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那些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结局如何?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所率领的国民政府倒行逆施,妄想发动内战夺取全国政权。但可惜的是,我党百万正义之师坚决反对内战,并且对国民党挑动内战的行径坚决反击,最终获得了全面胜利。

国民党在大陆境内已经无法抗衡中国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于是选择退守台湾。在此之前,国民党将国民政府内部较为重要的官员以及官员家属均送往台湾。

那么再去往台湾后,哪些当年不可一世的“军官太太”结局又是如何呢?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那些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结局如何?

贫穷落寞,杜聿明太太

如果挑出一个家属来说他们在台湾的生活,那么挑选杜聿明的家庭最能说明问题。首先我们要先知道杜聿明对于蒋介石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奠定解放战争的一共有三个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这三大战役中,杜聿明就参加了两个,可见在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对于老蒋多么重要。

当年辽沈战役中,杜聿明虽然遭受了失败,但是战场上的失败并不能全部归结于他一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根本无法协调。

即使如此,辽沈战役中,杜聿明依旧带领大量国民党部队突围,为国民党留下火种。随后在淮海战役下,杜聿明虽然颇有军事指挥才能,但大势已去,

淮海战役将国民党内部明争暗斗的矛盾彻底扩大化。部队不能最好的协调支援,最终淮海战役全面失败,杜聿明也被捕。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那些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结局如何?

此时,蒋介石是十分清楚杜聿明已经被捕了。并且在三大战役彻底失败时,蒋介石也已经知道国民政府已经彻底走向了落寞,他们必须要出逃了。

在逃亡名单上,赫然就有杜聿明的妻子儿女。

当时蒋介石对杜聿明妻子说,你们随我到台湾,一定会受到最好的待遇,最起码一辈子衣食无忧。同时蒋介石也对杜聿明妻子说,杜聿明已经杀身成仁,殉国了。

如果没有这句话,也许杜聿明的妻子还不会去台湾,现在在大陆,杜聿明的妻子没有了任何留恋,再加上蒋介石承诺可以养活他们,最终选择了逃亡台湾。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那些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结局如何?

但是实际上,蒋介石让她们来到台湾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政治上不希望有国民党重要人物家属遗留在中国境内,否则在面子上很难看。

就如同当时在撤离时,蒋介石就曾想过杀死宋庆龄的想法一致。

所以给他们骗到台湾后,实际上杜聿明一家的生活是十分凄惨的。到底有多么穷困凄惨,能让一位不可一世的军官太太亲口承认呢?

凄惨生活,儿子惨死

蒋介石再带杜聿明一家出逃时,答应的非常好,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但是实际上,国民政府的经济早已崩溃。

每一家出逃的人,都是带着万贯家财,但是杜聿明由于被抓的比较早,再加上家里开销大,积蓄早就没有了。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那些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结局如何?

国民党政府每月给到杜聿明一家的补贴非常少,甚至少到这位不可一世的官家太太需要打工才能养活家庭。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样的贫寒生活,更是害死了杜聿明的儿子。

当时,杜聿明的儿子已经出国留学,此时需要3000美元的学费。

这时的杜聿明家一穷二白,别说3000美元了,就是100美元都拿不出来。

无奈,杜聿明的妻子找到了蒋介石,说能不能接济她3000美元。

其实如果念及旧情,蒋介石应当借这笔钱,但是实际上,蒋介石并没有完全给到杜聿明的夫人,

虽然最终答应给了杜聿明夫人1000美元,但是这笔钱却是分两批给到。杜聿明的夫人拿着第一笔的500美元赶紧寄给自己的儿子。

他的儿子看到可怜的500美元,意识到自己的学业也许无望了,最终选择了自杀。

可以说自此之后,杜聿明的家庭与国民政府之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同僚之情,甚至对蒋介石彻底的失望了。

杜聿明的夫人开始郁郁寡欢,如果不是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给丈母娘接回了美国,并且告诉她杜聿明还活着这一消息,也许杜聿明的夫人早早的就选择了离开人世。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那些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结局如何?

辗转反侧,回到国内

很快,杜聿明得到了特赦,妻子曹秀清也回到了祖国,与杜聿明团聚。

我国对待杜聿明是非常仁慈的,毕竟当时各为其主,谁也无法说谁对,更何况杜聿明也是抗日英雄。随后我国更是对其进行了工作安排以及生活上的优待。

就这样,曹秀清一步步看到新中国是真的冰释前嫌,并且对夫妇俩非常好。

再往后的日子里,甚至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发光发热,甚至直到自己死后,也让家人把自己的书籍捐献给老家的学校里,为祖国教育事业最后再做些贡献。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那些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结局如何?

结语

杜聿明家庭在台湾和大陆之间成为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杜聿明夫人曹秀清的境遇更是大部分当时被带走的“军官太太”的现状。

可以说国民党自始至终就只有政治,而我党胸怀国家、人民,我们不在乎出身,但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足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