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杀了,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三国时期,若问谁是最聪明的人,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是若问谁的生存能力最强,可能刘皇叔刘备就当仁不让了。刘皇叔屡败屡战,从来没有被伤到;千里逃命,不曾有一次被抓住;就算是万般无奈投靠他人,也往往能够成为别人的座上宾。在他投靠曹操时,曹操试探他,又被皇叔搞出一场经典的“煮酒论英雄”。

皇叔一生之所以生存能力这么强,最大的一个智慧就是他非常的善于“韬光养晦”,史书记载皇叔从小就“喜怒不形于颜色”, 虽然他小时候就在自己家门前的大树下表现过自己要做一世英雄的想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皇叔都是一副唯唯诺诺老好人的形象。而他的儿子刘禅,继承了他这种气质。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杀了,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刘禅的出身并不像其他的贵族子弟那样锦衣玉食,他出身的时候刘皇叔还在为了生存到处颠沛流离,甚至《三国演义》里面还写了刘备为了笼络人心把刘禅摔到了地上,不过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这个故事,但是可以肯定经常打败仗的刘备带着刘禅生活,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从小刘禅就是一个知道如何过日子的人。

等到刘备去世,刘禅做了皇帝之后,史无前例的“完人”诸葛亮辅导刘禅,这让本来就不特别喜欢张扬个性的刘禅在诸葛亮的光辉背影之下显得更加黯淡无光,加上刘备刘禅都特别的信任诸葛亮,所以刘禅索性把权力都交给了诸葛亮,而他则像自己父亲浇菜种地一样与和美女玩耍,去斗蛐蛐。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正好证明了刘禅的昏庸。

可是这个时候的刘禅不去和美女玩耍,不去斗蛐蛐,他做什么合适呢?带兵打仗的事情,诸葛亮已经全权代理起来了;内政外交的人员安排,诸葛亮也给他安排好了。《出师表》中诸葛亮这样给刘禅说到: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杀了,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所有的人事安排,诸葛亮已经给刘禅安排好了,刘禅还能做什么呢?

他去把诸葛亮安排好的人员一一换了来安排自己的人员吗?那样的话一来诸葛亮会起疑心,二来他能找到比诸葛亮找的人更合适的人吗?人事安排他已经不用操心了,那么他还要做什么呢?去指挥诸葛亮打仗?这也是画蛇添足的事情吧。

所以安心做一个美男子才是刘禅的最佳选择!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杀了,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虽然诸葛亮智力过人,数伐中原,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毕竟占了天时的优势。加上刘备的实力其实远远弱于曹魏,起步也比曹魏晚,当刘备拿下蜀国那么大一块地方的时候,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那时候北方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北方是最富裕的地区,曹操要人有人,有钱有钱,要什么有什么。所以北伐终究是失败了。

数次北伐,让本来底子就虚的蜀国成了三国当中第一个灭亡的。

虽然也有些父亲刘皇叔“喜怒不形于颜色”气质的刘禅毕竟不是统兵打仗的将军,加上连年北伐、消耗巨大、又人才缺失的蜀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已经是油尽灯枯了。即使是刘禅坚持和曹魏集团巷战,最后又能得到什么呢?不过是一堆枯骨罢了。善于过日子善于权衡利弊的刘禅选择了投降。

不过曹魏家族也好景不长,不久,司马代曹。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杀了,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刘禅作为蜀国的亡国之君当然被当时的司马氏非常重视了——亡国之君也有不少能够凭借着旧部东山再起的,所以看押好刘禅这个王国之君成了司马昭当时最为关注的事情。

但是刘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司马昭也不知道,虽然也曾听得他人说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但是司马昭毕竟不放心,于是开了一场宴会,并邀请刘禅参加。为了刺激一下刘禅的心脏,司马昭让人在宴会上放起了蜀国的音乐,正是: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刘禅听了这音乐会不会想起当年蜀国的盛况,会不会想起当年做天子的快乐,会不会露出他的“不臣之心”呢?司马昭如是想,他问刘禅:“你想念蜀国吗?”

刘禅听音乐听得喜笑颜看,还不时地拿起一杯酒满饮而尽,这时候听到司马昭的话,他擦了擦嘴巴,想都不想,说:“此间乐,不思蜀”。

与当年刘皇叔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多么相像啊!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杀了,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他就是个没心没肺的草包”,司马昭在心里说到。

不过他毕竟也是知道刘备当年韬光养晦的事迹的,刘禅会不会也像刘备一样呢?

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司马昭总是没有安全感,他总感觉别人会想来害他。他还是对刘禅不放心,继续派人死死的盯住他。

刘禅既没有显得很慌张,也没有因为自己说了句丢人的“此间乐,不思蜀”而脸红,他回到洛阳司马昭赐给他的住宅,在门上写了三个字——“中山寨”。

司马昭当即对他的手下说:“你们可以不用监视他了,免他一死”

手下人颇为不解,向司马昭请教。

司马昭告诉他们,你们把这三个字倒过来念,属下恍然大悟。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不杀了,众人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倒过来念,自然就是“在山中”了。刘禅的心都已经只想隐居山林了,哪里还有什么复国之心呢?

何况“中山”这个名头也是有来历的,刘禅的祖先刘胜,被封为中山王。中山王作为诸侯王,不理朝政,一个劲儿的和妻妾造人,一口气生了一百二十几个儿子。他还义正言辞的跟别人说:“诸侯王就应该多多的观看美女和欣赏音乐”,刘禅以此为榜样,司马昭夫复何忧?

所以司马昭大方的免他一死。看看魏国、吴国的亡国之君,没有一个像他这么“昏庸”的,但是也没有一个像他后面生存的那么愉快的,天下本来就是天下人的天下,为何要执迷不悟呢?只有刘禅领悟了这个道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