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2018年,为了更好执行退伍老兵安置工作,国家在全国各大市县成立退伍军人事务所,进行退伍老兵登记和信息采集,解决退伍老兵的实际困难,向他们发放相关福利。自工作开展以来,安徽淮北市退伍军人事务所主任马华伦就忙得不可开交,接待了一批又一批退伍老兵和烈士遗属。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马华伦

这一天,马华伦正在办公室紧张忙碌着,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他抬头一看,门口站着一位已入古稀之年的老年妇女。这个老太太马华伦认识,名叫宋华,她的妹妹宋怀忠,曾和自己是多年校友,还在一起工作过,关系十分不错。

看到是朋友到访,马华伦立刻招呼宋华坐下。正当他准备询问宋华的来意时,宋华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个十分古朴的木盒子,一边递给马华伦,一边说道:“

听说你们在找退伍老兵,我阿爸宋良友就是,这里装着他的一张立功喜报。

马华伦有些疑惑,他和宋怀忠相识几十年,从未听她说起过父亲当兵的事情,只知道宋良友在烈山煤矿工作了几十年,如今已是九十多岁高龄,在家颐养天年。怀着忐忑的心情,马华伦打开了那个木盒子。映入眼帘的,的确是一张立功喜报,

上世纪四十年代,宋良友比武获胜,荣立三等功,华东野战军特意将喜报发回了他的家乡,上面还有许世友的签名。

宋良友的确是一位退伍老兵!

在马华伦的询问下,宋华道出了她发现这张立功喜报的经过。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宋良友

收拾房间,无意发现父亲秘密

2018年夏的一天,安徽淮北市一个小区内,宋华像往常一样收拾房间。她来到父亲宋良友的房间,准备收拾一下父亲使用的柜子。父亲前几年得了严重的脑血栓,身体状况很不好,记不起很多事情,这个柜子也很久没动过了。

宋华打开柜门,开始收拾父亲的衣物。这时她无意发现,在柜子最下面的角落里,放着一个一看就有些年代的木盒子。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宋华打开了木盒子,看到一张被叠得整整齐齐的破旧纸张,竟然是父亲的立功喜报。

宋华感到十分吃惊,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立功喜报,难道父亲还有什么特殊身份?于是她向父亲询问喜报的来历,然后宋良友根本表述不清,只是不停念叨着“

27、81、241、3、12

”这几个数字。对于这几个数字,宋华从父亲的口中听到过多次,但始终弄不清楚有什么涵义。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宋良友的立功喜报

无奈之下,宋华又给妹妹宋怀忠打了一个电话,询问妹妹是否知情。宋怀忠也一头雾水,她回忆说:“小时候我在家里玩玩具,不小心引发了火灾,家里很多东西被烧毁,似乎还有一些奖状。父亲得知后,心痛得掉下泪来,现在发现的这一张,恐怕是父亲特意保存下来的,是父亲功勋的唯一证明了。”

听到宋怀忠这么说,宋华深知这张喜报分量不轻,听说国家正在搜集退伍老兵信息,于是找到马华伦,道出了事情经过。

马华伦知情后,立刻吩咐工作人员核对宋良友的档案,不多时,信息核实完毕。马华伦拿到档案大吃一惊,对宋怀忠说道:“

你父亲不仅是一位退伍老兵,还是参加过抗美援朝,两次立下一等功的战斗英雄!

”随后,马华伦根据档案,将宋良友的立功经过娓娓道来......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长津湖战斗示意图

抗美援朝,血战长津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着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战局急转直下,一路北撤,被逼退到鸭绿江边。当时新生的中国正冉冉升起,在战争的灰烬上建设家园。然而朝鲜与中国仅一江之隔,如果美军占领朝鲜,中国东北将遭到巨大危险。鉴于如此严峻的战争态势,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御敌于国门之外。

10月19日,第一批志愿军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入朝作战,并打响第一次战役。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艰难取胜,为了扩大战果,彭德怀司令员又制定了第二次战役作战计划,决定在东西两线对敌人分割包围,彻底将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彭德怀向中央军委汇报作战计划后,

毛主席特别指示,由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在东线担纲歼灭敌军的任务。

而此时的第九兵团,正在南方的海边进行训练,随时准备解放台湾。

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九兵团16万大军乘坐闷罐车一路北上,由于不清楚作战任务,九兵团的战士们只穿着单薄的冬衣,直抵朝鲜境内。在这批英勇的战士中,就有宋良友的身影,他参军只有一年多,却已身经百战,是

九兵团第27军81师241团3营12连

的一名班长。对于部队的番号,即使后来身患脑血栓,宋良友也记得十分清楚。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冰雕连

九兵团入朝时正是隆冬时节,又赶上朝鲜五十年一遇的寒冬,气温骤降到零下三十度以下。没有厚棉衣的保护,九兵团的许多战士被冻伤,有的被冻掉了手指、脚趾、甚至直接被冻死。不仅如此,由于天气寒冷,战士们连枪栓都拉不开,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选择聚成一团取暖,并暗暗发誓:

不打跑美帝野心狼,一日不回国!

九兵团战士们根据宋时轮的指示,冒着严寒,在长津湖一带伏击敌军,潜伏在冰天雪地里一动不动。战士们饥寒交迫,能吃到的,只有虽然被煮熟,但已经冻得发青的冻土豆。

11月27日,这一天长津湖天降大雪,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27军的战士们按计划向美军第十军发起进攻。冲锋号吹响后,已经被冻得头晕眼花的宋良友挣扎着从雪地上爬起,端起机枪向敌人冲去。

这时他却发现,身边许多战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不论怎么喊都没有动静。这些躺在雪地里的志愿军战士已经被冻僵、冻死,变成了一尊尊冰雕!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宋良友双目含泪,感慨道:“

太难了!实在太难了!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新兴里战役示意图

决战新兴里,消灭“北极熊团”

最令宋良友记忆深刻的,当属长津湖战役中的新兴里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宋良友荣立一等功,也差点丢掉了性命。

1950年11月30日,宋良友所在的81师241团,奉命在长津湖北部的新兴里集结,和兄弟部队一起围歼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加强团。这支部队在一战、二战时期屡屡为美军建功,被授予“

北极熊团

”称号。

突然,几枚信号弹冲向天空,随着而来的是响亮的冲锋号声,近万名勇士冲向包围圈中的北极熊团。作为突击组成员,又是班长的宋良友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敌人虽然人数逊于志愿军,但凭借着装备的优势转守为攻,不惜代价地向外突围。

一时间枪炮声响彻山谷,宋良友连里的连长、指导员、排长都在战斗中牺牲了,他身边只剩几名战友坚守在阵地上。

面对如此不利局面,宋良友不曾后退一步,与敌人血战三天三夜,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

在反复进行的高地争夺战中,一枚炮弹在宋良友身边炸响。宋良友躲闪不及,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径直落在一处陡坡的石头上。宋良友被撞得头晕眼花,顿时昏迷了过去。待他醒来时已是夜晚时分,他低头一看,发现肚子上被弹片划出一道大口子,鲜血直流,肠子都掉了出来。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长津湖战役

宋良友忍着剧痛,胡乱把肠子塞了回去,又抓起身边一把焦土,糊在伤口处止血。做完这些后,宋良友借着亮光,爬回地面,辗转回到了部队。

战友们原以为他牺牲了,看到他回来十分高兴,急忙把他送到后方医院治疗。

由于伤势严重,宋良友在医院昏迷了三天两夜,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肚子上被缝了50多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新兴里这一战,北极熊团被全歼,其团旗也被志愿军缴获。

鉴于宋良友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志司授予他一等功,并将他列入“战斗英雄”的行列中。

宋良友伤愈后,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并再次荣立一等功。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煤矿工人

转业回乡,深藏功与名

1953年,中国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志愿军陆续班师回国。作为两次荣立一等功的英雄,宋良友响应国家号召,转业回乡,在家乡淮北市娶妻生子,当起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至于获得的那些军功章和奖状,都被他藏了起来,从不向任何人说起,连他家人也不例外。

经历短暂的务农生活后,宋良友又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淮南大通煤矿,当了一名砌砖工人,手里的锄头换成了砖头。“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对于组织的安排,宋良友没有丝毫不满,

他觉得,我身边的战友都牺牲了,能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

1958年,淮北第一座煤矿烈山煤矿破土动工,人手紧缺。已经在淮南安定下来的宋良友得知消息后,主动要求到烈士煤矿去。自此,宋良友开启了三十年的煤矿一线工人生活。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宋良友长期在井下作业,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计,却没有丝毫怨言。

宋良友有时干累了,就躺在煤堆上,唱起“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渐渐地,工友们都知道他上过战场,打过美国兵,但并不知道他建立下怎样的丰功伟绩。

安徽九旬老矿工小脑萎缩,吐出一串奇怪数字,惊动部队和政府

志愿者拜访宋良友

在井下干了三十年,宋良友的身体出了问题,再加上旧伤复发,只好申请了退休。老伴去世后,宋良友搬到大女儿宋华家中,安度余生。

但病魔并没有就此放过他,2014年,宋良友小脑萎缩,紧接着又患上了脑血栓,记忆力严重衰退。尽管如此,部队的番号他依然能脱口而出。

当马华伦感到宋华家中,见到已入耄耋之年的宋良友,

提到抗美援朝和他的功绩时,宋良友老人突然泣不成声,嘴里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宋良友事迹曝光后,27军部队领导、地方政府领导纷纷前去探望,人民网、新华社也争相报道老人的事迹,告诉人们:英雄从未远去,正指引我们继续前进!

继续阅读