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势如破竹,可为啥清军没有一鼓作气拿下伊利呢?

1864年中俄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大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给俄罗斯。并且根据该条约“民随地走”的规定,被割让地区的民众就变成了沙俄臣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势如破竹,可为啥清军没有一鼓作气拿下伊利呢?

(沙俄割占西北大片领土)

沙俄的到来改变了清廷的羁縻制度,强力收缴当地部落首领的权力,哈萨克大玉兹阿勒班部落首领塔札别克不愿投降沙俄,于是逃往清廷新疆境内。

此时的新疆兵乱不断,再加之西北民乱,切断了清廷和新疆的联系,新疆几成孤悬之地,当时伊利地区也处于割据状态,由艾拉汗控制,而塔札别克便被艾拉汗所收留。

1867年来自中亚的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割据新疆,建立洪福汗国,清廷丧失了对新疆的控制。到1871年,沙俄看到清廷迟迟没有出兵平叛,于是沙俄借口艾拉汗收留塔札别克,悍然出兵并占领伊利。

不过沙俄没有彻底吞并伊利,毕竟清帝国好歹也是一个帝国,沙俄也不敢浪战,而且新疆西南不就是英属印度,如果沙俄公然吞并伊利,必然会招来英国干涉。

所以沙俄在占领伊利后向清廷表示自己仅仅是代管:“俟关内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

当然,沙俄的外交辞令都是胡扯,俄军只是找个借口留在伊利,沙俄认为清廷刚刚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西北民乱,根本无心顾及新疆,伊利早晚都是自己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势如破竹,可为啥清军没有一鼓作气拿下伊利呢?

(1871年新疆局势)

但是沙俄万万没想到,清廷却在湘军大将左宗棠的极力主张下,毅然决然的出兵收复了新疆大部地区。

顺便说一句,今天不少文章将左宗棠认定为塞防派,将他收复新疆的举动认定为塞防派的巨大胜利。

但这个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左宗棠绝不是只顾塞防,左宗棠在主张塞防的同时也承认海防的重要性。

左宗棠在给慈禧的《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中写道:

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

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见自封者也。

左宗棠在奏折中强调,塞防和海防是并重的,都很重要,凡是只强调某一方面的言论都是有一己私心的。

从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左宗棠花费将近两年的时间灭掉了洪福汗国,收复新疆大部,并且陈兵与伊利周边与俄军对峙。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势如破竹,可为啥清军没有一鼓作气拿下伊利呢?

(图中蓝色区域为俄军占领地区)

在对峙期间清军和俄军爆发了许多摩擦,左宗棠已经做好了与沙俄开战的准备。

不过清廷自知实力远不及沙俄,鉴于国力的差距,清廷肯定是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沙俄此时还没有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向远东地区增兵很困难,也不希望看到兵戎相见。

其实当时英国是支持清廷的,英国希望清廷能够顶住沙俄在中亚的扩张,如果清廷跟沙俄开战,英国必然是偏袒清廷。

然而清廷最终还是没有顶住沙俄的压力,将左宗棠调回北京,并派曾纪泽赴圣彼得堡谈判,最终两国签订《中俄伊利条约》,中国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要强调一点的是,中方谈判代表曾纪泽在该条约中尽最大努力为中方挽回了损失,尽到一个外交官的职责,就连左宗棠都盛赞了曾纪泽的功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