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时期有两个“孔明”,一个名动千古,另一个终身隐居

三国时期有两个“孔明”,一个名动千古,另一个终身隐居

三国是一个乱世,有的人选择了仕途,而有的人选择了归隐,其中三国时期有两个人字孔明,一个叫做诸葛亮,一个叫做胡昭,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创下丰功伟绩,名动千古,而胡昭却选择了隐居,成为了一代隐士和书法家,那么胡昭留下哪些故事呢?

拒绝做官

当时天下大乱,很多人为了避免战乱之苦,都纷纷选择了隐居,胡昭就是其中一位。但因为胡昭有很好的名声,所以一直被人所崇敬,当时胡昭在冀州避乱,袁绍听说胡昭十分有才华,于是就想任命胡昭为官,但遭到了胡昭的拒绝,胡昭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书生,没有什么才华,只想过平淡安稳的日子,而不想出去做官,袁绍见胡昭主意已定,于是就不再为难胡昭。

三国时期有两个“孔明”,一个名动千古,另一个终身隐居

曹操攻取冀州后,听说胡昭很有才华,于是频频征召胡昭,胡昭见怎么推辞都无用,于是亲自前往。曹操听说胡昭来了,亲自接见,胡昭见到曹操后说:“我就是一个在野书生,没有什么才华,对军队对国家没有什么用处,我是真心想归隐,希望您能让我离去,满足我这个请求”。曹操听后被胡昭的真诚打动,于是对胡昭说:“人各有志,你想归隐,你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那就随你的喜好而去吧,我不再勉强于你”,胡昭听后,辞别了曹操,从此移居陆浑山里,亲自耕田种地,并以修道为快乐,平时读读书,参参道,在山中过得十分安静快乐,邻里人都十分敬重喜爱他。

以名声保住部落

建安二十三年,因为高强度的“汉中之战”,于是需要大量的壮丁到服劳役,此时陆浑县长张固奉命调集壮丁到汉中服役,但百姓因为道路太远,再加上服役有生命危险,所以都不想前去服役,平民孙狼等人趁机起义,杀死了县主簿,形成了叛乱,县城一下子陷入了慌乱之中。

三国时期有两个“孔明”,一个名动千古,另一个终身隐居

不久,县长张固率领一些人在胡昭周围召集留下的百姓,使得县城得以安定了下来。孙狼等人见大势已去,于是向南归降了关羽,关羽听说有人归附,于是亲自授予他们官印,还给他们士兵,使得孙狼等人有了一定的实力,但后来孙狼等人贼性不改,回到县中做了草寇,常常在陆浑县以南活动,他们十分敬重胡昭,于是互相发誓说:“胡居士是个贤者,我们不可以侵犯他的部落”,于是整个地方因为胡昭的缘故,变得十分安定,老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一时之间不再受战乱困扰,老百姓都十分敬重胡昭,并觉得胡昭才是真正的大贤,后来国家安定了,胡昭搬出了陆浑县,迁居到了宜阳县居住。

朝廷特召

此时胡昭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不少达官贵人都愿意与其交往,并常有往来,时间久了,胡昭的名声就传到了皇宫之中,此时很多文武大臣都向朝廷推荐胡昭,并说:“胡昭心存高远,行为高洁,越老越是坚定,他安之若素,有伯夷、四皓的节操,朝廷应该征召任命他,以此勉励百姓,教化世俗。”,在众多大臣的举荐下,朝廷派公车征召胡昭,结果正赶上胡昭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三国时期有两个“孔明”,一个名动千古,另一个终身隐居

胡昭就是那种真正的隐士,他们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不向权势屈服,真心想做隐士,一生与清风明月为伴,一生与田园诗酒为友,过着远离世事,淡泊名利的生活,确实令人向往,令人敬佩。

参考文献:《三国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