的旗昌轮船公司,而且收购了这家轮船公司旗下的所有产业。不过,随着企业步入正轨,官府又开始排斥民资,不少官员打着各种旗号,从企业内抽取资金。没过多久,英资的轮船公司又重新占据了整个市场。至于李鸿章有没有从中捞钱,从他的家族产业中就可以看出,甚至李鸿章的孙子李国杰在民国时期依旧是龙船招商局的董事长李国杰也学到了爷爷的精髓。在1930年时,主持出卖了招商局码头,给美商公司。洋务运动没有成功,但有一部分搞洋务运动的人却成功了。

除了轮船之外,李鸿章还设计了电报产业,同样也是官督商办的体制,但因为技术不足,所以一些涉及技术的问题交由西方公司解决。结果到头来,自己人的秘密电报,一股脑子都展示给了西方很多信息,甚至不如西方人掌握的全。到了1875年,轰轰烈烈的搞起了北洋舰队。1875年开始筹办舰队,1888年正式成军,一直到1894年甲午海战。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一共花费了近两亿两白银,在当时被称为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但就这么一支军队,甲午海战就打了不到五个小时。

在1893年距离甲午海战开战的前一年,北洋水师竟然买不起优质煤,就连战舰上的锅炉也没钱维修,其实并不是买不起,而是因为朝中官员入股了给北洋水师供煤的开平煤矿。又勾结了北洋舰队

的部分管理者,使得本该供应给北洋水师的优质煤都换成了下脚料。在海战时,日军一眼就看见了冒着黑烟的目标。另外,北洋水师用的炮弹是这个天津机器局制造的,也是李鸿章旗下的产业。三颗里边就一颗闷蛋。清政府本身想着凭借李鸿章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可惜的是,被李鸿章为首的淮西官员和旗下的关联企业找到了一个捞钱的机会,而且是一个没有底线的捞钱的机会。

外界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他,都来源于他的外交手段。那我们就再来看一下外交在历经战争之后,清政府意识到了外交的重要性,想让李鸿章搞搞外交。李鸿章一拍脑袋就想出了一个连日抗俄的打算,开始赴日谈判,想和日本达成共识。于是在1871年7月,李鸿章为首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不得不说,这也算是近代最公平的一个条约。

其实当时的清政府还是有点看不起他们的,毕竟历朝历代的国力对他们来说都碾压。但距离签约仅仅过去三年,日本就发动了对台湾的战争。无奈之下,李鸿章又跑去敲定了《北京专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台湾生番,曾对日本国署名等妄为加害,日军出兵是保民,要赔偿日本五十万两,日本撤出台湾。

此次撤出后,到了1879年,日本还是派军吞并了琉球,李鸿章也彻底放弃了连日的策略。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北洋舰队不出意料的全军覆没。次年,李鸿章赴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实,马关条约的签订确实不能说是卖国,只能说是无能,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这种条约属于是城下之盟,根本没有拒绝的能力,但这也没有什么好美化的地方。列强愿意找

李鸿章谈判就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能说话。在当时全员腐败无能的新政府中,李鸿章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外交观念的人,其他人根本不能沟通,剩下的还有左宗棠一类的人,这种直接是不和你沟通。比如说在新疆问题上,宁可自筹资金。抬着棺材去打仗,也不愿意妥协。第二个就好说话。签订条约最主要的就谈判,谈判就为了利益。

像左宗棠这种人,西方列强绝对不会夸他,也不会点名让他来谈判。之所以点名让李鸿章去,就是好说话。从《北京专约》上,列强们就能看出,李鸿章起码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能从这里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在当时,清政府并没有要求李鸿章一定要签约,但他还是坚持签订了这份条约。

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1月15日,列强点名要求李鸿章谈判,李鸿章与庆亲王共同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庆亲王也是个招列强喜欢的人,签字来,比李鸿章还要爽快。据辜鸿铭回忆,他当时曾当面批评李鸿章,说: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同年十一月,李鸿章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怎么评价李鸿章呢?其实是历史人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而李鸿章就是一个恶大于善的人。李鸿章好不好,要看跟谁比,跟清政府那群屁事不懂,只知道捞钱的人比,李鸿章是干大事的人。但是要跟那几位忠臣和西方列强比,那真的就是没得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