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3岁的老头,如何收复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75年1月12日(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 随着皇帝的驾崩,带出来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的问题就是,谁来当皇帝。按照惯例,老子死了由儿子继位,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垂帘听政10多年的太后慈禧却不想继承这一传统。究其原因就是如果让“溥”字辈的孙子继任皇帝,那么她就得远离国家权力中心,不能继续干政了。于是他准备在“载”字辈中挑选一个,最终她选择了载湉。

同年,光绪帝载湉登基。旧帝驾崩,新帝登基,总得要有一些新变化冲冲喜。踌躇满志的左宗棠这时候觉得自己筹备多年,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毅然在朝会上上书光绪帝,要求出兵收复新疆。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请求却遭到了众大臣的一致反对。

63岁的老头,如何收复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左宗棠

那么新疆是怎么丢的呢?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复侵占新疆伊犁。也就是说,山高皇帝远,政治中心的辐射能力到了边疆以后就大大地削弱了。

按理说,左宗棠官至封疆大吏,收复原本的失地也是众望所归,怎么会有人反对呢?

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被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他的地位、官爵以及声望都高于左宗棠,这让左宗棠很是为难。

名震朝野的李鸿章建议:停止西征,暂时抛弃新疆,加强海防才是当务之急。这就引发了当时著名的“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看来,在未来会在中国对手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务之急,应当是围绕清朝海军建设和防范日本进行。但是在左宗棠看来,日本诚然重要,但是关系到全国六分之一的领土的新疆才是重中之重,怎么能说丢就丢?这一番争论让朝野让下一片哗然,最终也没有商讨出好的对策来。

关键时刻,有一个人还是最后拍了板:新疆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63岁的老头,如何收复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慈禧太后

这个人就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慈禧经过权衡利弊,认为左宗棠的话很有道理,收复失地才是当务之急,立马就任命左宗棠率军去收复新疆。时年,左宗棠已60多岁的高龄了。

在精挑细选周密准备后,左宗棠麾下已经筛选出了6万多精兵强将。但是光有兵还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战争。经过左宗棠的计算,这一战的军费大概需要1000万左右,在上报朝廷后,因为国库空虚,朝廷只拨给他500万。走投无路之下,左宗棠通过“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上海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了500万。

1876年(光绪二年)4月,清军在肃州(今酒泉)誓师,湘军将领刘锦棠总理,率军进疆,不久收复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1876年5月,左宗棠的西征军经哈密前往巴里坤。对新疆阿古柏势力的总攻开始,清军出兵迅速,只用了10个月时间,就摧垮了阿古柏苦心经营的“天山防线”,光复北疆,剑指南疆。1877年(光绪三年)4月,清军兵分三路进军南疆,半月之内连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南疆门户洞开。5月,阿古柏暴卒。10月起,清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又趁敌内部变乱,挥兵急进西四城,阿古柏之子伯克·胡里率残部逃入俄境。1878年1月初,清军攻克南疆所有土地,收复全疆。英国人对此评价,这是“从一个多世纪前的乾隆时代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人所曾取得的最光辉成就”。

63岁的老头,如何收复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还有一块比较重要的地方仍然没有收回,那就是伊犁,伊犁现在还在俄国人手中。面对这一问题,左宗棠于1880年上书朝廷,朝廷派遣谈判代表入俄谈判伊犁归还的问题,朝廷同意了,派遣完颜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进行谈判。但这个崇厚外交方面实在是一窍不通,擅自做主,鬼使神差地和俄国人签订了一份《里瓦几亚条约》。条约规定:向俄国开放多处通商口岸、优惠征税、修建铁路、西北各城设领事馆、俄国永远占据伊犁城一带加白银200万。这个条约一签订,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众怒难平之下,朝廷把崇厚抓进了监狱。合约已经签订了,白纸黑字,这该怎么办?左宗棠怒不可遏地一拍桌子:重新谈!重新签!慈禧太后听从了左宗棠的建议,派出了曾纪泽为代表,重新赴沙俄谈判。

以沙俄之狡诈,白纸黑字落了款,要反悔,谈何容易?谈判未果之下,68岁的左宗棠率军西征,号称“王师四万”,屯兵哈密,为前方谈判的曾纪泽做军事后盾。为了表示子的决心,同样也给俄国施压,左宗棠下令把自己的棺材从肃州运到了哈密,这就是著名的“抬棺出征”。

彼时,俄国刚刚结束“俄土战争”,元气大伤,自己算了笔账,感觉确实没有办法打败清军。最终,退让一步。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虽然这个条约依旧还是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归还了伊犁大部分土地,但还是割去了一部分领土),但相对于之前签订的条约再翻盘,已是大为不易。

1884年,清王朝正式设立“新疆省”。

一年之后,左宗棠逝世。

63岁的老头,如何收复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