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宋初年已有“火器”,可南宋末年也没应用,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是如今现代科技的雏形。其中火药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埋下了恶果。火药原本是古时炼丹士,经过多次合成之后,提炼出来的意外产物。火药能应用于许多领域,是如今的现代热武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提起热武器,大家就会想起,1860年欧洲列强侵略满清政府,他们就是运用先进的火器,敲开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大门。可我国火器的应用,其实于北宋初年就已有详细的记载。那么为何北宋已经掌握了火药发射技术,却在靖康之难,以及南宋末年时,被金人和蒙古人数次击败呢?

北宋初年已有“火器”,可南宋末年也没应用,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北宋时期,冷兵器作战规模已经发展至成熟,步兵骑兵以及各个混编方阵的应用,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导地位。当时军队还主要使用铁枪,刀,棍棒等等冷兵器,而远程兵器则是和弓弩,诸如神臂弓和床子弩,是最为重要的远程发射武器。可是根据《武经总要》的记载,北宋初年已经有了三种火药配方,且初步运用于实战当中,分别是火炮火药法,毒药烟球火药法,铁蒺藜火球火药法。这些火药的配方,无非就是“一黄二硝三木炭”。

北宋初年已有“火器”,可南宋末年也没应用,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并且北宋军队将火药发射技术,运用于攻城战上。填充了火药的投石机,威力会更大。不过当时火药使用条件非常有限,还无法发挥出火药巨大的爆炸威力,仅仅也只能提升被投掷物品表面的温度,以及散发滚滚浓烟。可即使是这样,宋军也是所向披靡。大家都知道,热武器中,手枪,机关枪,这些可以发射子弹的管形火器,威力才是巨大的。比如明朝末年的鸟铳,火枪,以及18世纪,从欧洲传来的一些长枪短炮。

北宋初年已有“火器”,可南宋末年也没应用,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只不过在南宋绍兴二年,已经出现了一种叫做“长竿竹火枪”的热武器。这种火枪是采用四川绵阳一带竹子为枪体,枪体内部装填一些金属小颗粒,用火药喷射的火焰,激发机体内部填充的物体,以起到杀伤敌人的效果。这种“长竿竹火枪”,有点类似于现代的霰弹枪。当时的制作条件较为简陋,还发挥不了特别大的威力。但南宋末年,聪明的中国人已经发明出一种叫做“突火枪”的武器,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它可比“长竿竹火枪”更有威力。据说这种“突火枪”可以发射像模像样的子弹,射程大约在60米左右,且可以填充反复使用。

北宋初年已有“火器”,可南宋末年也没应用,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按理来说,南宋掌握了这样绝世武器,面对蒙古人时,何惧他们的弯刀骏马?只需组织起一批手枪队,完全可以在战场中无往不利。那么为何南宋还会被蒙古人所击败呢?这其中就和两宋统治者,对于火器的不重视,不将这种大杀器,广泛运用于军队当中是有关系。虽然南宋末年才出现了射击类的火器,但是北宋初年就已经有火药御敌的记载。之所以火器并没有大规模应用,主要还是两宋时期文官当道,官场腐朽落后,想缩减开支中饱私囊。因为使用火器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而且这种武器在当时较为不稳定,稍有不慎,还会导致自家士兵阵亡。以文臣当的两宋,自不可能装配这种还不成熟的武器。

北宋初年已有“火器”,可南宋末年也没应用,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到了南宋末期,国库早已空虚殆尽,更不可能下大力气,去研制所谓的“突火枪”。北宋时,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断通过金钱岁币委屈求和,也不会投入巨额财力,研制并运用这种火器。说到底,还是两宋时期统治者昏庸,以及重文抑武的国策,导致火器并没有大规模运用于军队。宋朝每年财政支出数目庞大,既要交纳岁币,又要支付军队的开销,还要满足赵家皇帝铺张浪费,即使想发展热武器,也没有那个实力。

北宋初年已有“火器”,可南宋末年也没应用,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因此综合多方因素,两宋时期,才未能大规模应用火器,这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最后笔者再说个小插曲,宋朝是我国科技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朝代,当时出现了很多有名的科技达人,以及各种天花天花乱坠的试验。但是这些科技实验,被社会主流视为“邪门歪道”,最终还是八股文占据了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宋史、武经总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