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导语:看《大明风华》了解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朱元璋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的藩王制,宗室人口增加,朝廷负担不起宗禄,宗室人员科举入仕困难

《大明风华》不仅是一部丑小鸭成功逆袭为白天鹅的爱情剧,也是一部明朝宗室同室操戈的叛乱剧,从最开始的朱棣以清君侧名义发动的靖难之役,夺走了自己亲侄子的皇位,到朱棣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三番两次勾结在一起的谋逆举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明朝宗室有哪些叛乱呢?

我们从《大明风华》这部影视剧中就可以看出,为了皇权的争夺,先是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夺取建文帝的皇位,之后就是自己儿子之间的争权夺利,朱高煦,朱高燧先后叛乱,此外,历史上还有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等等。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明朝宗室叛乱

靖难之役,朱棣之叛

《大明风华》中,对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仅有十几分钟的片段,一笔带过地讲述了朱棣之叛,对其为何叛乱的具体原因并未在剧情中陈述;其实朱棣是明代宗室叛乱的始作俑者,他很有军事才能,被朱元璋分封为燕王,就藩于北平,以抵抗元朝政权的残余势力。

朱棣是为有勇有谋的将军,深得朱元璋信任,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曾想将皇位传给他,但由于群臣纷纷谏言,才将皇位传给皇孙朱允炆。但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燕王朱棣,早就萌发出对皇位的觊觎之心,只是等待时机,而朱允炆即位后,随即开始削藩,六位亲王,或被贬为庶人,或被削去护卫,或被禁锢。

朱棣看到时机已经到来,为了表明自己起步的合法性,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靖难,明朝军队与燕军交战四载,最终朱棣击溃官军,并以政治手段瓦解建文帝朝廷,靖难之役最终结果是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取江山,登上皇位。

朱棣的靖难之举,对明初社会政治破坏程度很深,影响很坏,直接诱发了诸王步入其后尘的非分之想,使得明代诸王叛乱比前几代都频繁和激烈。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朱高煦叛乱

《大明风华》中,朱高燧三番两次联合朱高煦进行叛乱,夺嫡计划被曝光后,朱棣暴怒要处死朱高燧,在太子朱高炽的求情下被免于一死,而朱高炽即位后,也善待朱高燧,朱高燧也是三个兄弟中活得最长久的一个。

但真实的历史上,朱棣之后的宗藩叛乱却是以朱高煦为主的,朱高煦跟随朱棣南征北战,为朱棣夺取皇位,立下汗马功劳,朱棣觉得二子朱高煦最像自己,曾有意传位给他。当朱棣登基后,碍于朱高炽是太祖朱元璋所封的世子,又是嫡母所生的长子,不变撤换,又因大臣纷纷进谏,于是最终决定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在太子之位争夺战中失败的朱高煦,心有不甘,举止行为骄纵不法,惹怒明成祖朱棣,被废为庶人,后又在太子朱高炽涕泣力救下,乃作削其护卫处置;明仁宗即位后,念及兄弟之情,增岁禄,赐赉万计,但仍未能挽回朱高煦图谋不轨之心;当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朱高煦认为时机已到,于是招兵买马,准备起兵谋反,在宣德八年,趁地震期间,调兵遣将,立五兵都督府,发动叛乱,最后被明宣宗平定。

朱高煦谋反失败后,朱高煦并未对其动用极刑,而是废为庶人,禁锢于西华门内;但此时,朱高煦还是贼心不死,趁明宣宗去看望他之机,出其不意,伸脚绊倒了皇帝明宣宗,最后被置于大铜钟下烧死,其诸子亦被牵连处死。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安化王,宁王叛乱

这是发生在正德年间的两起叛乱,朱寘鐇是庆府安化王,他认为自己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积极准备,等待时机夺取皇位;正德五年,朝政被宦官刘瑾把持,刘瑾在外吞并农田,横征暴敛,惹怒戍将卫卒;朱寘鐇认为,夺位之机已经到来,他煽动地方守将共谋起兵事宜,为了彰显其正义性和合法性,他效仿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指斥刘瑾内外勾结,图谋不轨。

朱寘鐇想要招降沿边文臣武将,但各地武将拒绝响应,不仅如此,朱寘鐇还遭到各地武将的直接抵抗,西安总兵曹雄在黄河东岸设防,抵抗叛军;仇钺则假装偷袭朱寘鐇,暗为朝廷内应,并诱导安化王调出叛军主力,当城内防务空虚时,仇钺趁机杀死叛军主将周昂、孙景文等人,活捉朱寘鐇;朱寘鐇叛乱失败被诛杀。

宁王朱宸濠叛乱

宁王朱宸濠,其高祖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靖难之役中,宁王朱权被朱棣挟制,朱棣登基后对宁王朱权一直怀有戒心,把他改封到江西南昌地区,以削弱宁王的势力;到了正统时期,宁王又被削除护卫;由此,宁王认为朝廷对他不公,产生怨恨心理。

到了朱宸濠时期,他先以重金贿赂朝中大臣,宦官,培育自己的势力,与此同时,他还剥民聚财,暗中招兵买马,召集十万兵马后,以“太后密旨,令我起兵入朝监国”的名义,发动叛乱。当提督都御史王守仁得知叛乱消息后,招集诸郡兵马进行平叛,宁王朱宸濠大败,历时四十三天的叛乱,以失败告终。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以上三件叛乱事件影响比较大,所以广为人知,除此之外,有明一朝还有许多宗室判断未遂事件,例如谷王朱穗、齐王朱榑、安定王朱尚火等筹备叛乱之事,都是事先被朝廷发掘,扼杀于筹划之中。

其它宗藩之乱

明朝廷经过历次削藩诸侯,宗藩对皇权的威胁越来越小,但随着宗藩人口的暴增,宗室之间的利益冲突愈演愈烈,为争夺王位继承权,他们相互倾轧,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惨剧,比比皆是。

例如,晋王朱棡死后,长子朱济熺袭位,其弟弟平阳王朱济熿愤愤不平,引诱府中官校,诬陷朱济熺图谋不轨,朱棣信以为真,废朱济熺为庶人立朱济熿为晋王;朱济熿本来性格就很狠戾,袭王位后更加顽劣残暴,毒杀嫡母,残杀父兄侍从宫人,禁锢朱济熺,作恶多端。

明仁宗知道后,知道其权欲熏心的真面目,屡次发书切责,但其不思悔改,还暗中支持朱高煦举兵反叛,事情败露后,朱济熿被废为庶人。

有明一朝,类似这样的宗室内斗,数不胜数,弘治事情,周惠王三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相互陷害,最终被禁锢于凤阳;嘉靖事情,楚王朱显榕和世子朱英耀,竟然为争夺女人而反目成仇,并上演一出弑父丑剧,最后朱英耀被朝廷判与极刑。万历时期,庶宗常洪,为争夺淮王继承权,深夜入宫盗册宝,案发后被勒令自尽。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朱棣在靖难之役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来诸王宗藩都抵挡不住皇位的诱惑,纷纷效仿朱棣,或以清君侧,维持祖制为名,发动叛乱,当朱棣强行推行削藩政策,宗室藩王势力削弱后,没有实力来问鼎九五之尊,宗藩的矛盾转为宗室内部争夺王位继承权,骨肉相残,相互倾轧事情屡见不鲜,这也反应出明代宗教伦理道德的崩坏。那么明朝宗室犯罪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明朝宗室犯罪产生的原因

迅速膨胀的宗室人口,急剧增加的宗禄

明朝初年,宗室人口数量并不多,朱元璋时期亲王、郡主共58位,朱棣永乐年间就增加到了128位,到了正德年间亲王、郡王、将军、中尉这些吃宗禄的人达到了2980位。到了嘉靖二十八年增加到一万人,万历二年,入册宗室达到了40000人,万历三十二年竟然达到了80000人以上。(摘自《明穆宗实录》、《明英宗实录》、《明孝宗实录》、《今言》)

明朝宗室人口呈几何级迅速增长,令人惊骇,值得一提的是,载入玉蝶入册的宗室人口,并非是实有的全部人口,大多数藩王都妻妾成群,所生儿女众多,也有卧花宿柳,出生的私生子女更是不计其数,加上宗藩的服务人员,导致宗禄数量巨增,使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

明代宗室俸禄依据爵级发放,俸禄十分丰厚,明初,朝廷还能负担得起,到了嘉靖时期,朝廷已经承担不起了,形成百姓税粮有限,宗枝繁衍无穷的局面,到了万历年间,宗禄已经严重不足,一般宗室中地位低下的成员已经成为“贫宗”,他们虽为宗室,苦甚穷民,这些都是促生宗室犯罪的温床。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宗藩教育与艰难的入仕途径

明初,朱元璋分封藩王时,曾专门建立负责宗室教育和管理的机构,精心挑选出博学多识的官员对宗室子弟进行教育,他们都恪尽职守,对宗室子弟的不当行为敢于谏言,所以这个时期宗室诸王素质普遍较高。

朱棣夺取皇位后,对王府官制进行改革,规定官王府者,不得为京朝官,这就彻底阻断了王府官的仕进之路;进士们宁可冒着失去功名的危险,也不愿意去王府做官,这也导致王府官素质下降,由品质低劣、才学浅薄的人来充当,必然造成宗室子弟整体素质下降。

到了后期,由于藩禁更加严格,外加朝廷不再重视宗室教育,使得宗室子弟素质进一步下降,虽然明朝中后期,朝廷担心宗室子弟无所事事,开始对其进行正式教育,但是仍然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走仕途,后来好不容易解决了宗人入仕问题,仍然受朝廷的种种限制,宗室科举入仕者,要削去原来的爵秩,这就使宗室科举入仕形同虚设,自此,宗室成为整日无所事事,荒淫腐朽的寄生阶层,宗室犯罪开始增多。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朱元璋的分封制与郡县制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历史上藩室教训,但他又不愿意放权给外人,于是他采用周朝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办法来巩固大明朱家王朝,即藩王制;这种制度既设立官府分治百姓,又分封藩王拱卫朝廷。对藩室给予极高的待遇同时,又对宗室的权责做出了明确的界定,简而言之就是如下几个字“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

朱元璋本以为这样的设置,能够解决中国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未解决好的宗室问题,然而结果却与其背道而驰。在朱元璋晚年时期,他的儿子们几乎把守了所有的军事重镇,逐渐形成了相对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藩王集团,其势力可与朝廷抗衡。

靖难之役后,朱棣夺位成功,对宗室的管理更加苛刻,甚至制定了一系列藩禁政策,将地方藩王宗亲们束缚在封城之内;并且对宗室朱氏子孙们要求更加严格,不准应科举、不准出仕为官、不的习民四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氏宗藩人口不断繁衍,形成一支庞大队伍,这些人无所事事,坐食宗禄,游手好闲,虚以度日。

特别是万历朝之前,宗藩子弟不得入试,造成众多的藩王和宗室子弟,成为游手好闲之辈,他们无法无天,穷奢极欲者不乏其人;藩王中贪鄙之徒有之,盗窃罪也有之,甚至敲诈勒索,抢夺民田,兼并土地者亦有之。这些宗藩室亲,往往与官宦勾结,或扰民,或谋叛,或是经济生活的蛀虫,危害极大,层出不穷的宗室犯罪令明代各级机构非常棘手,宗室犯罪涉及面非常广,不仅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更是激化社会矛盾。

《大明风华》,明朝宗藩有哪些叛乱及原因?藩王制,负担不起宗禄

综述

笔者认为

,皇子分封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是一项古老的制度,宗室子弟的分封,多是出于藩屏帝室的考虑,这也是历朝历代的不安之源,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分封逾制,藩王(诸王)权力膨胀,使得藩权与皇权矛盾日益加剧,例如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晋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都给王朝带来沉重的打击,而强盛一时的唐朝更是灭于藩镇,宋朝帝室衰微,危难中,两宋宗藩竟然不能拱卫朝廷,由此可见,唐宋的衰灭都与分封藩室脱不了干系。

二百七十余年的明朝,宗藩制始终贯穿于明朝在政治生活中,对经济、军事、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宗室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猖獗的宗室犯罪了。

在宗藩制度下,对皇室宗亲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制度,使得宗藩人口迅速增长,宗禄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使得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在严密的藩禁止下,宗室子弟向上不能参与管理国家,又不能参加科举入仕为官,还不能进行商业活动,总之不能就四民之业,只能坐食宗禄,成为腐朽的寄生阶层。

明朝分封宗藩带来的巨大危害,恐怕是朱元璋所没有想到的,分封不仅没有起到“藩屏”国家的作用,反而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给明朝带来了巨大影响,甚至吃垮了大明朝。

参考文献:《明英宗实录》、《明史》、《今言》、《明太宗实录》、《明实录》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