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很容易读错的10人名,第3人被嘲笑至今,中有半数需翻字典
说古论今三国事,拍案奇书小虫子。
汉末三国,人物立体,故事精彩,不管是人名还是地名都好听,但是,因为年代和简体字等原因,如今许多名字,尤其是人民很容易读错,其中第3个人的人名因为读错至今仍被调侃,其中半数的名字需要翻字典或者搜度娘才能知道。

第1个,是程昱(yu),读4声,其人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按照古代伯仲叔季的排行,此人在家中应该是排行老二,他是东汉后期、曹魏时期著名的谋臣,本来,名字也简单,就叫程立,但是有一次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自己在泰山捧日,于是就改名儿了,程昱其人能谋善断、性格刚戾,与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
第2个,是蒯(kuai)越,读3声,其人字异度,襄阳中庐人。他是荆州南郡的世家望族,深中足智,魁杰有雄姿。在荆州,辅佐荆州牧刘表平定并巩固荆州统治,有见识,有声望,最后投降了曹操,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病逝。他还有个兄长叫做蒯良。小虫子之所以认识这个字是因为大学里有个小学妹是这个姓,当时觉得特别神奇。
第3个,是荀彧(xunyu),分别读2声和4声,其人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能臣谋士。荀令君政有王佐之才,谋能随机应变,虽然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但是却对于汉室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十分反对曹操代汉自立。这两个字因为时常被读错嘲笑为“gouhuo”,也是很令人喷饭。
第4个是士燮(xie),读4声,其人字威彦,苍梧广信人。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他割据交州静观时变,后来积极配合孙吴政权,归附了孙权,享年九十岁,算是三国时期稍有的长寿之人。小虫子会读此字是因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其人原名郑燮,看到网上很多小伙伴把这位仁兄读作“土鳖”?
第5个 曹丕(pi),读1声,其人其事相信大多数小伙伴都知道,就是小虫子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喊“caopei”?难道是故意的?
第6个是步骘(zhi),读4声,其人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孙吴相国重臣,此人性情宽宏,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于声色。上面谈到的士燮所占据的交州便是步骘带兵平定的。
第7个是逄(pang)纪,读第2声,逄也作逢,上古时期,两个字是相通的,读音也一样。其人字元图,南阳人氏。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忠心有谋略,很得袁绍信赖。
第8个是张薿(ni),读第4声,其人字伯岐,巴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当初刘备定蜀时,有山贼趁机抢掠县里,张嶷背着县长夫人,将其救出,张嶷因此得名。蜀汉后期倚重的无当飞军的第二任主帅,最终在与曹魏交战时,率领无当飞军拼死抵抗、以身殉国,无当飞军也全军覆没,十分悲壮。张嶷死后,越巂郡民无不流涕,并为其立庙,四时祭祀。
第9个是朱儁(jun),读第4声,其人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因为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董卓之乱时,牵涉其中,郭李之乱时,因为性格刚烈,差不多是被郭李二人的内斗给气死了。曹魏名将张郃,字儁乂,这些也能读对了。
第10个是沮(ju)授,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麾下的谋士监军,其人“少有大志,多权略”,助袁绍夺得青并幽三州而统一了整个河北,反对袁氏诸子同室操戈,还提出过三年疲曹战略,可谓眼光独到,见识深远,但遗憾的是袁绍并不采纳其谋略,反而被削弱了兵权,袁绍败后,拒绝降曹,因为图谋归冀,事泄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