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遍布在 华州区的郭子仪后裔

华州区的郭子仪后裔

作者 闫广勤

唐代名将郭子仪有8个儿子,孙辈有数十人,以致郭子仪不能全部认识。其子孙繁衍,支宗繁盛,后裔为数众多。郭子仪后裔们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各种原因,有的留居故乡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有的迁徙外地,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形成遍布海内外的庞大郭氏宗亲。

遍布在 华州区的郭子仪后裔

华州公园郭子仪塑像 李勇摄

留居华州故里的郭子仪后裔,生活在曾哺育了伟大先祖的故土上,秉承先祖遗志,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而一代一代奋斗不息,其中也涌现出一批卓越人物。

蒙古汗国(1271年后为元朝)时的郭宝玉祖孙四人,为华州郑县的郭子仪后裔,都是威名远扬的一代名将。郭宝玉,原是金朝的武官,被封为汾阳郡公。成吉思汗六年(1211)归于蒙古,追随成吉思汗征伐金朝、西域、西夏,屡立战功。郭宝玉长子郭德海,曾从大将柘柏远征到俄罗斯境内,参加过灭亡金朝的战争。郭宝玉次子郭德山,曾任蒙古军队万户。郭德海之子郭侃,曾随蒙古宗王旭烈兀西征,攻至西亚的今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地。郭宝玉祖孙作为华州故里的郭子仪后裔,承继了郭子仪戎马一生,建功立业的大将之风,在中国历代军事将领中,自有其应有的地位。

遍布在 华州区的郭子仪后裔

华州郭子仪牌楼 李勇摄

明朝时,华州的郭子仪后裔形成了在当地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其中尤以郭性之家族最为显赫。

郭性之,华州甘泉里人(今县城三门巷一带),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为河南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为政廉明,关心民间疾苦。郭性之的长子郭宗周,是小有名气的诗人,著有《高闲斋诗草》;二子郭宗仪,研究诸子百家的学者,著有《四礼考》等书;三子郭宗振,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曾任知县、知州、刑部员外郎等;四子郭宗昌,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善于鉴别金石书画,在金石学上有突出贡献。郭性之的几个侄子也 都是官宦文人。郭性之家族在当时影响颇大。

清朝时,华州郭子仪后裔中较为突出的是郭德元家族。郭德元是西关里人(今城区西关一带),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武举,开始军旅生涯。乾隆五十三年(1788),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西藏,郭德元随军征讨,击退侵略,因功授为千总,后升为守备。郭德元之子郭茂京、长孙郭大鹏、次孙郭大定、曾孙郭际唐都是清军武官,可谓继承了郭子仪的将门武风成为军人世家。

明清两代,华州郭氏共有12名举人,3名进士,秀才更多。

至今,郭子仪后裔广泛分布在全县各地,除郭子仪在华州区的故里西马村外,郭氏的主要居住地有莲花寺镇赵村,杏林镇的梓里、城南、高崖,下庙镇的甘村,高塘镇的二合、腰村、柿村等地,都有郭子仪后裔聚族而居。

遍布在 华州区的郭子仪后裔

早期的西马村村口 自郭子仪故里

西马村位于城区东的莲花寺镇,是郭子仪的故里和出生地。至今,村中大多数仍然姓郭,有80多户,300多人,是郭子仪六子郭暧的后代。“文化大革命”前,郭氏家族设有会长(即族长),一般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担任。会长保存着家族宗谱和神轴。宗谱保管至密,常人不能见到。20世纪40年代,陕西蒲城郭氏宗亲来这里寻根,特被允许抄录宗谱,一人抄了7天才抄完。可惜的是,这个宗谱毁于“文革”之中。神轴是3米长,2米宽的白绸子,上面绘有郭子仪及其以下各代先祖的画像。每年正月初一,郭氏家族的各户男子,不论老少,都要在张挂起来的神轴前烧香叩头。此神轴也于“文革”中被毁。

杏林镇梓里村的郭氏也是郭子仪后代,他们的祖根在西马村,后有兄弟二人从西马村迁到今城区三门巷一带居住。明朝时,又有郭氏从三门巷迁到今杏林镇梓里、城南、段巷(又称杨段巷)三村居住。梓里为长门,城南为二门,段巷为三门。这三村因相对西马村而言,方位靠南,故此地郭氏称南户,西马村郭氏为北户。20世纪50年代以前,梓里村郭氏每年清明节前几天都要去东关郭子仪祠祭祖。他们的直系先祖是上文提到的明朝河南左布政使郭性之。郭性之墓在今莲花寺镇潭峪口,人称“郭家楼子”,原有牌楼、石碑、石马、石羊等。梓里村郭氏一直于清明节时来这里祭扫祖坟,直至“文革”时郭性之墓被毁。梓里村郭子仪后裔现有20多户,90多口人。

遍布在 华州区的郭子仪后裔

杏林梓里村 宋朝峰摄

莲花寺镇赵村的郭子仪后代,原也有家谱,名为《郭门世志》,20世纪60年代失轶。

杏林镇高崖村郭氏,为郭暧次子郭钊的长子郭仲文之后。郭仲文这一支,早年可能由今莲花寺地区迁到今华州镇崖坡村或杏林镇南王堡一带(此二村相距不远)居住。据说,郭仲文墓曾在崖坡村南的南王堡之东。此地郭氏后又有一支迁到高崖村定居,这就是高崖村郭氏的由来。高崖村郭氏中的郭振武先生,1949年后到台湾,为著作颇丰的学者。他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出版《孔子女弟子考》、《朱子道心人心之辨》、《大学今诠》、《儒家命学》、《朱子哲学》、《郭振武文集》等专著20多种。郭振武乐善好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共捐献各种义款数百万万元新台币。华州区的地标式建筑――郭子仪牌楼,就是郭振武先生捐款重修的。

除上述村庄外,华州区的下庙镇、高塘塬区及其他地方,也分布有众多郭子仪后裔。据不完全统计,总数约为两三千人。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闫广勤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