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我想写一个关于“围绕电池企业与汽车企业在之前博弈问题”的概览分析系列。如果从历史维度来看,如图1所示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格局是这样的——

1)头部电池企业对汽车企业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说其实头部电池企业拉动产能的能力越来越强,按照自己的分配模式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2)二线电池企业想要跟住,其门槛越来越高,目前比亚迪在扩量,由于PHEV比较多,整体一步步站上了3GWh,现在每个月1GWh出货量在第二梯队,之后跟着的在300-400MWh。

我觉得在宁德时代之外,还是重点看一下二线电池企业后面怎么突破,今天第一篇针对的是比亚迪来探讨,然后继续扩展到中航锂电、亿纬锂能、蜂巢能源以及其它二线电池企业。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1 历史维度来看电池供应格局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2 2019-2021年主要几个电池企业的占比(是这几家企业的占比,不包含其他企业)

Part 1:比亚迪的化学体系切换

简单来看,我们回顾下比亚迪在2021年实现磷酸铁锂电池对三元锂电池的切换——如图3所示,2019年时2.8GWh对7.8GWh,2020年3.9GWh对3.4GWh,到2021年实现了19.7GWh对1.2GWh。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3 2019-2021年比亚迪对应的装机量(GWh)

也就是说比亚迪的铁锂电池车型从2019年的9千台(主要是商用车)到2020年的3.4万台(汉和商用车)到2021年1-11月的43.3万台;而三元电池车型则从2019年的18.4万台,到2020年12.4万台,再到2021年的5.1万台(主要是在PHEV部分),在这里的切换还是非常迅速的。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4 2019-2021年比亚迪两种电池对应的装车数量

按照下面的月度趋势图,这两种电池的切换幅度更为明显。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5 按照月度的趋势变化图

Part 2:比亚迪电池的外供情况(弗迪电池)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随着比亚迪自身的用量提升,弗迪电池对比亚迪本身的电池依赖度在上升,除了在2021年5月-7月给一汽的供应超过200MWh,最近走的量都挺低的。我其实是这么看的,在目前这个格局下面,二线电池供应商其实挺难打开市场的,主要的逻辑是之前围绕三元来做,没有那么快去切换到铁锂。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6 弗迪电池在2021年的客户分解情况

我觉得这个核心逻辑是,在2021年,更多的乘用车客户还是偏向三元锂电池多一些,在这方面中航锂电的开拓成果可见一斑。2021年11月中航锂电供给零跑107MWh、小鹏235MWh,这个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7 中航锂电的客户开拓

而造车新势力的电池供应商优化,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小鹏汽车2021年的量能是超出预期的,而实际上它从宁德拿到的份额有限,所以才出现了将中航锂电纳入进来的这个事情,而且这部份量也有效的支撑了最近的交付。从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将来在武汉基地的扩充,中航会占据比较大的份额,2021年小鹏的量可能围绕磷酸铁锂来走一部分,这部分对于中航下一步的突破还是挺重要的。

从电池供应商维度分析动力电池整体格局(比亚迪篇)|朱校长专栏

图8 小鹏汽车2021年装车电池供应商的分配

我个人觉得比亚迪的整车企业身份还是拖累了弗迪电池外供的进度,所以下一步在海外汽车企业中打开局面的次序更重要一点。

小结:

2022年的动力电池技术格局,主要还是海外围绕4680电池开发,国内做4680的开发工作和各种磷酸铁锂的替换,今天第一篇先起个引子。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写留言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中国首个全部由博士组成的

汽车新出行深度研究组织

·

知乎私信 ID:鱼非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